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中国市场兴趣不减 外资私募先扎根再发展

更新时间:2022-07-12 07:37:41作者:未知

布局中国市场兴趣不减 外资私募先扎根再发展

7月初,威灵顿寰宇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完成备案登记,成为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私募基金管理人,我国外资私募总数增至43家。5年多时间,富达、桥水、施罗德、路博迈、瑞银资管等外资资管巨头均已进入中国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资管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和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外资私募布局加码中国市场的兴趣正浓。

对于部分发展缓慢的外资私募来说,当下首要的事情是调整策略,先适应本土投资者的需求,再谋求进一步发展。

外资私募总数已达43家

2017年1月3日,富达利泰成为首家外资私募。此后,富达、桥水、施罗德、路博迈、瑞银资管等外资资管巨头纷纷成立外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今年以来,北京道泰量合私募基金、开德私募基金、安盛私募基金、瑞联私募基金、威灵顿寰宇私募基金等机构相继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成为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至此,我国外资私募总数扩容至43家。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资管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和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谋求布局中国市场的机会。近日,多家外资机构发布2022年下半年投资展望,大多数表示看好和做多中国股市。

高盛最新发布的研报预测,在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可能还会出现8%至15%的下跌。但在宏观经济指标提升的推动下,MSCI中国指数可能受到提振,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极佳的机会。“在多种基本因素的共同驱动下,中国经济今年有望进一步恢复,同时流动性保持合理宽裕状态,我们持续看好中国股市的中长期前景。”霸菱中国股票投资经理姜征昊称。

据某外资机构的中国首席执行官观察,部分已经获取私募牌照的公司仍在继续扩大经营范围,如申请“私转公”,进军公募市场。另外,很多外资机构虽然还未申请外资私募牌照,但已在中国境内设立了研究公司,这类公司的定位是先了解市场和客户,等到准备好之后,再申请成为外资私募。

目前,贝莱德、富达和路博迈已率先获批成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施罗德、联博、范达等国际资管巨头则在排队申请公募牌照。

募资是个大难题

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募资难”一直是外资私募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私募排排网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外资私募中仅有桥水(中国)投资的规模突破了百亿元。元胜投资排名第二,管理规模在5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

此外,润晖投资、瑞银投资、德劭投资和腾胜投资的管理规模在20亿元至50亿元之间;惠理投资、英仕曼(上海)投资的管理规模在10亿元至20亿元之间;其余外资私募管理规模不足5亿元。

某业内人士表示,外资私募规模扩张较为缓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外资私募充分意识到,中国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在监管环境、交易规则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在进入初期较为谨慎。二是,作为“外来和尚”,外资私募极为重视在本土投资者中的声誉,不希望在起步阶段存在任何风险和负面影响,所以在布局时格外谨慎。希望充分学习中国市场的不同之处,慢慢适应监管环境和政策,为以后的长期发展打下稳定的基础。

目前外资私募市场集中度很高,头部效应明显。根据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只要产品足够好,声誉能够长久维持,其成长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积极调整策略适应本土市场

为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很多外资私募不断调整战略规划或投资策略。

据悉,外资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会根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制定相应的策略,有些基础雄厚的公司会比较激进,有些公司则先设立一个分部,然后试探着前进。面对体量如此之大的市场,外资机构希望寻找到既能适应本土市场需要,又可以保持其在海外市场原有优势的最佳策略。

某外商独资私募机构负责人透露,海外资管机构进军中国市场的一大挑战,在于能否迅速搭建本土化投资管理团队。一直以来,海外大型资管机构希望组建的本土化投资管理团队,既要熟悉母公司的投资策略、风控理念,又要具备丰富的中国股市、债市投资经验,且有能力搭建符合海外资管机构要求的科学投资决策流程与风控模型。

近些年,A股市场相对较高的阿尔法收益引起了全球量化高级“玩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资量化巨头进军中国市场,但他们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如何将海外模型有效地“移植”到中国市场中。

锐联创办人及首席投资官许仲翔表示,海外模型只有经过本土化改造,才能在A股市场发挥效用。“海外模型在A股市场必然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水土不服,所以我们花了3年时间,保留了模型中有价值的内容,同时做了一些新的改变。我相信,很多外资在进入A股市场后也要经历这一过程。”

本文标签: 外资  私募  私募基金  施罗德  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