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3-01-08 09:08:05作者:智慧百科
导读:2022年已经过去,这一年的中东,发生了哪些大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李思瑞(Ebrahim Hashem)撰文,总结了过去一年对阿拉伯世界、中阿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展望2023年的国际形势。作者授权观察者网独家发布。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思瑞, 翻译/郭涵】
如果用一个最恰当的词来形容过去的2022年,那一定是多极化。2022年见证了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将自21世纪初以来延续至今的单极格局送入谢幕。去年一年所发生的事件,证明世界正处于事实上的多极格局,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也包括政治、科学、文化等其它层面。
经济层面,中国维持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名义计价)的地位。印度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成为继中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进入全球前五排行榜的亚洲经济体。
政治层面,乌克兰战争以及世界各地区不同国家的回应,证明各国对乌克兰危机的态度十分不同,而西方的视角不再具有全球主导性。各国的自信与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愿意基于国家利益的基础来发表观点、表明立场,不再畏惧遭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威胁。
“金砖国家”在俄乌冲突中选择了中立与战略自主。尽管面对西方压力,印度增加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阿拉伯国家抵制了西方有关石油增产、放逐俄罗斯这个“欧佩克+”成员国的施压,并坚定重申他们不结盟与排除原油市场上政治干扰的立场。
科技层面,2022年,中国成为全球科技论文被引次数最多的国家,占总额的27.2%。这一成就,击垮了所谓中国科研只重数量、质量不堪的说辞。同样在去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建造并运营载人空间站的国家。中国载人空间站取得的成就,有力支持了太空不应被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垄断的主张。俄罗斯已宣布,有意从国际航天站(ISS)合作项目中退出,并在2030年前建造自己的航天站。此外,印度也在航空航天科研探索中迈出了重要步伐,为该领域增添了多极化的意味。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拟图像)
文化层面,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作为一场重大体育赛事,向世界展示了阿拉伯的文化,并证明世界文化永远是多元的,哪怕一部分人与组织试图将一种价值观强加到所有人身上。西方媒体对2022世界杯主办方卡塔尔的攻击,揭露了那些一度自诩支持多元化与民主的人的虚伪。攻击卡塔尔世界杯,进而试图抹黑阿拉伯世界的做法,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西方对中国的抹黑。习近平主席在去年12月——世界杯仍在进行期间,访问了海湾地区,并表达对卡塔尔与阿拉伯国家捍卫文化身份、反对外国污蔑行为的支持。
说到阿中关系,在快速发展的双边合作关系中,2022年是一个重大里程碑。去年,中国稳定了作为阿拉伯地区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双边贸易总额超过3300亿美元,是2012年的1.5倍。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也强化了他们作为中国最大能源供应方的地位。阿拉伯国家提供中国一半的原油进口——仅沙特一家就占16%。此外,阿拉伯世界也是中国液化天然气第二大进口来源——中国11%的液化天然气进口来自卡塔尔。继澳大利亚与土库曼斯坦之后,阿拉伯国家是中国的第三大天然气供应方。
过去一年中,阿中双方的官员在诸多场合交流互动。阿拉伯地区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新兴经济体和安全集团的合作,因此增加了与代表新权力中心平台的接触。去年5月,阿联酋、沙特与埃及的外交部长参加了金砖国家外长会,上述阿拉伯国家均对加入金砖国家组织表达兴趣,阿尔及利亚早已提交申请,预计今年将成为正式成员国。2022年,埃及正式加入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阿联酋则在2021年加入了。
中国已公开表示,支持金砖国家组织扩容。以上四个阿拉伯国家则是申请名单中的佼佼者,且都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如果金砖国家组织接纳他们,该组织的国际地位将倍受尊重,成员国之间也能更好地协调,尤其是在粮食与能源安全领域。如果这四个申请国家最终获准加入,金砖国家组织将迎来重要的粮食与能源出口国、进口国,方便成员国协调各自的战略,充分实现优势互补。
此外,阿拉伯国家一直都对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抱有兴趣。2022年9月15日,沙特、埃及与卡塔尔三个阿拉伯国家,作为对话合作伙伴,首次受邀参加上合组织年度峰会。今年,上合组织的峰会预计还将迎来新客人,阿联酋、科威特与巴林均表示愿意参会。
虽然中东地区国家,各自的利益与对未来的愿景往往相互冲突,但中国在与阿拉伯国家、伊朗等不同地区势力交往时,在双边关系中均成功保持了微妙平衡。近期,中国提出实现中东安全稳定五点倡议。阿拉伯国家积极评价中国增加对本地区外交与政治参与的行为。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核心关切,如巴勒斯坦问题,正在提升本地区对中国的好感。此外,中国愿意支持阿拉伯国家强化自身安全与国防能力建设,得到了高度赞赏。中国在中东地区就核能、电信与军售贸易等领域参与合作,正在增进双边互信。
习主席去年访问阿拉伯地区取得的成果,进一步证实了世界正在经历多极化。三场阿拉伯与中国间的重要峰会(既中国-沙特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与中国-阿拉伯峰会)期间,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在进一步强化双边关系的同时,也让双方对未来发展的愿景更加协调。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展示出热情、相互尊重,并支持彼此作为新兴世界秩序中独立的一极。这些峰会也凸显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在全球治理问题上观点的趋同,双方都承诺朝实现多极化世界的方向努力。
中阿峰会的召开,是双方保持密切沟通与频繁对话的结果。在习主席去年年底出访之前,双方已经召开过一系列重要会议,为三场关键峰会铺平道路。去年1月,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海合会国家组织秘书长及部分成员国外交部长展开会谈。此外,双方外长还在9月的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了会谈,就多个领域的政策保持密切沟通。
首届中阿峰会领导人合影
峰会结束后发表了《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双方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在宣言中,阿拉伯国家重申,坚定支持中国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关心的核心议题,巴勒斯坦问题,表达了支持。仅仅是中沙峰会期间,就签署超过20项协议,涉及金额约300亿美元。据知情人士透露,双方达成了许多项协议,但并非所有内容都得到公开。
围绕原油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一事,一直有许多议论声。但在中阿峰会以前,并没有任何官方声明谈及此事。中国领导人宣布,“将充分利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平台,开展石油天然气贸易人民币结算”,强调了在双边能源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在2022年,埃及宣布将发行价值15亿美元到20亿美元的国债,采用人民币计价。中国已经与阿联酋、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去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自1999年以来,美元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占比已经下滑了超过10个百分点,凸显世界正逐渐朝外汇货币多元化的体系发展。也是国际格局多极化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体现。
如同当前正在建构的后霸权时代政治秩序,后美元时代的金融秩序也在逐步建立起来。蓝图已经写好,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各国,尤其是那些过分依赖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国家,将不得不为新国际秩序的出现做好准备。
阿拉伯国家与中国都对各自的未来感到自信与乐观。双方在国际上的相对实力与地位持续提升。虽然部分人与国家对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忧心忡忡,可越来越明显的是,多极格局必然发生——且已经成为实地的事实。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将已发生的变革制度化,同时修补全球治理体系,以准确反映当前全球力量的分配。
如果说,过去二十年的单极格局中,阿拉伯地区经历了深重的苦难、毁灭与暴行;如今展望未来二十年,阿拉伯地区期待多极格局带来的国际社会民主化,能提供稳定、繁荣与发展,还有成功。
尽管阿拉伯地区被一系列问题困扰,中阿关系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飞速增长。如今阿拉伯人与中国人对双边关系与各自在世界上的地位充满信心,双方都致力于投入更多资源,将双边关系提升到新高度。阿中关系只会继续加强。
在世界的宏大棋局与浩瀚历史中,乌克兰战争不可能不被视作一个转折点。可以说,乌克兰战争加速了世界的多极化,这从许多置身战火事外的国家的反应就能体现。在新世界格局最终定型之前,这个10年还会经历更具戏剧性的事件。很难预测俄乌战争会在短期内得到政治解决。未来更有可能发生的是军事行动烈度下降,但无法达成任何政治解决方案。
李思瑞:乌克兰战争加速了世界的多极化进程
正如柏林墙的倒塌极大地推动历史走向,进而引发苏联解体;乌克兰战争的结果,以及台湾回归中国大陆怀抱的结局,无疑会加速推动世界历史走向新阶段的转型。这是自然而又无可避免的历史大势。
当前在东欧与太平洋两条战线上,大国竞争的烈度加剧,而阿拉伯地区将很大程度上保持中立,并基于主权做决定,拒绝选边站队。阿拉伯国家会在这个事实上已成为多极的世界中,继续作为独立的一极行事。
只要阿拉伯国家能逐渐摆脱地区冲突,与中国、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会加深。阿拉伯地区置身于一条逐步崛起的连接东西与南北的主要贸易走廊的心脏地带,阿拉伯人是精明的贸易民族。他们定能从地区和全球权力板块的迁移过程中获益。
今年的全球经济估计依然会面对逆风,尤其是正深陷滞胀的欧洲与美国——高通胀率伴随低经济增长。随着中国继续重新开放边境,经济增速将会提升,恢复经济增长势头的几率也会升高。
全球化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濒临死亡”,“濒死”的是老旧版本的全球化:那个由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国家集团推动的全球化。一种新形式的全球化浪潮正在兴起,主要由中、印等国,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加上金砖国家组织等贸易协定或国家组织推动。
下一个历史阶段的全球经济增长,将主要不依靠英美等发达国家拉动,而是要靠中印等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会强调各自独特的文化、民族身份,证明世界并不是一个文化上的独石,各地的文化都值得推广与赞赏。
西方试图遏制中国的努力,预计在2023年还会持续。要理解这些手段,必须放到正在上演的、全球力量分配变化的大背景中去看。不仅仅是因为西方决定遏制中国的崛起,还因为中国的崛起正以有机的方式终结上个时代世界格局的遗产。理解这一当今时代的宏观趋势,足以让阿拉伯人与中国人都意识到,他们已置身一场至少持续10年的斗争与湍流中。因此,对双方来说明智的做法,是做最坏的准备与最好的期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