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卷”的一次国家集采:28家企业竞标一个品种,胃病、流感药物市场或面临“大洗牌”

更新时间:2022-07-13 08:36:45作者:佚名

“最卷”的一次国家集采:28家企业竞标一个品种,胃病、流感药物市场或面临“大洗牌”


经济观察网 余诗琪/文 7月12日,全国第七批药品集中采购在江苏南京现场开标,公示结束后将发布正式中选结果。据央视新闻消息,本次集采共涉及61种药品,其中60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85亿。

这是一次“迟到”的集采,上海疫情导致集采延迟了近五个月。在本次集采中,同一品种的竞争企业数均≥4家,14个品种竞争企业数≥10家,其中奥美拉唑注射剂甚至出现了28家企业同台竞标的情况。这是前几轮集采从未有过的,某种意义上说,本次集采是“最卷”一轮国家集采。

这让本轮集采充满了硝烟味。集采文件显示,本次集采共有61种药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抗感染、消化道疾病等慢性病用药,以及肺癌、肝癌、肾癌、肠癌等重大疾病用药。其中注射剂的比例比以往更高,61个品种共包含28个注射剂品种,占比达46%。因为使用场景的原因,注射剂的医院销售路径占据绝对份额。这意味着企业如果集采失标,将直接影响市场份额。

其中奥美拉唑注射剂的竞标情况尤为受到关注。集采前,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就对媒体表示,“第七批集采中,竞争最激烈的可能是奥美拉唑注射剂。”在该品种上,有28家企业(27家仿制+1家原研)竞标,但根据集采规则最多只有10家企业入选。

奥美拉唑是首个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适用于胃食管反流病,以及胃内过量酸性配方引起的其他病症。2020年奥美拉唑注射剂国内医疗市场销售规模为52.1亿元,已经是同类治疗消化性溃疡药注射产品销量第一。

在市场格局上,奥赛康占据主导地位。2020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数据显示,奥赛康的市场占有率为41.55%。原研药企阿斯利康紧随其后,市场占有率为14.31%。现在这一局面将被集采打破。

据医药行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医药魔方的信息显示,注射用奥美拉唑的10家中标企业中,并未见到奥赛康和阿斯利康的身影。目前显示的10家中标企业为罗欣药业、赛隆药业、博森生物、人福药业、恒生制药、华北制药、哈三联、福安药业、海南全星制药、科伦制药。其中,最低价为哈三联的0.694元,最高价为罗欣药业的1.17元。较集采文件的最高申报价8.2353元,降幅达到91%。

两家合计市场份额近半的企业无缘集采,这意味着胃病药物的市场格局或迎来新一轮洗牌。且由于入围企业较以往更多,每个企业得到的对应份额会下降。以往能够拿到7-8个省份的份额,现在估计只有2-3个省份。

类似的价格厮杀也在“流感神药”奥司他韦上演。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此次集采中,有超10家企业在该品种上竞标,其中最低报价为0.99元/片,来自东阳光药业。该品种30mg规格限价为6.45元/片,75mg规格限价是13.01元/片。

此前奥司他韦价格在15元到20元区间,东阳光药业的报价甚至被业内人士称为“自杀式报价”。但这可能是东阳光药业维护自己市场份额的必要举措。

奥司他韦是抗流感药物中的一款经典药物,被称为“流感药物之王”。在国内,东阳光药业的奥司他韦仿制药“可威”几乎垄断了国内市场,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据医药信息服务平台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以及中国城市实体药店,奥司他韦合计销售额超65亿元。其中,东阳光药业占据国内近9成的市场份额。

但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正在入局,国产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迎来上市井喷期。近两年,国内约10家企业也相继上市奥司他韦产品。东阳光药的压力与日俱增,按米内网数据计算,2020年东阳光药的市场份额已降至7成左右。业内普遍观点是,本轮集采后,奥司他韦的市场竞争格局即将“大洗牌”。

这样激烈的竞标成为本轮集采的常态。据央视新闻报道,295家企业的488个产品参与投标,217家企业的327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其中,6家国际药企的6个产品中选,211家国内药企的321个产品中选,投标企业中选比例73%。平均每个药品品种有5.4家企业中选。

医药魔方数据显示,超10亿的大品种阿立哌唑目前有华海药业、扬子江、康弘药业、东阳光药业中标;依替巴肽注射液则是翰宇药业、普利制药中标。翰宇药业表示,此次中选能够促进公司产品销量,有利于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品在心血管药品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此外,本次集采规则也有所变化,改变了原本一个药品在一个省份只有一个中标企业的规则,引入“备供企业”和“备选地区”机制。企业除了要选择主供地区外,还要选择备供地区。

当主供企业出现不能及时足量供应或被取消中选资格等情况时,备供企业可按有关程序获得主供企业身份,按其中选价格直接在备供地区挂网供应。这一机制更好地保障了药品的供应。这被业内视为对“断供”打上了政策的“补丁”。

去年,华北制药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在山东省出现断供现象。而早在“4+7”试点之时,施贵宝的“福辛普利钠片”也无法供应河北省。随后医保部门对这些断供现象都予以严格处罚,也让申报企业打消了盲目投标,抑制市场恶性竞争。

目前,集采申报信息公开环节已结束,从下午15时30分至明日15时,拟中选企业将按轮次确认供应地区。本次集采将对医药产业产生怎样的影响,经济观察网将持续关注。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余诗琪经观大健康作者

经观大健康事业部 长期关注医药、器械、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等大健康领域,聚焦医疗行业内的商业世界,新闻线索可联系yushiqi@eeo.com.cn

本文标签: 竞标  药品  药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