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媒:西方媒体将安倍和日本神话,但根本站不住脚

更新时间:2022-07-12 17:38:14作者:佚名

菲媒:西方媒体将安倍和日本神话,但根本站不住脚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我看到媒体报道对被暗杀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悼念,以及日本热爱和平的方式之时,我想起了‘新闻是历史的初稿’这句名言。记住这一点是有用的,因为许多讨论只是一个粗略的草稿,而非历史的定论。”

当地时间7月12日,遭枪击身亡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葬礼,在日本东京增上寺举行。同一天,菲律宾《马尼拉时报》(The Manila Times)的记者、专栏作家马卡本塔(Yen Makabenta)也发表了一篇关于安倍和日本的评论文章,其开头就引用了已故《华盛顿邮报》前总裁、出版人菲利普·格雷厄姆(Philip Graham)曾说过的这句话。

马卡本塔认为,众多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都在争相将安倍晋三拔高至“近乎神话的地位”,并将日本吹捧为“和平与稳定的缩影”,然而这些结论根本站不住脚,比如日本素有政治暴力的历史,以及安倍身上事实上有着“极端民族主义者”的标签。


《马尼拉时报》评论文章截图

安倍遇刺身亡的后一天(7月9日),历史学家兼作家弗朗西斯·派克(Francis Pike)在英国《旁观者》杂志(The Spectator)发表了一篇题为《安倍晋三与日本政治暴力的漫长历史》的文章。

派克指出,安倍晋三当属他那个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家。2007年,安倍因患先天性溃疡性结肠炎被迫辞去首相一职,但他在2012年、2014年和2017年的选举中都以压倒性优势获胜。在许多日本首相的任期只有一年多一点的时代,安倍成为了日本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3188天),若非2020年痼疾复发,他的任职时间肯定会更久。

马卡本塔表示,难怪全世界对他的突然离世感到震惊,多国政要纷纷表态,印度更是将7月9日定为全国哀悼日,印度总理莫迪的反应并不令人意外,因为正是在安倍的第一个首相任期内,他将印度纳入了如今由美日印澳四国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


莫迪曾在安倍离世后连发7条推文,并宣布印度为安倍全国哀悼一天。推特截图

国际媒体也纷纷发文纪念安倍,英国《金融时报》在7月9日的一篇社论中赞扬道,安倍恢复了日本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长期任职的他在经济和外交方面留下了巨大的遗产。

马卡本塔的文章称,然而,对于安倍的“赞颂”存在一个重大断层。地缘政治的必要性要求西方大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安倍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者”,否认大屠杀的存在——也就是南京大屠杀。

安倍与日本极端右翼游说组织“日本议会”(Nippon Kaigi)有关联,该组织有3.8万名成员,包括40名现任和前任大臣, 致力于恢复日本战时的军国主义宪法,鼓励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等。

而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作为“伪满洲国”工业部部长,曾奴役数百万中国人。1941年,岸信介在对美国的宣战书上签了字,战后,身为甲级战犯的他却逃脱了起诉,成为了自民党的创始人之一,并于1957年至1960年担任日本首相。

2013年,安倍作为时任日本首相参拜了靖国神社,在亚洲地区引发了巨大争议,即便是在其任内的最后时期,安倍对于日本战时暴行的态度仍然没有改变。


安倍晋三曾于2013年首相任内参拜靖国神社 资料图

“或许是出于方便,或许是出于懒惰,西方往往忽视日本当权派在战后编造的神话故事。”

马卡本塔指出,日本战后的“神话化”还适用在一个普遍的观点,即日本处于和平与稳定。例如,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关于安倍离世的报道中就称,日本是一个“不习惯处理政治暴力的国家”。

“这是假话。暗杀、偷袭、伏击,完全根植于日本的政治和军事传统中。”文章称,因此,1904年日军偷袭旅顺港俄舰,1941年日军偷袭美军珍珠港,暴力从来都是日本寻求政治解决问题的手段之一。还比如日本文化中著名的“47浪人”的故事,日本人将这些刺客视为“英雄”。

“日本暴力的政治文化,从明治维新时期和之后一段时间,一直延续到了近现代日本。在这一时期,武士的暗杀行为非常普遍。”事实上,揭开日本近代史序幕的,就是一场政治暗杀事件。作为倒幕运动起点的樱田门外之变,就是当时的一群武士前去刺杀实际幕府控制人井伊直弼。

进入20世纪以后,暗杀事件在日本依旧经常发生,比如1932年海军少壮派试图向上夺权的“五·一五事件”,1936年陆军“皇道派”试图政变的“二·二六事件”。二战之前,遇刺的日本首相还包括伊藤博文、原敬、滨口幸雄、犬养毅等人。

马卡本塔最后写道:“因此,当我们目睹安倍遇刺事件时,不应该误以为日本社会是一些亲日人士想象的‘平静之岛’。在那个看似受到严格控制、循规蹈矩的社会里,犯罪率只是西方的一小部分,但社会中却存在着一股有着悠久历史根源的极端暴力潜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标签: 安倍晋三  日本  莫迪  自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