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更爱存钱了?银行不再高息揽储,上半年住户存款却增加超10万亿元

更新时间:2022-07-14 13:06:45作者:佚名

为什么你更爱存钱了?银行不再高息揽储,上半年住户存款却增加超10万亿元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周梦梅

居民储蓄意愿走高,努力攒钱。豆瓣“丧心病狂攒钱小组”话题成员已多达60余万人,“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也一度登上热搜榜。

6月30日,央行发布《2022-Q2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下称《城镇储户调查报告》)称,倾向“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较上季提高3.6个百分点。这与居民存款规模快速提升指向一致。央行7月11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同比增长4.7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增数创出近三年同期新高。

“今年存款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局部地区有所反复,居民对流动性的偏好有所上升,同时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居民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态,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居民投资意愿将逐步恢复,消费意愿将稳步回归。

“各种综合因素影响之下,居民的风险偏好走低。”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部分居民收入下滑,且失业率有所上升,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


“今年上半年住户存款增长幅度较大,也和货币政策宽松有关。”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6月,M2增幅创近5年多以来新高,货币总量及存款总量增幅都比较大。

刘银平表示,今年1-4月,股票、基金、债券业绩表现不佳,大批理财产品净值下跌,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有一部资金从投资市场退出。

居民投资意愿逐步倾向保守。据央行《城镇储户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有“更多投资”倾向的居民占17.9%,同比一季度下降了3.7个百分点。

稳健型理财产品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城镇储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分别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基金信托产品”和“股票”,占比分别为45.1%、22.4%和15.5%。

居民储蓄意愿高涨,银行揽储却不积极。

每年六月是银行年中业绩的冲刺阶段,为了揽储,银行往往会开展诸如存款送礼品、积分兑换等多种花式营销。时代周报记者走访、电话咨询多家华南地区银行网点发现,今年年中,“揽储大战”不如往年激烈。“往年存款会收到米、面、油以及电风扇等小礼品,现在都没有了。”一家银行网点的存款用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以往揽储“神器”高息短期理财产品及大额存单等产品,给出利息也不再诱人。以三年期、2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为例,四大行标注的年利率普遍在3.25%左右,且剩余额度多显示为“售罄”或“额度不足”。上一年,同类产品年利率大多在4%左右。以农业银行为例,2021年年中,三年期20万起存的大额存单,利率为3.9875%。

“今年利率相对高一点大额存单基本靠抢,还不一定能抢到。”招商银行的一名理财经理告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一款年利率为3.28%的3年期大额存单时称,“银行APP的产品购买页面,这些利率相对较高的大额存单基本是售罄状态,需要在月初向理财经理申请预留额度,买到的概率会大一些。”

大额存单利率走低、银行揽储积极性不高,则与贷款需求偏低、银行主动控制成本等多重因素有关。

刘银平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称,宏观经济环境景气度存有不确定性,企业融资需求不足,银行贷款余额充足。另一方面,银行的降成本压力较大,高息揽储意愿不强。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居民对长期贷款(按揭贷款)需求量下降,银行放款、揽储的冲动自然也会降低。” 杨德龙补充道。

监管对银行高息揽储的态度也更为谨慎,提出更多限制。事实上,在监管限制高息揽储和银行主动控制成本背景下,最近两年大额存单也在一边压规模,一边降利率。

2020年3月,央行向商业银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

“这是对高息揽储重拳出击。” 申银万国证券研报指出,此前在银行激烈的负债竞争之下,以“行权条件失真”、“保底收益率普遍在4%”以上为典型特征的“假”结构性存款显著推升了全社会储蓄回报中枢,亦明显提高银行负债成本,使得社会融资成本下行受阻。

事实上,四大行三年期的大额存单年利率3.25%,已接近监管规定的上限。刘银平表示,今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鼓励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个基点(BP)左右。此前,国有银行大额存单3年期上限为3.35%,下调10基点之后就是3.25%,所以当前国有银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实际上达到利率上限。

本文标签: 存款  贷款  刘银平  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