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佩洛西将于周四访问日本,与岸田文雄会晤

更新时间:2022-08-03 11:40:42作者:未知

日媒:佩洛西将于周四访问日本,与岸田文雄会晤

(原标题:日媒:佩洛西将于周四访问日本,与岸田文雄会晤)


岸田文雄

时事通讯社8月3日报道,有日本政府官员透露,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计划周四晚上访问日本,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晤。

延伸阅读:

起底佩洛西——中国民众最反感的美国政客

据台媒报道,台北市警方证实,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班机今(2日)晚10时降落松山机场,车队将直接前往下榻台北君悦饭店,警方启动“鸿宾勤务”将沿途交管,今晚出动400名警力,预计明天行程会出动700名警力。

佩洛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众议长,更四次当选这一职位。

如果要从三十年来美国政府官员中找出一位最反华的政客,佩洛西恐怕“当之无愧”。


佩洛西 资料图(来源:美联社)

小布什评价其“极端自由主义的女人”

现年82岁的佩洛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众议长。在美国政坛,众议长是“三号人物”,仅次于总统、副总统(根据美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副总统兼任“美国参议院议长”一职)。

公开资料显示,佩洛西1940年出生于美国东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她成长于一个意大利裔政治世家,是家里7个孩子中唯一的一个女儿,也是最小的孩子。

1962年,22岁的佩洛西从位于首都华盛顿的三一学院毕业,之后与丈夫保罗·佩洛西定居加州旧金山。

1984年,佩洛西担任加州民主党主席一职;1987年,她竞选国会众议员,获得成功,此后接连当选连任,至今在国会任职已有35年的时间。

2007年,佩洛西正式就任众议院议长,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性议长。在当时,她被美媒视为“离美国总统宝座最近的女人”。

2009年1月,她再次当选为众议院议长,两年后,她卸任众议院议长一职,继续担任国会众议院民主党领袖。

2019年1月,美国第116届国会召开,民主党因在众议院中拥有多数议席,正式拿到众院控制权,佩洛西以220票第三次当选众议院议长。

2021年1月,佩洛西以216票第四次当选众议院议长。

在美国政坛,佩洛西一直是小布什和共和党的冤家对头。小布什曾把她形容为一个“极端自由主义的女人”,并表示“让她来领导议会,将是国家安全的灾难”。

对此,佩洛西毫不留情地“反击”,称小布什是个“说谎者、愚蠢且危险的人”,还公开指责其是个“无能的领导者”。

而对于特朗普,佩洛西和他的政治仇怨结得很深。在其执政期间,两人交火数次。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0月,佩洛西在一档采访中提到这位美国前总统时,做出了“记不得他名字”的表现。

当时,佩洛西在陈述拜登的意见时,说得十分流畅,并多次提及“拜登总统”,但一转到特朗普时,佩洛西突然就卡起了壳,仿佛忘记了他的名字,对着记者说:“在上一任总统……,哎,他叫啥来着?”

“30多年来我是中国最讨厌的人”

如果要从三十年来美国政府官员中找出一位最反华的政客,佩洛西恐怕当之无愧,而她自己也似乎知道这一点。

据美国福克斯经济新闻报道,去年12月初,佩洛西在接受采访时被质疑不让众议院对所谓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进行投票,当时有人表示,以前,佩洛西觉得“有利可图”时,很快便会表现出一副“迎合中国”的样子,“现在,她又这么做了。”


相关报道截图(来源:福克斯经济新闻)

对此,佩洛西感到有些“诧异”,她为自己辩解道:“30多年来,我(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最不受欢迎的人,他们甚至用了比这更严厉的词。”

佩洛西为何是中国民众最反感的美国政客?

早在2008年,新华社记者就在时评中指出了原因:因为她奉行双重标准,一再干涉中国内政;因为她不断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中美关系。

“从在印度会见达赖到呼吁布什总统拒绝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从在奥运火炬传递方面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到在美众议院推动通过涉藏问题反华决议案,佩洛西以其双重标准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而乐此不疲。”文中如是说。


佩洛西 资料图(来源:美联社)

“如果她敢去,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008年,佩洛西打着人权幌子,敦促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抵制”北京奥运会;14年后,佩洛西再次提出对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还妄称如若全球领导人参加冬奥会,将丧失他们的“道德权威”。

不仅如此,她还曾就所谓中国人权、武器销售、西藏等问题屡屡鼓噪反对中国,甚至鼓动在美国国会搞所谓“2019年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

另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7月28日,消息人士透露,佩洛西29日将率团访问亚洲,而台湾行程目前被列为“待定”。佩洛西可能窜访台湾,在国际舆论引发巨大争议。

8月1日,针对佩洛西率团访问亚洲相关问题,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再次强调佩洛西若赴台将导致严重后果,中国人民解放军绝不会坐视不管,必将采取坚决应对和有力的反制措施捍卫自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如果她敢去,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