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珠三角经济正在复苏,我有三个故事

更新时间:2022-08-09 07:38:13作者:佚名

长三角珠三角经济正在复苏,我有三个故事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曹和平】

过去一个月,我在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地区调研,感受到中国经济复苏的信息,听我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我在无锡宜兴市调研一个做地下管廊的工厂,地下管廊就是一个小区、一个工业园区在地底下有非常复杂的管道连接,比如清洁水管道、自来水管道、污水管道、绿化水管道,另外还有电网等各种各样的非常绵密的管道网络。


江苏连云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快速推进。图源:视觉中国

我原来在北京住的地方,小区楼前管道设计不智能,每次维修护理都需要把整个地面挖开,完成后又重新铺好路面。我住了10多年,小区把地面拉开了两三次。

这次我调研专门生产地下管廊的工厂,这个工厂给地下管廊做了一个相当于人体肾脏功能的设备,每个管道都有独立的输送处理通道,在管道最低的地方,有一个两只手臂合围那么粗的容器,容器里面有一层层的结构,可以将管道内的东西打碎存储下来。每过一两星期,会有专门的员工将装满杂质的容器更换,把新的容器放下去,管道特定位置都有专门的仪器来测量温度、水压等数据。

这个工厂不生产管廊,它专门生产这个具有旋转、连接、粉碎机制的容器,相当于将大工业经济、流水线、模块化、大车间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给智能升级了,管道变成了一个智慧智能管廊,加上系统检测和人力,就能够自己检修和清洁。

这样就把小区和工业园区里的管廊寿命,从两三年修一次,变成了十几年修一次,整个管道系统原本20年修一次,现在30年都不用换,结果企业的订货量超高速增加了,原来做3吨、5吨的标准尺寸,但这个智能管廊出了名以后,企业给的订货是千奇百怪,为什么订单千奇百怪呢?

因为小区管道最低的地方,有些不够两米,仅仅是一米左右,不能形成一个圆筒形状,需要一个扁平状的容器,需要特殊定制的智慧管道枢纽节点或处理点,企业生产同等的产品,重新把容器做一遍,但价格是原来的1倍到1.8倍,成本没有太多变化,特种订货单使得利润增加了80%。

过去三年,无锡这家企业营收和利润率连续增加,这就是产业数字化,当存量产业向智慧智能方向过渡的时候,硬件和基础设施升级需要的单元性生产需求变大了。

企业给工厂配套了垃圾、污水和沉淀物的容器处理,就形成了一种新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存在于原有的经济模式中,但原来不能智能化、智慧化、模块化、单元化地处理,导致管廊管道的使用周期缩短,使用效率降低。

这就是存量产业数字化升级之前,工业单元化智能处理的一个特殊观察点。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苏州花桥数字经济开发区,花桥紧挨着上海青浦,花桥区街道跟上海青浦区就是犬牙交错的状态,马路上这栋楼归属上海青浦,另外一栋楼可能就归属苏州花桥。


图源:中国江苏网

我调研参观了一个大数据公司,腾讯和中国移动都在租用它的数据库存量,企业从中经公司租来了房子,大概有32万平米,相当于中经公司这个房地产商,在上海和苏州两个城市的经济交汇区盖了32万平米的大楼,上海和苏州从这个地方来存取数据,路程最短最便捷,两个地区交界处是一个天然的数据存储中心。

我问中经他们成本收益能持平吗?他说,“曹老师,我的流动性能持平,当月收入大于租金,但是以前投资购买土地、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库,有资金成本的回笼,把这块对折算下来,成本收益还不能持平。”

他跟我介绍说,公司有24000个机架,一个机架有20个服务器,一共是48万个服务器,一个服务器相当于100-150个笔记本电脑或桌面电脑的储量。

我第一次在花桥看见房地产商建好房子后,不再是把房间软包装,变成一个民用住宅或公寓,而是把空调安装好,装上一个个机柜,租赁给别的企业,这难道不是房地产企业的转型吗?当其他的房地产企业都卖不出去楼的时候,它的租金已经能够回本。

他们做的很好,我对此很惊讶,没想到两个星期后,我在深圳调研的时候,看见另一家企业,名字叫易欣,同样做数据存储服务业务。

我问他们的成本收益情况,结果他们的报酬远比花桥这家高多了,我很纳闷,同样办数据库,为什么这家报酬率高这么多?他带我进去看,原来他家的空调不像苏州大数据公司,苏州厂家的空调安装设置跟原来房地产公司的空调是一样,都是中央空调集体送风,服务器运行发热,空调从上面送凉风,把服务器冷却下来。

深圳这家公司太聪明了,它把空调机放在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甚至给每层服务器之间都通了凉风管道,它的单元消耗电量是1.14度,深圳那时候比苏州热的多,而苏州工厂消耗电量是1.31度。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工业企业的净利润在1.5%左右,光电费这一项就可以节约不少。

不仅如此,这家企业单位面积的服务器更多,可以装40多个服务器,数据更多。在数据多的基础上,如果数据同质化特别好,就可以形成数据的超算,用简单的搜索算法,就可以形成同等数据量和同等含金量的价值资源,这就是数据资源价值化。

这就是精细化、单元化管理,换句话说这家企是量体裁衣为服务器大数据库存储,提供了一个特种的空调保温设备,而不是简简单单把工厂车间的模式用过来,技术平移过来很简单,但是现在人家做得好、做得早。结果是它的经济盈利模式和单位报酬率比对手高,所以说广东企业在数字技术方面的创造有其独到之处。

这家公司不仅做数据存储服务,还把数据价值租赁给别人。数字储存服务是一年一租,一平米的租金每天500块钱,大量数据可以通过国家一网通和相关部门进行脱敏处理,处理完的数据可以租给好几个企业,这就是数字产业化,数字产业化能够发现数据的价值,形成新的服务,使得整个经济总量增加了。

这三个故事一总结,我们就会发现中国从大车间、流水线、模块化生产向数字经济过渡的时候,产业数字化替代经济,数字产业化创造经济,加上数据资源价值化,这三个报酬率合成起来,使得中国经济的增长点跟原来完全不一样了。我在长三角地区感受到了中国数字经济潮涌式发展的动力学过程,中国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动机。

调研中,我还看到企业正在学会在疫情下管理车间和厂区,企业为了保障生产结果,比如在进货的时候,货物假定来源于一个“躺平”国家,海关安检只能消灭最外层包装的新冠病毒,而夹层是没法消除了,企业会拆开用独特的空间进行层层消杀,将病毒传播和蔓延的源头清除。


上海:长三角进出口分拨“满负荷”运转。图源:视觉中国

之前调研,上海宝钢集团第十六分厂因为没有封闭管理,车间有27个员工都染上了新冠病毒。现在,每个车间和厂区进行分区管理,生活区和工业区有专门的紫外线消杀通道,每个车间单元式管理,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用的场所码,精细管理,这样防疫的压力自然小很多了。

现在的防疫管理能够精准到楼栋,行程卡去掉星号就是公共部门防疫信心增加的一个表现。北京到上海旅游,只需要看是否经过了特殊小区,而不用层层检查地区的疫情状况。换句话说,新冠病毒在中国的消费、生产和公共管理三个环节中,已经变得常态化。三年来,人们学会了应对新冠病毒的社会能力,中国社会也有了应对管理经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标签: 三个故事  珠三角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