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发潮未止,新上市药企何时走出“至暗时刻”

更新时间:2022-07-09 00:08:09作者:佚名

破发潮未止,新上市药企何时走出“至暗时刻”

(文/李鹏涛 编辑/马媛媛)2022年已过半,随着注册制稳步推进,众多企业“跑步”进入资本市场。

据普华永道报告,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只有169只新股首次公开发行,较上年同期IPO数量减少31%,首发融资规模达311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109亿元上升46%。截至6月30日,IPO在审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

在上述首发上市的企业中,有23家为医药企业,占比13.69%,医药企业发行数量较上年同期的29家减少20%。另外,还有5家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股市场。

此外今年上半年,在A股申报上市的医药公司共计32家,在1月至5月只有康乐卫士、东星医疗津同仁堂等12家医药企业披露或更新IPO招股书,而在6月申报企业则达20家。

上市即破发已成常态

从上市板块来看,今年上半年新增的23家上市医药企业大部分选择在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根据申万二级行业分类,在创业板上市的12家药企中,医疗器械企业有4家、医疗服务企业4家、化学制药企业3家和1家生物制品企业。

在科创板上市的9家企业中,4家化学制药企业、2家生物制品企业、2家医疗服务企业和1家医疗器械企业;另外两家主板上市的企业分别所属化学制药和医药商业行业。

在融资方面,上述23家新增医药上市企业共计募资285.52亿元,相较于2021年上半年医药新增上市企业总募资214.16亿元,同比增加33.25%。

2022年上半年,创业板新增医药上市企业合计募资123.36亿元,平均每家募资10.28亿元;科创版新增医药上市企业合计募资142.2亿元,平均每家募资15.8亿元;主板新增医药上市企业合计募资19.96亿元,平均每家募资9.98亿元。

其中,迈威生物募资金额高达33.03亿元,是今年上半年A股医药企业唯一一家首发募资金额突破30亿元的企业;荣昌生物、亚虹医药、华兰疫苗等三家药企首发募资均突破20亿元,分别为25.06亿元、23.8亿元和22.44亿元。


在注册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股首日破发事件已不足为奇。在2022年上半年登陆资本市场的23家医药企业中,共有7家医药企业股票在上市首日破发,迈威生物和海创药业跌幅最大,分别跌去29.59%和29.87%。

上市首日股价未破发的西点药业、五洲医疗、普蕊斯、福元医药、华兰疫苗、何氏眼科等16家医药企业中,目前已有12家药企股价也“踏入”破发行列。

截至7月8日收盘,首日涨幅达152.82%的西点药业,其股价较发行价已跌去31.77%;首日涨幅78.95%的五洲医疗也已跌破发行价至46.94元/股,跌幅达19.7%;普蕊斯较发行价下跌28.36%;华兰疫苗也跌去16.75%。


招商证券在研报指出,今年上半年新股破发比例持续提升,主要集中于“双创板”,自“询价新规”之后,新股发行市盈率整体偏高,相对行业估值溢价明显,由此新股破发比例较高。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股破发频现,一方面是受到市场行情震荡、全面推进注册制等因素影响,新股的供给增加、稀缺性有所下降,基本面的差异导致上市后表现持续分化;另一方面,新股弃购在不断刷新纪录,去年出台的询价新规一定程度上推动新股定价上移,导致打新收益下滑,参与打新的资金更为谨慎。

药企造血能力欠佳

从2021年业绩表现来看,今年在科创版上市的药企中有4家仍处于亏损状态,包括迈威生物、海创药业、亚虹医药和首药控股分别亏损7.73亿元、3.06亿元、2.35亿元和1.49亿元。

2022年一季度,业绩亏损的新上市药企数量进一步增多,除上述四家药企外,业绩亏损药企新增了荣昌生物、华康医疗和华兰疫苗3家。

其中荣昌生物、迈威生物、海创药业、亚虹医药、首药控股、华康医疗和华兰疫苗分别亏损2.87亿元、2.21亿元、8689.98万元、4739.44万元、5066.23万元、858.37万元和84.99万元。


目前依旧处于持续亏损的医药企业均有一些共同点,如产品大多尚未实现商业化生产和销售,在研管线数量较多且研发投入较大等因素均会影响药企的盈利能力。

像今年上市的“泌尿生殖肿瘤第一股”亚虹药业对业绩亏损问题解释称,“期内公司核心产品处于在研状态,主营业务收入仅为海克威®(APL-1706)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作为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申报并实现的零星收入。”

处于同样处境的还有首药控股、海创药业和迈威生物等医药企业,其中迈威生物目前仅1项商业化阶段品种,其余14项均为在研品种 ,包括11个创新药、4个生物类似药,覆盖自身免疫、肿瘤、代谢、眼科、感染等多个治疗领域。

由于大多数核心产品处于研发阶段,也就意味着药企需要持续投入研发资金。上述于2022年一季度业绩处于亏损的7家药企,均在研发上投入了不少真金白银。

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荣昌生物研发投入金额最高,分别投入7.1亿元和2.18亿元,仅去年研发费用就是其全年净利润的2倍之多;持续亏损的迈威生物研发费用分别为6.23亿元和1.57亿元;亚虹药业分别在研发上投入1.91亿元和4125.3万元。


对于大手笔的研发,众多药企均在财报中表示,未来会一直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

其中,迈威生物认为,“作为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公司未来几年将持续存在大规模的研发投入。”首药控股和亚虹医药亦表示因尚处于药品研发及临床阶段,未来研发投入仍会相对较高。

除此之外,增利不增收现象也比较常见。如天益医疗、和元生物、诚达药业、富士莱等几家药企,2021年因销售费用率较高导致企业增收不增利。


以“科创板细胞基因治疗CDMO第一股”的和元生物为例,和元生物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78.57%;2021年净利润却同比下降40.56%。对此,该公司表示,主要系高销售费用率的基因治疗CRO服务在该公司收入结构总仍占据一定的比重,而该公司基因治疗CDMO服务业务规模仍相对较小,规模效益差异所致。

有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这几年虽然资本市场对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比较宽容,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争相上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通过商业化来兑现对投资者的价值承诺已成为众多上市药企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标签: 上市  新股  药企  医药  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