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7-29 00:42:51作者:未知
李蓓,作为宏观投资最有影响力的“大V”之一,近年影响力直线蹿升。
以至于她在6月底一度在公众号上表态发:“退出公共舆论不再公开发言。”
而7月28日晚,作为半夏投资创始人的李蓓,出席了一场网络直播,与国内一家头部渠道进行了互动。
这当然引发了关注。
这场对话中,李蓓围绕宏观对冲基金的本质、宏观策略优势、投资得失等问题,发表了相关观点。
她如此评论自己的投资特点:擅长逃顶、容易踏空。
一度表态“封麦”
在内地私募行业的投资大腕中,李蓓是有鲜明特点的。她语言率直、有鲜明立场,专业背景突出。
她不仅经常畅谈市场走向、投资教训,还会直言感情经历并公开征求男友,这一切都构成了她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但后者或许也成为了她的“困扰”。一个月前,李蓓发给持有人的月报中指出:
我在市场上一直有公开发言,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因为认知到后续市场相对更加的复杂,需要投资人更加的聚焦集中注意力才能胜任。同时我也认识到在当前环境之下,公开发表市场看法的坏处已经明显的大于好处。所以我表态退出公共舆论不再公开发言。
阐述宏观对冲“本质”
虽然声言不再公开发言,但在最新的交流中,李蓓反而触及了更多的投资本质内容。
比如,她认为宏观对冲策略其实是两个本质
1)跨资产类别的投资,并非只专注于股票、债券、商品中的某一类资产。
2)可以同时做多、做空、对冲套利等。
此外,李蓓还认为,宏观对冲策略最关键的是:
把握经济周期和资产价格的规律,并在微观和中观角度对宏观走势进行印证,提高投资胜率和收益率。
这种“不断逼近”的思维,其实非常有数理特色。
回忆投资“迭代”过程
李蓓在对话中回忆了她早年投资思维的“迭代进化”过程。
她透露,最早期,她是从股票研究员做起,之后管理股票多头基金账户,没想到管钱的第二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她当时选的两只特别牛的股票,在2008年股价蒸发三分之二,导致基金净值跌幅达40%,但这个表现在当年公募的排名中是相对靠前。
这件事引发她的思考:如果仅仅是考虑相对收益排名,上述业绩是成功的。
但从回撤角度看,上述的净值跌幅对于持有人而言仍是“灾难”。
所以,她最终得出结论:纯多头的策略并不真正符合资产配置的本质。
A股“周期”频率更高
她还通过回顾研究发现:股市(以标普500指数为例)有一定的周期性:小型衰退(最大跌幅20%)五年一遇、中等危机(最大跌幅30%)十年一遇。
这种情况在A股市场频率更高,也诞生了许多机会。
比如,2009年,中国“四万亿”政策推出时,她曾发现随着信贷和财政宽松,宏观经济热度明显回升,大宗商品价格将会上涨。
在符合合规要求的情况下,她自己去开了期货账户,成为了中国第一批交易螺纹钢期货的投资者,最初从100万身家,用了两年时间增至600万,体会到了杠杆投资和跨资产投资的好处。
那段时间,她一边做股票基金经理,另一边做商品交易员,直至2011年宏观策略获得了相应法律层面地位,她就开始宏观对冲私募投资。
宏观对冲关键是前瞻
李蓓进一步称:做好宏观对冲投资,需要把握两个流向。
1)资金流(比如从中观层面观察信贷流向,主动和被动流向的细节,判断经济的结构性特点)
2)货物流(观察半导体、黑色、化工等产业链,挖掘库存、开工率、盈利能力,深层次理解实体经济的运行)
换言之,宏观投资需要前瞻判断经济数据,而不是事后解释经济数据,并且要重视中观微观层面的印证,是否和宏观数据印证。
因此,基金经理应该看到更大的市场图景,在多个资产中做出最优选择,不能对某一类资产有“执念”。
擅长逃顶、容易踏空
李蓓对于自己的投资特点总结为:擅长逃顶、容易踏空。
对于踏空,她进一步解释称:股票多头基金经理害怕踏空,但她并不怕,因为宏观投资并不需要抓到每一波行情,不必承担太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事实上,今年6月份李蓓的月报就提及了“踏空”。
她在月报中曾如此解释:误判外资对A股的资金流动方向,所以没能取得收益。
由于中美的存在阶段性经济动量,经济小周期的错位,外资大量流入,将 A 股作为全球动荡时的阶段性避险所在地。于是,外资流入和国内机构加仓共振,A 股单月大幅上涨。当时她踏空了那个月的 A 股上涨。
李蓓还称,2019年她也曾经踏空A股,当年国内利率波澜不惊,在债券和商品上难以赚到钱,但最大的赚钱机会是A股外资和公募抱团的股票,因为当时美国利率大幅下行,海外资金驱动中国股票估值的抬升。
这次事件之后,她称自己更加重视海外市场研究,丰富投资框架的完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