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调整常态化核酸检测,千亿规模“生意”可持续吗?

更新时间:2022-07-06 19:38:09作者:未知

多地调整常态化核酸检测,千亿规模“生意”可持续吗?

导读:在常荣山看来,对所有人群进行无差别的常态化检测没有意义,“过往的防控历史已经证明,除非觉得自己去过高风险地区或者有一些高危行为的人群主动要求检查,这样才有可能发现苗头”。

(文/张玉 编辑/马媛媛)日前,多地发布调整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通知,引发广泛关注。

7月4日,河北省邯郸市新冠肺炎防控小组通告表示,自7月5日起,暂停全市每周一次的常态化新冠病毒核酸筛查。

据观察者网不完全统计,7月份以来截至目前,河北省包括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张家口、沧州、衡水、定州、辛集、廊坊等10个城市明确规定暂停全市每周一次的常态化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此外,全国不少城市也纷纷发布了调整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通知。

当防疫成为常态化,政策开始转向更为精准有效地推进核酸检测,相关产业也面临着一轮洗牌。

“有效期只剩15小时”

作为一名沪昆通勤人员,苏念(化名)最多的时候曾经一天要被要求测三次核酸。

6月19日,昆山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发布《昆山市疫情防控2022年第103号通告》明确,从6月20日6:00起有序开放在昆山有固定住所或工作单位的人员沪昆通勤。

返沪上班的第一天,苏念欣喜地看到自己的“鹿路通”通勤凭证终于审核通过,但苏念的核酸有效期,也只剩下15个小时了。这意味着,她必须在晚上10点前回到所居住的昆山市花桥镇。

核酸有效期一般从核酸采样时间开始计算,算上出结果和提交审核的时间,要耽误不少时间。苏念自嘲:“感觉自己还没出门,就已经快过期了。”

由于上海和苏州的通行凭证“随申码”和“苏康码”上的核酸检测记录不能互通,苏念上班前一晚在昆山花桥做的核酸检测没有得到公司门卫大爷的认可。无奈之下,苏念只好承诺下班之后再到公司附近的核酸采样点进行一次采样。

让苏念没有想到的是,这并未结束。就在苏念晚上出地铁站、穿过上海市界检查站准备回家时,却意外地发现,前面的路已经被围挡起来了。几个灯火通亮的帐篷里,工作人员正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帐篷外是密密麻麻排队进行检测的上海返昆人员。

大喇叭里循环播放着:“没有当天核酸检测结果的请走左边通道,进行快速核酸检测。”事实上,苏念发现,几乎没有人能够直接通过右边通道直接回家,大部分人不管有没有结果都随着人群排队进行核酸检测,为得是第二天上班不用再匆匆忙忙做核酸。

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周左右,随着上海清零逐步迈入常态化,苏念现在的小区现在大概3天会做一次核酸,但地铁站外每天晚上灯火通明的核酸检测点,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然没有了。

多市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

调整核酸检测“紧箍咒”的不止是昆山。

7月3日,河北廊坊市代管县级市三河发布《关于调整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其中指出,公共场所和社区、村街不再查验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通勤人员返回时扫“三河疫保通”即可通行,不再要求每日核酸检测。24小时内无核酸阴性证明通勤证边框变色、凭电子凭证在域内免费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相应取消。

值得一提的是,三河市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一座城市。公开资料显示,三河市所在的北三县地处北京市和天津市的交界处,行政上隶属于河北省廊坊市,包括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以及香河县。由于地处京津之间,北三县也一度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被河北省视为“经济特区”,有“北京后花园”的美誉。

像苏念等沪昆通勤族一样,北三县的沪昆通勤族需要面临的是北京、廊坊和县城当地的防疫政策,小心翼翼地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

三河市发布核酸检测常态化调整的公告后,7月4日,衡水市新冠病毒防控指挥部通知称,即日起,暂停全市每周一次的常态化全员新冠病毒核酸筛查。自7月4日起,居民进入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7日内核酸阴性证明。有核酸检测需求的居民,按照“愿检尽检”的规定,到核酸采样点进行检测,费用自理。

同日,沧州市疫情防控小组也表示,暂停全市每周一次的常态化新冠病毒核酸筛查,不再查验7日内核酸阴性证明或“核酸已采凭证。”

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除了河北,包括安徽多地;山东济南、青岛、德州;浙江宁波、杭州;安徽芜湖;武汉;河南平顶山、濮阳、许昌;广东惠州等多地都发布了调整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相关通知。

检测乱象频现

事实上,自从多省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以来,核酸检测需求持续增加。

太平洋证券今年5月份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多地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实行免费核酸检测;其中上海布局设置各类核酸采样点近9000个,广州统筹2万余名医护人员在全市开设4639个核酸采样点。

在此基础上,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因其标准化、规范化的运营,庞大的产能储备,灵活高效的调度能力,在核酸检测特别是大规模核酸筛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4月份,我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达到每天5165万管。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已经完成了大约115亿人次的核酸检测。

根据北京市《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项目价格的通知》,自5月3日起新冠病毒核酸单样本检测价格由每次24.9元降低至19.7元,混合检测价格同步由每样本5.9元降低至3.4元。

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长春、山东为例,其人口数量分别约为2490万、2190万、1880万、1760万、1220万、853万、1.02亿,合计超2亿人口;假设大规模核酸检测采用10:1混检措施,按照平均每人每月检测8次计算,则上述地区的单月检测服务市场规模为56亿元、半年化市场规模为336亿元;若按照推广至全国40%渗透率计算则单月市场规模达154亿元,半年化则达922亿元。

这也带动了相关领域企业业绩的大幅增长。比如,2021年金域医学营业总收入119.43亿元,同比增长44.88%,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47.03%;迪安诊断营业收入130.83亿元,同比增长22.85%,归母净利润11.63亿元,同比增长44.83%;凯普生物2021年营业收入26.73亿元,同比增长97.34%;归母净利润8.52亿元,同比增长134.97%。

面对突然出现的利益蛋糕,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乱象。7月5日,据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公众平台“京检在线”消息,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于2022年7月5日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对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提请批准逮捕的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张某某、童某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从6月中下旬以来,截至7月5日,至少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公布了当地核酸检测机构专项排查结果,被责令整改的核酸检测机构累计已达238家;被暂停或取消核酸检测资质以及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数量也达到15家。

标准亟待规范

在长期关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及相关疫苗研发进展的病毒学专家常荣山看来,对高风险地区的高风险人群进行常态化检测才有意义。此类属于风险比较大的人群,在全球疫情进程没有中止的大环境下,如果要做到“外防输入”,三天进行一次检测。第二类人群属于传染病医院、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也需要做高频次检测。

他表示,如果要进行核酸检测,至少要3天之内做一次。假如7天统一做一次检测,巨大的样本量决定了出结果至少要1~2天的时间,而那时候即使检测出结果也没什么意义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了一场题为“做好核酸检测工作、抓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这是疫情常态化防控两年多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第二次将核酸检测列为发布会主题。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发布会上明确指出,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他表示,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没有必要频繁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重点应该放在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有疫情的地区。

对于重点风险地区的核酸检测,常荣山直言,五混一、十混一都不行,必须要单采单检,“采样操作准确性比什么都重要,采样如果马马虎虎,不管单采还是混检都无效”。常荣山表示,现在国内太多地方的核酸采样,就是简单地在舌头上刮两三次,“我认为,这样的马马虎虎的采样,只有那些核酸载量特别高的人才可能检出阳性,而大量的占比90%的无症状的,这样的采样,效率只有5%,这个漏洞太大了。”

要从5%提高到95%,在常荣山看来,仅仅依靠核酸检测肯定不行,还需要辅以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特别是IGM抗体检测,“在一地发现疫情的初始期,急性期抗体检测比核酸检测更能够发现在当地的流行情况。”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标签: 核酸  抗体  抗原  阴性  疫苗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