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风格再施魔法 迷你基金续演"大块头神话"?

更新时间:2022-07-18 08:06:32作者:未知

极致风格再施魔法  迷你基金续演"大块头神话"?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业绩不理想、产品定位不清晰等是造成迷你基金的主要原因。极致操作往往意味着基金具有高波动性,一旦遇到市场风格切换,基金业绩往往很难持续,投资者盲目跟风或将蒙受较大损失。只有提高基金产品的发行质量,真正以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方能从根本上破解迷你基金的困局。

◎记者 陆海晴

在公募基金产品数量超过1万只的同时,有近两成的基金规模不到1亿元。如何为这些迷你基金安排出路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日,基金管理规模近300亿元的蔡嵩松宣布接手规模只有约200万元的诺安优化配置。这一举动引发市场关注。此前,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正是凭借对半导体板块的“all in”(全仓买入),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而2019年以来,随着结构性行情的持续演绎,不少迷你基金凭借对热门赛道的极致押注博得市场关注,实现快速扩张,变身“大块头”。

这一次,诺安成长的“成长神话”是否会被复制?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基金业绩不理想、产品定位不清晰等是造成基金迷你化的主要原因。极致操作往往意味着基金具有高波动性,一旦遇到市场风格切换,基金业绩往往很难持续,投资者盲目跟风或将蒙受较大损失。只有提高基金产品的发行质量,真正以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方能从根本上破解迷你基金的困局。

极致风格成规模增长利器

7月2日,诺安基金发布公告称,由蔡嵩松接手管理诺安优化配置。值得一提的是,诺安优化配置是一只不折不扣的迷你基金,截至一季度末,规模仅有201.11万元。

对于诺安优化配置的投资方向,诺安基金表示,将寻找科技行业中最高景气的细分赛道,包括芯片、消费电子、功率器件、半导体材料等。这意味着,在诺安优化配置的管理中,蔡嵩松或瞄准“科技赛道中最锋利的矛”。

从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的讨论区来看,不少投资者慕名而来。有投资者提问:“这只基金满仓半导体了吗?”也有人好奇地问:“会不会比诺安成长猛一点?”

蔡嵩松曾因“手握半导体板块最锋利的矛”而一战成名,极致的风格使其管理的诺安成长近3年规模增长超200亿元。诺安优化配置能否复制诺安成长的成功尚不得而知,但很显然,蔡嵩松过往的极致操作风格为诺安优化配置带来了罕见的高关注度。

事实上,过去的两三年时间里,不少迷你基金通过押注热门赛道迅速摆脱清盘困境,并实现了规模的跃升。例如,前海开源基金崔宸龙以重仓新能源板块出名。2020年7月,他接手管理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在当年二季度末该基金规模只有0.13亿元,而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基金规模已增至200.79亿元。

类似的迷你基金逆袭案例不少。2020年9月18日,孔学兵接手管理金信稳健策略。2020年9月底,该基金规模只有0.44亿元。接受管理后,孔学兵迅速押注半导体板块,在互联网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上,“重仓半导体”成为金信稳健策略的特色标签。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金信稳健策略的规模超过25亿元。

谁来为高波动买单?

迷你基金通过极致操作,使规模在短期内快速扩大,这背后是否存在隐忧?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池云飞认为,这种操作势必产生基金经理押赛道、产品风格漂移、业绩不可预期等问题。

“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处在高速发展期,基金数量越来越多。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产品总数量已超过1万只,其中17%的基金规模不到1亿元,960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 在池云飞看来,这背后折射出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生态。“部分基金经理选择极致风格,一方面是存在侥幸心理,另一方面也是无奈之举。”

沪上某“公奔私”基金经理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公募基金追求相对收益,采取极致操作能在众多产品中迅速脱颖而出。“加入私募基金后,与公募基金行业有所不同,私募基金追求的是绝对收益。就我自身而言,私转公最大的变化在于,投资上更看重均衡配置。”

“押注单一赛道,会明显提高基金的波动性。”某基金行业研究员表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一旦遇到市场风格切换,短期风格极致暴露的基金,业绩往往很难持续,最后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亏损。

申万宏源(4.040,-0.13,-3.12%)证券对基金收益与基民收益差距的测算也佐证了前述研究员的看法。数据显示,在近3年的结构性上涨行情中,基金与基民的收益差距与基金净值波动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虽然牛市环境下高波动率产品整体收益会更高,但同时这些产品的投资者收益损耗也更严重。进一步拉长期限来看,购买高波动率产品的基民赚钱效应不佳,反而是波动率最低的一组基金为基民赚到了更高的收益。

在某基金公司资产配置部负责人看来,高波动率基金的收益不一定会很高,但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大概率是比较差的。

基金发行应提高质量

舍弃极致风格的打法,迷你基金是否还有其他出路?前述基金研究员表示,迷你基金的产生主要与基金业绩不理想、产品定位不清晰以及缺乏投资者沟通等各种因素有关。

“优质产品受到投资者青睐,而业绩较差的产品会逐步清盘,这是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基金公司的角度,仍需不断加强投研体系建设,提高长期投资业绩。同时,可以通过加强与投资者沟通,努力做大规模。”上述研究人士说。

不过,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已突破1万只,基金产品策略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应当提高基金发行的质量,从根子上杜绝迷你基金。

“虽然公募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同质化问题也越来越难以解决。”池云飞希望,基金管理人应坚持和发扬自身特色和优势,在基金发行上不要过于追逐市场热点,毕竟投资者最终认可的是产品特色以及长期持有的收益与体验。

事实上,监管已经开始行动,着手解决基金行业量与质不平衡的问题。据今年5月证监会下发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对存在“产品开发能力弱,迷你基金、基金清盘、募集失败、已批未募产品变更注册数量较多”等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在法定注册期限内采取暂停适用快速注册机制、审慎评估、现场核查等审慎性措施。

那么,基金公司该如何提高新基金发行的质量?沪上某基金公司营销总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在管理层面,基金公司发行基金时应明确产品定位,进行差异化的产品线布局,同时要完善产品的风控制度,加强产品的风险约束。其次,在投研方面,基金公司应持续加强投研团队的建设,使自身投研实力与管理规模相匹配。最后,在营销宣传时,基金公司应加强投资者教育,做好投资者的预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