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孩子上学家长凌晨排队交社保?教育均衡如何无痛实现

更新时间:2022-07-20 22:40:31作者:未知

山西运城孩子上学家长凌晨排队交社保?教育均衡如何无痛实现

一则中小学招生入学通知,让山西省运城市的政务大厅人满为患。为了让孩子获得中心城区——盐湖区的一个学位,家长们想尽办法让自己符合条件:买房,迁户口,补缴医保、社保。

7月13日半夜,家长们早前已有所耳闻的“运城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通告”正式公布。这份通知把即将升入小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分成四类,条件包括是否具有盐湖区户籍、学籍,父母是否有学校服务区内固定房产、社保缴纳时间。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在该学区内无户口、无房产,或是连续缴纳社保时间不符合政策,孩子只能回到原户籍地上学。

一位盐湖区本地家长向南都记者谈到,长期以来,盐湖区吸引了大量周边县城、村镇的学生前来就读,这两年教育资源已经“明显不够用了”,最新出台的划片政策或许能缓解这一问题。

一位长期在山西教育系统任职的人士告诉南都记者,运城确实存在“择校热”现象,家长择校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而通过一纸通知强行划出门槛必然招致社会不满。他认为,运城要解决这一问题,需给家长留出一段接受和缓冲的时间,更为根本的是,还是要想办法解决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问题,而这或许需要十年时间。


7月17日,运城市政务服务中心门口排满家长

随迁子女入学,家长最多需要连缴三年社保

7月13日23:40,运城市教育局和盐湖区教育局联合发布了《2022年运城市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通告》,通知列出了具有盐湖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和进城务工、经商等人员随迁子女,报名公办学校时所需的材料。

通知建议,具有盐湖区户籍、法定监护人在学校服务区范围内有固定房产的适龄儿童、少年,如果户籍地址与房屋坐落不一致,要尽快转移户籍,确保“房户一致”。

同时,通知将“进城务工、经商等人员随迁子女”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类是具有盐湖区学籍的学生,他们曾在这里的幼儿园或小学就读,今年升学。这类学生的父母需要提供的材料包括在学校服务区内的《居住证》及编号或房屋产权有效证件,以及父母一方的有效《劳务合同》及缴纳一年(2022年)的盐湖区辖区内社保凭证。

第二类情况是学生没有学籍,家庭在学校服务区内有固定房产,家长除提供房屋产权有效证件外,也要提交有效《劳务合同》及连续缴纳两年的盐湖区辖区内社保凭证。

第三类没有学籍、没有房产的家庭,父母需要提供《居住证》及编号,和一方的有效《劳务合同》及连续缴纳三年的盐湖区辖区内社保凭证。

家长赵梅正属于第三类情况,她告诉南都记者,上述条件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无法达到,比如小商小贩、外卖员、清洁工、建筑工人等。而且办理居住证并不容易,需要房东和租户一同去办理,“一般房东不愿意跟着跑”。

赵梅注意到,这几天,有条件的家庭已经在学校附近突击买房,给孩子迁户口,她连跑了四五天,交了一年社保,但仍不符合资格,已经打算带孩子回县城读书。

接待家长,政务大厅周六日“不打烊”

前述通知在盐湖区家长圈引起不小的轰动,面对各种困惑、质疑和不满的声音,7月16日下午,盐湖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此前的五天网上报名时间(7月15日8:00—7月19日18:00)延长,截止日期改为7月24日。

这场发布会上,在回应市民关心的“学校招生为什么要缴纳社保和办理居住证?”这一问题时,盐湖区人社局局长牛睿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当地人民政府要为随迁子女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而入学必须满足的条件就是监护人要有固定的住所和合法稳定的就业。合法稳定的就业体现在要有连续的社保缴纳,固定的住所体现在要在公安部门办理居住证。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在为子女入学报名时,必须提供社保缴纳凭证和办理居住证。

一时间,运城市政务大厅迎来平日数倍的人流,家长们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上相约凌晨排队,拥挤的队伍几天如一日。

7月19日,当地媒体报道,随着运城市义务教育中小学校招生工作进入高峰期,“群众办理医保、社保、不动产业务需求量激增”,7月16日,运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在周六日“不打烊”基础上,延长服务时间,同时要求医保、社保、不动产增设办事窗口。

除前往现场外,家长还可以通过“三晋通”APP补交社保,有家长向南都记者证实,在“三晋通”APP只能交今年的社保,这意味着没有盐湖区学籍的外地学生,如果家长此前未在盐湖区参保,无论有无房产,都无法就读盐湖区的公办学校。

一张网友拍摄的官方指南显示,家长如果缴纳灵活就业社保,一年最少交8515.2元,最多则超过4万元。



官方指南

骤减的民办学校和迟来的划片

盐湖区此次中小学招生重大调整之前,该区教育系统有另一个大动作:大幅压减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比例。

在7月16日盐湖区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盐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景小平给出几个数据:目前中心城区现有民办义务教育学校30所,在校学生58611人,占盐湖区义务教育在校学生的48.9%。

景小平指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所占比例近一半,“导致人民群众的教育投入持续增加,严重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公益属性。”为此,盐湖区按照“转公一批、停招(办)一批、购买一批、保留一批”要求,对现有30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规范,确保今年年底,中心城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占比不高于6.1%。

官方7月刚公布的盐湖区中小学分类显示,今年盐湖区6所中小学由公参民转制为公办,政府购买学位的民办小学有8所、初中6所,目前保留6所民办学校,6所民办中小学停办。至此,运城30所民办中小学压减了80%。

多位当地家长告诉南都记者,运城的优质教育资源,基本都集中在盐湖区。家长们发现,在盐湖区上学,考上当地最负盛名的两所高中——康杰中学和运城中学的几率更高,而能考入这两所高中,意味着“能稳上本科”。和其他地方的中国家长一样,运城的家长们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于是源源不断地涌入盐湖区。

“现在一个班已经挤到五六十个娃了……学校一直新建,还是不够用。”家在盐湖区的卫女士告诉南都记者,她认为盐湖区的教育资源已经出现短缺的情况。长时间以来,稳定的生源助力了盐湖区民办学校的发展,几位家长都提到,民办学校“收费越来越高”。卫女士记得,有的学校一学期学费已高达1.7万元。

没有严格执行划片入学也是盐湖区此前招生的一大现象,“找人托关系去想去的学校”并不罕见,一位家长说。此次招生政策也明确,在公立学校服务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入学;同时杜绝民办学校“跨区域、跨市域违规择校”。

一位知情人士向南都分析认为,民办学校林立,侧面说明公办教育较弱或办学资源短缺,要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需想办法均衡教育资源,而不是突然“一刀切”,让家长措手不及。“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解决也应该给家长留出一段接受和缓冲的时间。”

教育均衡能“无痛”实现吗?

一位长期在山西教育系统任职的人士观察到,运城市出现今天的局面,与长期以来的办学特点分不开。他介绍,运城地区高中教育被形容为“两星上天,群星落地”,其中“两星”指康杰中学、运城中学,是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学校;“群星”则指乡镇和部分县城中学。

官方简介显示,康杰中学占地面积500亩,现有教学班90个,平均每个年级有30个班,在公办学校中属于“超级中学”。该校在山西省名声远扬,被家长学生视作名校摇篮之一。


资料图

前述人士告诉南都记者,重点学校过于突出,会导致其他县域高中优质生源流失,教育质量下滑,于是家长“用脚投票”,纷纷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涌入城区。“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隐患。”他说。

与运城市教育格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西的另一座城市——晋中,这里常被称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样本,也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38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试点地区之一。

晋中市教育局原副局长高晋峰告诉南都记者,晋中市从2007年就开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措施是一系列的,多管齐下:在各地建设标准化校园;开展校长、教师轮岗,促进师资均衡;严格实行划片分配,遏制择校;不分快、慢班,通过电脑均衡编班等。

一系列改革让晋中的校际差距逐渐缩小,各地学生出走的现象越来越少。高晋峰总结认为,实现教育均衡的方法是有的,关键地方要下定决心去做。“改革需要得到市委政府的支持,需要资金政策保障,还要有长期的步骤和方案,循序渐进,实现基本均衡,晋中用了十年时间。”他说,“各地县中办好了,家长自然就不择校,不焦虑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赵梅为化名)

采写:南都记者 宋凌燕 发自北京

本文标签: 盐湖区  运城市  运城  教育  社保  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