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粮惊现“猪吃猪”,正邦科技市值一日蒸发13亿

更新时间:2022-07-26 00:39:33作者:佚名

断粮惊现“猪吃猪”,正邦科技市值一日蒸发13亿

撰文 / 张可心

编辑 / 田晏林

7月25日,股价狂泻6个点后,上市猪企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邦科技”)的资金短缺问题还在持续发酵。截至25日收盘,公司股价跌幅6.66%,收于5.89元,市值仅剩187.4亿元。

从董事长被限制高消费,到代养农户于社交平台自曝因正邦科技“断粮”,致使猪圈发生“猪吃猪”的惊人现象,正邦科技的现金流已是捉襟见肘。

针对上述问题,正邦科技虽有公开回应,但仍没能打消投资者的顾虑。一位曾调研过正邦科技的证券公司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大概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就有许多代养农户反映公司拖欠代养费、断饲料等情况。那时正邦科技的资金问题已经非常紧张,只剩下江西省政府苦苦找人为公司融资。”

《财经天下》周刊就公司当前的财务状况分别致电正邦科技董秘办及董事长林峰,但截至发稿,均未得到回应。


图源/视觉中国

董事长因劳动纠纷被限高

7月25日盘前,正邦科技发布一则说明,试图抚平市场连日来因“公司董事长林峰被限制高消费”传言所引发的不安情绪。

正邦科技承认林峰曾被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缘起“正邦科技与公司按照规章制度开除的员工之间发生的劳动纠纷”。判决下达后,公司认为判决不符合实际情况,提请案件再审,但依旧被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从而导致林峰被限高。

不过很快,公司致电法院并说明理由,后者已于7月20日解除对公司的失信执行人名单及对林峰个人的限制高消费措施。

然而,市场的低迷情绪并未因这则公告得到缓解。7月25日,正邦科技开盘大跌8%,随后股价跌幅才慢慢缩窄,当日市值蒸发13亿元。

《财经天下》周刊多次致电正邦科技,试图了解上述劳动纠纷具体涉案金额等事项,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不过,据一位曾在正邦科技投资发展部任职的人士透露,在2021年6月他离开正邦科技前,公司已经开始大面积裁员,“从一线员工开始,上至公司管理层。我们对外声称是主动离职,但其实都是被迫的。”

据该人士介绍,其所在的百余人投资发展团队几乎被“一锅端”,“公司总计裁员近三万人。”该数据与正邦科技2021年财报中公布的全年员工减少人数基本吻合。财报显示,去年正邦科技整体裁员比例在58%,遍及生产、销售、技术、财务和行政岗位,其中生产人员波及最甚,人员总数从2020年的35889人减少至2021年的11925人,裁员比例高达67%。

大面积裁员引发了劳动纠纷,“能够引发上市公司董事长限高的金额不限,只要不履行判决书,一块钱也可以被限高。”有律师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如果因为劳动纠纷使得总经理被限制高消费,只能说明这家公司,确实没什么钱了。

无钱供粮,猪圈惊现“猪吃猪”

在江西省赣州市下辖某县的一猪圈中,十几头小猪因挨饿数日,正围拥着一头死去的“同伴”疯狂啃食,而一旁的农户无力阻拦,只能心酸地录下这一幕。

“小猪们已经断粮8天了,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最终出现了‘猪吃猪’。”在视频中,该农户公开表示,自己是正邦科技的代养农户。不过很快,该农户删除了全部“猪吃猪”的视频,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地政府正在和正邦谈判,帮忙解决问题,就先删了视频。”

但7月9日,该农户更换社交账号名,再度发布多条“猪吃猪”视频,配文“猪宝宝不是我不心疼你们,而是我无能为力,希望你们理解理解”。

随着“猪吃猪”的视频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正邦科技于25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受6月份猪价低迷及疫情因素影响,公司资金相对紧张,因物流配送与饲料厂的协调问题导致少部分区域出现偶发性断料现象,该小范围的断料情况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已通过资源协调得到解决。

但据媒体报道,除江西赣州外,广西南宁、四川江油、湖南湘潭等多地正邦科技的代养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断料问题。


图源/视觉中国

农户代养是正邦科技生猪养殖模式的一种。

在生猪养殖头部企业中,除牧原股份采用“自育自繁自养”模式(即种猪育苗、育仔,再到仔猪育肥至出栏整个环节均由公司全包)外,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等生猪养殖企业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公司+农户”模式。

该模式是公司与当地农户合作,部分由公司提供土地,部分直接由农户解决土地、人力、管理等问题,公司只提供仔猪、饲料、技术等服务,待合作农户代养至生猪出栏时,公司再按协议价格收回。

大概在今年上半年,就有农户反映正邦科技出现“断料”问题,“供几天料就断个两三天已成为常态。”有媒体援引农户表示。但有些农户即使眼睁睁地看着猪饿死、病死,也坚决表示不垫钱买料,“一旦垫款,公司把猪拉走,我们的垫款找谁结算?”农户们知道正邦科技资金链紧张,不仅“断粮”,不少地方还出现代养费拖欠等情况。

还有部分被逼急的农户,选择铤而走险,“偷卖”公司的猪。据部分“偷卖”的农户表示,出于对正邦科技资金问题的担忧,他们计划终止代养合作,但正邦科技不仅不给结代养费,连最初的押金也不给退,最终他们不得不“偷卖猪”,才能挽回一些损失。

但“偷卖猪”是需要承担法律风险的,因为最初农户与正邦科技合作时双方已签订合同,生猪属于正邦科技的财产,如果农户私自贩卖,属于“非法侵占他人财产”,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眼看着生猪饿的饿,死的死,代养农户们进退两难,叫苦不迭。

正邦科技忙找钱

正邦科技的资金缺口到底有多大?

2021年全年,正邦科技销售生猪1492.67万头,依然高居中国第二大养猪企业。但因为猪行情过去一整年都处于下行周期,公司“卖的越多,亏的越多”,单头生猪销售均价从16.35元/斤同比下滑至8.3元/斤,毛利率也从2020年的27.4%下滑至-45.88%,全年亏损188亿元,在头部猪企中亏损额居首位。

要知道,这188亿元相当于正邦科技自2007年上市以来,赚到的净利润总和的两倍,也意味着,正邦科技的盈利在14年内“一朝清零”。

除此之外,2021年正邦科技资产负债率高达93%,较2020年大幅增长34%,而其他猪企如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同期的资产负债率虽较上一年也有所增长,但均保持在65%以内。

今年一季度,正邦科技资产负债率继续增长至97.03%,同期公司有息负债198.5亿元,其中短债超过160亿元。而公司手上的货币资金,仅剩30亿元。

巨大资金压力下,今年6月,正邦科技自曝因流动资金紧张导致5.42亿元商票逾期。谁能想到,曾在生猪养殖最风光的2020年,年赚57亿元的“养猪第二大户”转眼间却被区区5亿元难倒。

2020年,是上一轮上行猪周期最后的辉煌。由于生猪行业极度分散,以农民散养为主,过去多年在供需影响下,生猪养殖普遍按照周期性发展,每一轮猪周期中分为涨、平、跌三个阶段,一般情况下,3-5年就会经历一轮。

由于猪本身也存在养殖周期,从正常普通猪出生到出栏大概半年左右,因此养殖户需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提前判断新一轮猪周期开始的时间,提前半年于下行期便宜购入仔猪,待出栏时正好历经“平”“涨”期,通过低买高卖实现盈利。

而对于上市企业而言,能够调动资金的能力远大于个别养殖户,这便成了企业的一场“豪赌”。正邦科技恰恰是由于在2019年至2021年间,激进募资举债扩张,最终导致现金流出现问题。

2021年,猪周期行至低谷,在各头部生猪养殖企业纷纷止损之际,正邦科技产能却继续保持高增长,“由于对形势的判断失误,多次高位入场,最终导致公司巨额亏损。”前述正邦科技投资发展部任职人士表示。

而让养猪企业略感欣慰的是,猪周期慢慢有回暖的趋势。据发改委数据,自3月23日当周开始,猪价已经连续11周上涨,截至6月第一周,全国生猪价格已达8.2元/斤,增长40%有余。至8月25日,全国生猪价格更是涨至11.2元/斤。

7月18日左右,多家生猪养殖企业发布半年业绩预告,牧原股份、新希望今年上半年虽然仍录得持续亏损,但二季度亏损额较一季度环比大幅收窄。正邦科技二季度亏损虽然也有所收窄,但并不明显,公司预计上半年亏损38亿元至46亿元,而公司一季度亏损额为24亿元。

有雏鹰农牧因激进扩张,最终无奈退市的案例在前,债务问题成为目前压在正邦科技头上的一座大山。这家企业是否会倒在黎明前,也成为众多投资者们最担心的问题。

正邦科技显然也意识到危机临近,开始疯狂找钱。

2022年3月,正邦科技欲向大北农出售西南8家饲料公司,回笼20亿至25亿元资金。但由于大北农同期资产收购事项频繁,受深交所问询,目前该收购项目还在推进中,正邦科技暂时仅收到5亿元交易款。

今年6月17日,正邦科技继续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浙江国电签订了《“碳中和”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合作协议书》,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建设生态光伏、风电、分布式及集中式综合智慧能源约1000万千瓦,预计投资总额达400亿元左右。受此消息影响,第二个交易日,正邦科技盘中涨停。

“表面跨界新能源,实际可能是政府帮助公司一起找钱度过资金危机,企图熬到新一轮生猪上行周期。”有业内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分析称。据7月25日最新消息,正邦科技相关人员表示,上述项目正邦科技已与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签署新能源合作框架,准备在山东东营,落地第一个试点项目。

然而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正邦科技表示,后续还将通过控股股东减持、出售闲置资产、多方式引入专项资金支持等,支持公司业务的未来持续发展。不过,这家头部上市猪企能否等来黎明,还有待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