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7-12 15:06:37作者:未知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张明扬
200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曾经以为:“编制”即将与“粮票”一样,绝尘而去,沦为历史名词,无人怀念,无人唏嘘。
但我显然错得离谱。20年过去了,编制不仅还在,而且有发扬广大之势,年轻人甚至将其顶礼膜拜为:“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图/图虫创意
无论你是鄙夷还是趋之若鹜,编制正悄然重回中国舆论场中心。
或者说,编制正成为观察与诠释中国舆论场大事件的一枚钥匙,万物皆可编制,编制才是元宇宙,明星争议只是编制元宇宙之中的几颗流星罢了。
不妨以近两年的流行概念与时势验之。
大学生就业。今年据说有上千万大学毕业生,创下历史新高。在这背景下,各地纷纷下达“扩编”指令,增加编制名额,可能是唯一一个还在“逆势增长”的就业方向。
大厂优化。2021年以前,就业市场上唯一可以压倒“编制”的可能就是互联网大厂了,大厂胜于薪资与股票,编制胜于稳定与“无996”。
但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大厂“优化”与“毕业”蔚为风潮,大厂光环散去,“编制”成为了就业市场的唯一王者。
35岁现象。即使在大厂最兴盛的时代,35岁现象也是大厂的致命弱点之一,而“编制”恰恰是中国最符合“时间的玫瑰”理论的职业方向,资历与职位往往随着从业时间同步上升:有了编制,就可以做“时间的朋友”。
▲电视剧《小欢喜》(图/视频截图)
延迟退休。在延迟退休问题上,“编制”是某种意义上的支持者,延长职业生涯何乐不为;而非编制人群则进退失据,支持则可能早早失业苦等养老金,不支持则养老金池子迟早枯竭,同样是受损者。
转移支付。前一段时间,很多文章指出,某些地区过度防疫漠视经济也是有“理性基础”的,转移支付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底气。而他们接受转移支付的重要去向即是支付编制“成本”等,只要是编制还发得出工资,一切尽在掌握。
资本。当编制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伊甸园和终极价值,编制代表的稳定也就成了这个时代的人心所向。
图/图虫创意
于是乎,即使对于那些还在“编制外”工作的人群而言,他们的心理状态更多是退而求其次,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叛逆”。
很多年轻人甚至会将编制作为万物的尺度,来批判与攻讦民营企业的“非编制特性”,当然,这些特性中的很多方面本来就带有与生俱来的“黑点”,一批判一个准。
钟薛高效应。在很多人潜意识里,钟薛高是民营企业,天然带有资本之恶,在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之下,“高价”、“久烤不化”、“倾轧低价雪糕的市场存在”、“资本撑腰”这些都成了罪无可赦的证据。用“编制”的高度来观察世界,看到的都是资本之恶。
税收。编制爱好者的口头禅是“查税”,他们将编制收入视作“收入的正统尺度”,低于的被嘲讽,高于的被敌视。在他们看来,既然编制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那么比编制高的收入都有原罪。
图/网络
明星。编制本身不反市场,但编制爱好者易滑向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中一个特殊的高薪群体,明星与偶像往往被编制爱好者视作价值观的反面。
很多人关心的与其说是明星的收入凭什么比科学家高,不如说为什么比编制高。
现实地说,在中国当下的经济环境中,“编制”即使不代表未来,也至少代表了现在。如果我有亲戚朋友来找我咨询职业方向,我即使有“价值观偏见”,也会默默认同对方的编制偏好。
这就好比,作为一个至今有媒体情结的前媒体人,我会特别反对亲戚朋友再去报考新闻系。
图/网络
但是,在这个万物皆可编制,编制是万物尺度的时代情境中,年轻人如果真的有志于编制,至少还得了解几个事实,毕竟,人生重大方向怎能“撇去事实不谈”。
先谈近忧。中国编制的逻辑其实是逆经济周期的。也就是说,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当其他行业遵循市场规律裁员时,编制反而会“逆周期扩招”。
在以往,编制如此运转似乎是屡试不爽,但一个前提是,经济和财政在短暂的放缓之后,会在下一阶段重拾高速增长,从而消化之前的“扩招成本”。
但是,当财政收入收缩,编制成本反而增长,这其中的“赤字”一定会以某种方式体现出来,这是经济规律,或降薪,或在某个时刻冻结招聘甚至“减员增效”,都不是小概率事件。
图/图虫创意
再说远虑。相对于非编制职业,编制的确是大势所趋。但这些年来,编制之所以有吸引力,事实上正是建构于“民营企业和非编制职业的兴盛”之上。
如果所有的人才都涌入编制,民营企业凋零,那么,编制的收入增长和福利充裕又从何而来?毕竟,编制本身不能创造财富,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常识。
这就好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城市里恐怕人人都是“编制人”,编制统御一切,是真正意义上的万物皆可编制,但那时候的编制待遇如何,年轻人可以问问自己父母。
如果这一切波折与趋势你都做好了心理预期,那么,就祝你考编成功,求仁得仁。
这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编制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