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扩大上海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示范效应,发挥中外资金融机构集聚效应

更新时间:2022-11-27 11:26:20作者:智慧百科

尚福林:扩大上海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示范效应,发挥中外资金融机构集聚效应

记者 | 冯赛琪

新形势下,世界经济和金融会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从何而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将如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

11月26日,在202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上,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以线上形式发表“新形势下的世界经济与金融展望”主题演讲。

尚福林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严峻。

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全球经济持续面临严峻挑战,供给制约、需求不足问题交织,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从全球范围看,经济恢复普遍低于预期。

二是全球化遭遇逆流。美国等西方国家滥用制裁手段,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体系规则和国际金融信用基础。美国把中国定义为“最主要对手”和“最严峻长期挑战”,编织各种排除中国的“小圈子”,对我国经贸限制,科技封锁持续升级。

三是全球债务创历史新高。全球在宽松政策刺激下,债务增速和规模均远高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2021年末,全球债务总规模已突破300万亿美元,与全球GDP之比达到350%左右。公共债务占全球债务总额的近40%,为近60年来最高水平。美国政府债券规模超过30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2021年约23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二战时期历史高点。宽松政策导致的过度负债,对新兴市场影响深远。

四是全球金融体系面临挑战。许多国家在疫情期间采取了超常规的财政货币政策,短期看对稳定金融市场,缓解流动性和信贷环境发挥了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赤字攀升,通胀达到数十年来的高位。宽松政策释放大量流动性进入金融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资产价格泡沫化加剧,与经济基本面严重背离。

五是新兴市场受外部冲击加大。发达经济体为抑制通货膨胀正在收紧货币政策,可能会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借贷成本增加压力,经济复苏前景将可能恶化。在这种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投资者避险情绪开始升温,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

“坚定不移地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尚福林认为。

一方面,金融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助力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动力。

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好货币政策力度和节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把更多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增强国内循环的可靠性,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增强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的适应性、普惠性,激活消费潜力。

另一方面,金融要以对外开放为抓手,助力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继续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对标国际规则,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积极应对外部冲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尚福林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在这一轮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更应当发挥好上海作为我国金融开放的枢纽门户作用。

他进一步指出,要扩大上海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示范效应,发挥中外资金融机构集聚效应。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利用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在金融开放方面先行先试,把上海建设成为资产管理领域的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强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更好满足国内外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