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7-30 09:08:16作者:佚名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新之】
随着原定在南京举办的名为“夏日祭”的漫展被举报,进而遭到网友抵制并最终取消,全国上下几十场原定于暑期举办的漫展应声倒下,无论这些“二次元”聚集的活动是否被称为“夏日祭”。
在各地会场宣布与“夏日祭”划清界限的声明中,也纷纷用到了“爱国”、“勿忘国耻”这样的表达,由此在舆论场中产生了对“夏日祭”完全两极分化的不同理解,从而产生截然对立的情绪:
前一类人认为这是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穿和服、拜“和”神,立日本神社建筑,妥妥地有组织大规模“媚日”,“践踏民族尊严”、“有辱国格”;后一类人觉得“我们二次元没有招惹你们任何人”,日本军国主义有罪,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民无罪,你们为什么要把我们爱好的日本动漫一棍子打死?
种种纠结都和我们在情感上绕不过去的一个国家——日本有关。我一直觉得,围绕“日本”,有两类人非常令人生厌:一种是100%追求日本东西的,一种是100%见不得日本东西的。这两种对日本的极端情感无外乎都是自卑和浅薄的表现。
前一种人让我想起在大学时期,有一次看见一群日语系大一新生郊游,为了显示自己日语专业的身份,亦或是急不可耐地想要演练学到的知识,从组织者到参加者都夸张而高声地在一大群中国人之间叽里呱啦地讲日语,引得路人纷纷侧目,包括真正精通日语的高年级学长和老师,都送给他们一个白眼:“尴尬,真的太二了!”
这次的南京“夏日祭”之所以第一眼让很多普通中国人感到愤怒和不适,正是出于那张在纯中国环境中强行移植一个“纯正”日本的尴尬海报,在南京这样一个与日本侵略血泪历史相关的城市,将还原“和风”当作一个卖点。作为活动主办方的南京某本地公司直接在海报上贴了两张日本的实景照片,仿佛在说“来吧,在这里你就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日本夏日祭”——“日本”、“南京”、“祭”,很快被网络传播的特点赋予了更多更为扎眼的含义,刺激了国人的神经。
说白了,所谓的“夏日祭”,就是日本的夏日庙会、夏日夜市——如果我们接地气地翻译一下,不就是“夏日动漫赶大集”嘛。但这家南京的主办公司觉得,那不行,赶集、庙会、夜市让你想到的是小摊小贩糖葫芦、啤酒烤串小龙虾,吃穿着拖鞋背心遛弯的中国人,哪有和服浴衣捞金鱼、花火大会章鱼丸子来得“浪漫唯美”、“高大上”,来得“正宗”?
日本夏日祭与国内夜市对比
殊不知对于“正宗”日本人来说,你的浪漫捞金鱼就是他们的小摊小贩、你的和服浴衣就是他们夏天的背心夹脚拖、你的章鱼烧就是他们的糖葫芦,就像明明是洗澡,非要说“泡汤”,明明是烤鸡,非要说“烧鸟”,就像一群中国人非要在中国用日语日常交流,这种带着仰视视角的“和风”正宗,不仅让普通的中国人感到不适,就算是日本人,也难免送来一个白眼:“尴尬,真的太二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二次元文化,二次元,懂吗?”的确,这种“和风”氛围可以理解为动漫亚文化中的一种cosplay——一群爱好者通过一比一的模仿,希望还原自己喜欢的日本动漫场景,过一过当动漫人物的瘾,于是穿上和服、带上狐狸面具、手里拿一串红豆丸子,找一个“鸟居”合影打卡发个朋友圈。
也许在路人看来花费不菲的“奇装异服”在他们看来只是他们小圈子的“圈地自嗨”,亚文化的存在不应该被主流大众的审美核价值观所挤压。然而,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发达的网络社交媒介决定了任何一个“小圈子”从绝对数量来看都可以汇成浩浩荡荡的“大群体”。
更何况从上世纪80年代官方引进日本动画、一代青少年通过电视频道开始看《阿童木》、《圣斗士》开始,历经几代人、近四十年发展的文化浪潮,这其中的很多典型的“二次元词汇”,比如“萌”、“宅”,早已汇入中国人的主流用语,如今奋战在国创动漫第一线的青年才俊们也都是从这个群体中成长起来,并立志振兴国产原创动漫的。
如果一个在中国已经发展到如此深度和影响力的“亚文化”还固步自封到需要靠照抄另一个动漫大国的夜市来显示正宗,而没有面对主流文化、融入主流价值的自信和觉悟,显然这家主办“夏日祭”并制作这张海报的南京公司,它既不懂“亚文化”,也不懂“中国动漫圈”。
说完了前一种浅薄和自卑,围绕“夏日祭”的后一种浅薄与自卑更值得当下的我们警惕——100%见不得日本的东西,以至于看到和服就想到“鬼子”,看到日本品牌、日本文化元素就急不可耐地给对方扣上一顶“汉奸”的帽子;甚至为了把事情搞大,显示自己的“大义凛然”,不惜开足想象的马力,动用一切要素来罗织阴谋论的证据。
比如,前段时间南京玄奘寺供奉日军侵华战犯牌位事件刚被曝出,就有网友把供奉者“吴啊萍”的名字解读成日本陆军番号,并以此引申出更多阴谋的意味;这次的南京“夏日祭”也很快出现了神秘的“风水大师”解读——说什么把20个举办漫展的城市连在一起就能组成一个日本地图的“阵型”——仿佛这些都是一个巨大的阴谋,背后有“高人”“邪术”、“亡我之心不死”……
诸如此类的荒谬解读自然引起网友的反弹和嘲讽,大家纷纷依葫芦画瓢搞起了行为艺术——理论上,只要想象力丰富,这些城市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连接成任何图形。
不带有特定意识形态背景的历史文化元素本无所谓好坏,比如和服,军国主义分子会穿和服,而和中国人民并肩抵抗法西斯的日本革命者也会穿和服。日本作为中华文化圈的成员和中国古典文化忠实的崇拜者和学生,“和服”本身就是在中国传统服饰的基础上修改出来的“吴服”。
“成都德克士烧汉服事件” 图:网络
然而,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曾经发生过自诩为爱国者的小青年因为对自己国家传统服饰的无知,而把身穿中国传统服饰的学生强行指责为“穿和服招摇过市”,进而反手扣上一个“汉奸”帽子,众人以“打倒汉奸”的名义扒下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当众烧毁,这就是当年的“成都德克士烧汉服事件”。这件事也促成了十年前的早期汉服爱好者痛心疾首,并加倍努力地推广和宣传汉服文化。
这种在对历史无知或一知半解的基础上,打着“铭记历史”的旗号做出的所谓“爱国行为”背后有着让人细思恐极的“陷阱”——如果一种文化元素,因为日本人用过,即使源于中国,中国人也不能使用,否则就会被打上“媚日”的标签;如果一个产品、一个文化产业,在日本非常发达,中国人就既不能热爱——因为“小日本的东西有什么好?”,也不能从事和发展,否则就会被冠以“汉奸”头衔群起而攻之,那么有多少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会被我们拱手送人?又有多少面向未来和对外文化输出的机遇,要被我们错失和丢弃?这样一来,获益的究竟是我们自己还是日本?
确实,当中国舆论场每每发生类似“烧和服”“砸日本车”“抵制日本商品”这种群体事件,最热衷于报道和“搬运”的反而是日本右翼舆论和日本媒体,他们的嗅觉似乎比中国网民更敏锐,他们的神经似乎比高喊口号的“爱国者”更兴奋,甚至他们雇佣的水军正拿着酬劳、顶着马甲,潜伏在中国互联网空间的各个角落,手段纯熟地用各种经过精心策划的语言和信息挑动对立,煽动不理智的行为,然后再精心挑选出最“出格”的个案包装成中国群体的“典型”,并向外兜售。
2012年,中日钓鱼岛争端中,中国人自发自觉的爱国游行行为最后就是被日本媒体“巧妙”地将报道火力全部集中在那把砸向日系车的U型锁上,把绝大多数中国群众合理合法的爱国行为歪曲成“疯狂暴力的群氓”,进而企图消解掉中国维护钓鱼岛主权的正义性。
在这次南京玄奘寺供奉牌位事件中,日媒的关键字也少不了“中国网友号召抵制日本人”——对内向日本民众贩卖焦虑,让他们处于恐惧而跟随日本右翼的反华主张;对中国网友则是用被煽动激化的个案疯狂PUA,贩卖“反思券”,恨不得让全体中国人买单,让我们这些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受害者后人反而背上沉重的道德枷锁。
为了中国老百姓的善良和正义不被这样的恶毒操作所莫名裹挟,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甄别和警惕这种自导自演的“舆论陷阱。
正如“抵制日本文化”的并非都是纯粹的爱国者,“热爱日本文化”的人往往拥有了战胜“媚日者”最锋利的宝剑。在中国的网络社区,日本史、日本文化的大牛人层出不穷,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在诸多细节上指出知名大学教授著作中的谬误,甚至在一些分支领域的研究深度和材料阅读量超过了日本本土研究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细细考究这些年轻人的研究历史,他们的兴趣入门大多是动漫、游戏这样的日本流行文化甚至是亚文化产品。
这些因为动漫和游戏而深入了解日本历史文化的中国年轻人是否就沦为了“媚日”一派呢?恰恰相反,在当今国内互联网上,对日本积极“祛魅”,摆事实讲道理、戳穿媚日谎言和“公知”言论的恰恰是这些人——
有人对中国网民大吹日本完整保留汉唐建筑,他们拿出历史资料告诉你“假的,其实这些号称原版的建筑每隔一段时间都拆了重建,而且样式都大为不同”;有人对中国网民大谈日本皇室“万世一系”如何高贵,他们拿出史料和年表告诉你“假的,古代日本天皇家族的落魄和断层真实存在”。
——而恰恰是那些不了解日本、把动漫游戏视为洪水猛兽的人,会用自己脑补的刻板印象来编造《夏令营里的较量》这样的文章来用虚构贩卖焦虑。
“夏日祭”本质上是一个动漫展,但是中国的动漫展不能搞成“夏日祭”。不把动漫展搞成“夏日祭”关乎中国人的情感,但是让中国的动漫展用一种“本土舒适”的形式存在,关乎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前途。
在中国文化自信的时代,往往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琵琶胡乐、梵音佛陀、葡萄美酒,将多元的文化元素玩出中华的强音,最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样,虽然“二次元”“动漫”长期以来是日本的对外文化输出,通过流行文化散播日本影响力的最强“拳头产品”,但是在中国,深谙“二次元”文化的中国动漫爱好者早已通过B站这样的平台把“二次元”玩出了“中国风”。
在今年春节B站举办的拜年纪里,一首《灯火里的中国》被清新精美的动画重新演绎,在除夕夜温暖了很多观众。每一句歌词,都从二次元画风进行了重新描绘,“都市的街巷”、“远村的山落”、“归港的船帆”,歌词里吟唱的美好意象具体展现在眼前,一帧帧闪过,连缀起一幅万家灯火、国泰民安的盛世长卷。去年拜年纪里,用动画绘制的短片《我的祖国》也出圈,展现了祖国繁荣发展的过程。
2022年B站跨年晚会上,国民组合凤凰传奇更是带来了一曲激情昂扬的《万神纪》,这原本就是各路“大神”在B站平台上发布的一首标准二次元作品——从视觉绘制、虚拟原唱、配乐制作、“人声本家”、传播载体和方式都是标准的二次元歌曲操作流程,但其中寄托的已经不是诸如“日系小清新”这样的有样学样,而是新时代中华儿女的承前启后的昂扬热情和家国情怀:
“天东有若木 钟山有赤龙衔烛 烧热华夏子民的五脏六腑 射金乌的箭 按在我的弓弦上 无垠霄汉不过英雄的瞭望 焉有火光 取星辰之辉来耀四方 尝百草也豪饮大泽河渭汤汤 斩断鳌足 立天柱万仞以正玄黄 如今它 仍旧是我挺直的脊梁 …… 神话世代 眨眼间曲折成了回廊 千载后 它是我掌心里的纹章 英雄过往 或斑驳在朱漆的画堂 但也在 这山高海阔天地苍茫 焉有火光 取星辰之辉来耀四方 中原上 谁扬鞭策得历纪开章 东海浩荡 七尺红绫击排空巨浪 列宿下 谁留名封神台前金榜 行过昆仑 壶中日月把浊酒温烫 借热意 我笔下漫书琅环典藏 披览篇章 遁入传奇作一番荒唐 溯回五千年任由我自诩万古第一狂”
凤凰传奇表演现场
万神纪MV截图
而跳出这次南京某公司的“夏日祭”奇葩操作,今天的中国国内漫展也早就与时俱进,成为各种文化元素交融碰撞、年轻人在流行文化中放飞个性大胆表达尝试的舞台。其中异军突起、大放异彩的元素,恰恰是如今正火热的国产动画、原创汉服、原创国乐和国产游戏。经过四十年的挣扎演化、学习摸索,中日在二次元领域正在上演轰轰烈烈的文化竞争和“无声胜有声”的此消彼长。
伴随着“二次元”年轻人的、在这场夏日祭旋涡中被无端扣上帽子的B站,也正是这场争夺中最有可能发挥出力量的平台之一,虽然成长过程夹杂着一些争议,但B站确实做到了把源自日本的弹幕文化扎根中国,做大做强后也一直在用平台的力量和影响、用投资制作和购买版权的方式持续孵化、助力和传播国产动画作品,比如在中外“二次元”群体中产生很大影响力的《雾山五行》、《罗小黑战记》、《中国古诗词动漫》,成为日本同行也承认内容品质的存在。
终将创造属于中国的二次元,并让“中国风”代替“和风”走向世界的不是口号、不是“帽子”、不是“抵制”,而是一次次精心策划的活动、一个个日渐成熟的平台、以及一群群在夏日里快乐地“赶大集”的中国年轻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