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凑70元帮他创业,赚几十亿后开飞机回村,给老人发千万红包

更新时间:2022-08-01 12:01:49作者:佚名

村民凑70元帮他创业,赚几十亿后开飞机回村,给老人发千万红包

2019年2月7日,四川南充仪陇县丁字桥镇,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天空中不时传来飞机的轰鸣声,好多年满60周岁的老人,正在排队接受医务人员的体检,只要体检合格,就可免费登上飞机,从空中俯瞰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2月9日,镇上广场上已经摆上了100桌坝坝宴,特意邀请800多位老人聚餐,并观看文艺表演。

茶足饭饱之际,压轴大戏上演,每位老人得到了2000-60000元不等的红包。

这还不算,老人们还得到了冰箱100台、彩电100台、空调500台的大礼。



郑大清

要说谁这么大方?此人就是新疆天地集团董事长郑大清,他为什么对乡亲们这么好呢?听我慢慢道来。



郑大清,1959年2月出生在南充仪陇县丁字桥镇一户贫穷农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7个。尽管父母辛辛苦苦地早出晚归,可日子还是过得捉襟见肘。

郑大清小时候比较憨,开智也晚,母亲很喜欢这个憨儿子,经常给他讲励志故事。

尽管家里经常吃不饱饭,父母还是决定送郑大清去读书。

机会如此地来之不易,郑大清铆足了劲,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可是,家里实在太困难了,初中毕业后,郑大清决定减轻家庭负担,辍学去打工。

恰巧当时县里征兵,18岁的郑大清报名参军,来到青海干起了铁道兵。

临行前,他买了一本《雷锋日记选》,暗暗地用雷锋的标准要求自己,梦想着在部队发光发热。

部队的生活按部就班,训练很苦,但是郑大清从来不叫苦叫累。

他勤学苦练,能力突出,是第一个获得团嘉奖,第二年当上班长入了党,并带领班级荣获集体三等功的人。

如果不出意外,郑大清会顺风顺水,在部队提干,逃离那个贫穷的小山村。



资料图

可是,命运并没有垂青这个憨厚的农村娃。

在提干的文化考试中,初中毕业的郑大清被刷了下来。

其实,想想也是,没上过高中,数理化只得了可怜的二三十分,文化课确实是他的短板。

郑大清很苦恼,看来留在部队是不可能了,这时的他心里非常绝望。

可是,这点挫折打不垮这个坚韧的客家小伙。

郑大清没有气馁,他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当一名作家。

他买来一本新华字典,还有学习写作的书籍,睡里梦里地学,他写诗歌、剧本、散文,期待自己的稿件能得到编辑的垂青。

可是,那些寄出去的稿件一一都被退回,他的作家梦破灭了。

就在这时,打击又接踵而至。

他接到家里来信,疼爱他的母亲,因为无钱医治,已经撒手人寰,离他而去。

没有任何一技之长的郑大清,在经过8年的部队服役后,回到了家乡。

1985年,郑大清长跪在母亲坟前,泣不成声,他痛哭流涕地说,都是贫穷惹的祸,我一定要多挣钱,改变家庭的面貌。

他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找了一个工地,做小工,每天勤勤恳恳,但是依然不能改变什么。

8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在外见过世面的郑大清,也想出去闯闯。可是,家徒四壁的他,没有足够的路费。

这时乡亲们听说了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来送钱,你一角,我两角,最后到郑大清手里,总共70元钱,考虑到郑大清家的实际情况,大家都没有说是借给他。



资料图

他们拉着郑大清的手,说,出去闯闯,没准你就挣钱了。

1985年初,拿着大家凑的钱,郑大清坐上了去乌鲁木齐的绿皮火车,当时的人们大多选择去南方打工,可郑大清选择了大西北。

等到他一路颠簸,到达乌鲁木齐时,口袋里只剩下1元2角,还有当兵时的一床旧被褥。

3月的新疆,春寒料峭,看着口袋里可怜的一点钱,他只能前往建筑工地,从小工做起,和泥灰、搬砖、扳钢筋,在工地搬砖的日子里,每天的休息时间,郑大清总是捧着建筑方面的书啃。

当时有工友讥笑他说,你一个小工看书有用吗?还不如抓紧时间歇歇。

对于工友们的冷嘲热讽,郑大清毫不在意,依然如饥似渴地读书。终于,他学的知识派上用场。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由于郑大清头脑灵活,建筑方面知识精通。他很快被提拔成了班长,每天能挣5元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大钱。

他把70元钱寄回家,特意嘱托父亲把乡亲们的钱还上。

年底回家,他竟然攒了将近2000元钱。这下,小村里开始沸腾起来,大家纷纷来找他,都想跟他去乌鲁木齐打工。郑大清一下子招了40多个年轻小伙。



就这样,他的身份变了,成了小包工头。



资料图

大家拼命地干,保质保量,就想着多挣点钱,改善一下家庭状况。

可是,他们的愿望再次落空。

等到交工的时候,上面的包工头携款潜逃,大家的吃饭都成了问题。

这时,郑大清给大家一一写了欠条,并承诺说,有我郑大清在,我一定会还上大家的钱。

看到郑大清信誓旦旦的眼神,大家纷纷表示,继续跟着他干,把钱挣回来。

据郑大清的女儿郑珺月介绍,当时大家住在68平米的房子里,睡觉都要打地铺,可是,大家在郑大清的鼓励下,精神头都很足。

把大家安抚下,郑大清开始做市场调研、找人脉。

终于,郑大清逮到了一次翻身的机会,新疆橡胶厂厂房需要维修。他立即赶去洽谈,最终,以13万元签订了合同。

为了打开局面,郑大清带领大家没日没夜地干。3个月后,终于赶在项目规定的日期前完工,厂部领导来检查,相当满意,郑大清的建筑队一炮而红。

后来,他又接了几个小工程,依次偿还了工人的工资,兑现了对他们的承诺。

随着一个个工程的完工,他的资产也达到了七十万之多。



资料图

郑大清手里有了活钱,就想到了拓展业务的法子。可是,这次,他失算了,前面有个深不可测的大坑在等着他。



1989年,郑大清投资20万,租下一个大型地下室,装修成商场,再租给别人。看到乌鲁木齐的煤炭资源丰富,他禁不住诱惑,开了两家小煤矿。

开始的时候,郑大清也赚得盆满钵满。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进,管理弊端越来越明显。

由于在煤矿行业和商场经营方面缺乏经验,两个生意都赔了个底朝天,郑大清很快赔了70多万。

从兜里有70万,变成负债70万,郑大清被生活逼到了墙角。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夜,他绝望地走到铁轨上,望着远处疾驰而来的列车,真想一死了之。

此刻,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母亲的话语、年幼的孩子,跟着他干的乡亲们期盼的眼神,他挣扎着爬起来,在铁轨旁整整坐了一夜。

他开始规划自己以后的路如何走,要履行对妈妈的承诺,干出个人样来。

他一点点地开始学习,积累经验,在来新疆的第10年-1995年,他创办了新疆天地实业贸易公司。



资料图

靠着贷款100多万,他租下一层楼,装修后,还是做服装商场,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

这一次,他不再租给别人,而是自己经营。

他始终践行“以仁爱之心管人”,“我就是企业的主人”的管理理念,把时刻为他人着想作为文化理念,并实施到实际工作中去。

很快,商场步入正轨,开始了蒸蒸日上的步伐。

1998年,郑大清投资2亿元,建起3万多平米的东方100商厦,由于资金不足,工人的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大家的情绪都很焦躁。



资料图

如果哪个环节出了漏洞,之前的所有努力都会化为泡影。

郑大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走上工地,亲切地和工人们拉家常,和他们同甘共苦。

他的自信、他的真诚、他的亲切话语,让所有跟他一起干的人,都相信,他说到做到,他言出必行。

最终,在没有经验、没有市场、没有资金,东南亚危机带来的全国商业不景气的不利环境下,东方100商厦奇迹般地实现了当年拆迁、当年施工、当年招商、当年开业的西北奇迹,从开工到正式营业仅仅用了9个月。

郑大清带领全体员工,挖掘自身优势,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当年,东方商厦营业额突破1.7亿,第二年,营业额更是达到了2.1亿。

后来,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做起了民生行业,先后投资酒店、房地产、电信行业等,身价也是越来越高。

2003年底,郑大清的资产达到20亿,2006年,进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46位。



郑大清

郑大清成功了,可是,他没有忘记乡亲们的恩情,他要回报社会。



2001年11月,郑大清携家人回乡祭拜母亲,经过儿时走过的桥,上面的木板已经千疮百孔,走在上面的人随时会有危险。

他当即决定,向仪陇捐赠700万元,为全县69个乡镇,都建一座能通汽车的公路桥,取名“慈母桥”,总共建了75座桥 。

这些桥从2001年开始施工、规划,历时3年,有50多家施工单位参与建造,现已全部通车。

这些桥让69个乡镇,369个村,39万人口受益,它们结束了山民运输农副产品肩扛手提的历史,联通了县里的道路,为仪陇当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资料图

2002年,为了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他先后捐建了5所希望小学,并每年出资10万元,资助特困生,奖励优秀学生,现已累计出资120万元。

2004年,当仪陇县长要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所修建的桥梁、学校时,郑大清非常感动,但是他没有同意。

他说,企业做大了,就是社会的,一个人能力有限,成功靠社会,回报社会也是理所应当。

为了将关注老人落实到实处,他成立“新疆天地集团爱心委员会”,从2004年开始,他为家乡28个村70、80、9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200-1000元养老金,并派两人专门负责此事。

仅此一项,每年的费用高达200万元。这些年来,从未间断,并将一直做下去。

他时刻记得创业时乡亲们凑的70元钱,该如何回报他们呢?

2019年春节,他想带老人们出去旅游,可是,人年纪大了,腿脚都不利索。

他索性租了一架飞机,让体检合格的老人免费乘坐飞机,让他们从天上看看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他还摆了100桌坝坝宴,请他们观看文艺演出。最后,还给老人们发红包,发了真金白银900万元。最多的刘英奶奶收了60000元红包,只是因为,当年她煮了一碗面给饥饿的郑大清。



资料图

加上家用电器300万元,这次的回报乡亲之行,他支出了1200万元。

后来活动结束后,老人们把收到的红包存进了银行。

说起郑大清,他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郑大清的童年是不幸的,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是母亲的教导,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使得他在一次次的挫折后,选择了重新站起来。

同时,郑大清又是幸运的,背后有乡亲们的鼎力支持。正是这种感恩的精神,让郑大清选择回报乡亲们,选择支持当地的教育及经济建设。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话用在郑大清身上,恰如其分,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句话的含义。

如今的新疆天地实业公司,拥有16家子公司,产业涉及酒店、房地产、商业、电信等多个领域。

但是,郑大清却十分低调,出行总是经济舱,电话号码至今从来没换过,因为他担心需要帮助的人有事找不到他。

正如郑大清所说,家乡的水水水水养育了我,家乡的父老乡亲支持了我,我没有理由不为家乡做贡献。

“谦卑做人,埋头做事”,是他的座右铭,或许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所在。

资料来源:个人图书馆 《郑大清:从1.2元到20亿的创业故事》

作者:明月松间照

编辑:柳叶叨叨

本文标签: 红包  创业  郑大清  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