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亏损近6亿,收入不足千万,“新冠口服药第一股”成色几何?

更新时间:2022-08-11 09:55:08作者:佚名

两年多亏损近6亿,收入不足千万,“新冠口服药第一股”成色几何?

撰文 / 陈畅

编辑 / 阳一

8月9日,阿兹夫定片被正式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根据《诊疗方案》,该药物可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年患者。

而不出意外的话,阿兹夫定生产商真实生物,也即将成为国内“新冠口服药第一股”。

今年8月4日,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天眼查显示,真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研发和生产为一体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企业,主要致力于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以及肝脏疾病等治疗药物的研发。

但从招股书看来,真实生物从2020年以来连续亏损,从2020年至2022年前五个月,真实生物已累计亏损5.65亿元。

真实生物将盈利的希望寄托在其核心产品阿兹夫定身上。该药是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创新药物,已分别于2021年7月及2022年7月获国家药监局附批准条件用于治疗HIV感染及COVID-19。

在阿兹夫定获批上市仅一周后,真实生物就举办了阿兹夫定投产仪式,在两天后真实生物就提交了上市申请书。这一系列动作,也显露出真实生物急于实现商业化的心情。只是,未来它能靠阿兹夫定就扭转公司的亏损现状吗?


图/视觉中国

收入不足千万的真实生物“翻身”

真实生物在招股书中坦言:“作为一家创收前的生物技术公司,我们于往绩记录期间并未盈利,并产生经营亏损。”

2020年至2022年前五个月,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分别为6.8万元、137.6万元和845.1万元,也就是说,公司两年多的合计收入为989万元,尚不足千万元。同期内,真实生物亏损净额分别为1.50亿元、1.97亿元和2.18亿元。

根据招股书,公司绝大部分经营亏损来源于研发开支、与经营相关的行政开支、财务成本及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报告期内,真实生物的研发开支从2020年的1.06亿元,下降至2021年的6400万元;但在2022年前五个月,研发费用就上涨到1.14亿元。

而截至2022年5月底,真实生物公司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2.63亿元。

基本上尚无收入、“烧钱”严重的真实生物,也迫切需要上市来解决融资问题。而它也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它头顶着“首款获批的国产新冠口服药生产商”光环。

在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获批之前,海外已经上市的新冠小分子药物包括辉瑞的Paxlovid(口服),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口服)以及吉利德的Remdesivir(注射)。

在国内,此前先后有两家公司的产品传出过消息,成为国产新冠口服药的热门候选。一款是君实生物的新型口服核苷类药物VV116,它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共同研发;另一款是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只不过它们之后都没有获批上市的进展。

阿兹夫定作为真实生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最早实际上主要是用于治疗高病毒载量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在2020年2月,阿兹夫定被发现有抗新冠病毒的功效。同年4月,真实生物在获得阿兹夫定国内新冠III期临床批件后,启动临床试验。2022年7月,阿兹夫定适应症扩展至用于治疗成人普通型COVID-19病例,自国家药监局获得附条件批准。

真实生物曾披露,患者服用阿兹夫定后,新冠病毒清除时间为5天左右。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今年4月也重点报告了真实生物阿兹夫定的临床药效,对重症与轻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相似。患者口服用药3-4天核酸转阴,平均用药时间6-7天,平均9天出院。

此外,在安全性方面,真实生物称,由于其有效剂量水平相对较低,阿兹夫定可能比目前获批的治疗药物或其他正在开发的候选药物更为安全,且对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担忧较少。

借助阿兹夫定,真实生物也实现“翻身”,资本化进程驶入了快车道。

2020年10月,凭借阿兹夫定针对新冠治疗的早期临床数据,真实生物完成了1.4947亿元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为16.5亿元。并在2021年完成了1亿美元的B轮融资。据了解,真实生物两轮领投机构中均出现了倚锋资本的身影。

去年8月,真实生物CEO杜锦发就曾称,公司完成B轮融资后“将启动港股IPO的进程”。一年后,真实生物就向资本市场发起了冲击。

而在谋求上市的同时,真实生物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账上资金见底之前,让产品尽快实现商业化销售。


图/视觉中国

年产30亿片目标能否实现?

由于真实生物此前长年亏损,公司指出,其于往绩记录期间,主要通过股权融资以及贷款及其他借款来满足运营资金要求;董事认为,公司拥有足够的营运资金可满足未来12个月至少125%的成本需求,包括研发开支、销售及分销开支以及行政开支。

而未来想要实现在新冠治疗上的商业化,提高产能自然是第一步。真实生物计划通过建造新的生产线,预计将阿兹夫定年产能增加到约30亿片。

《财经天下》周刊了解到,上市前,真实生物已具备自行年产10亿片剂阿兹夫定的能力。为了实现阿兹夫定的商业化,公司已委聘独立第三方北京协和生产阿兹夫定。

而对于如何将产品销售出去,真实生物也有计划并找到了合作对象。7月份阿茲夫定获批后,公司就与复星医药旗下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订立了战略合作协议,由后者独家商业化阿兹夫定。复星医药产业主要从事药品制造、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及医疗服务以及医药分销及零售,合作后将为阿兹夫定在全球的快速上市及销售提供重要支持。

基于生产和销售渠道合作局面的打开,真实生物表示,随着业务发展及扩张,预期将通过推出治疗HIV感染及COVID-19的阿兹夫定从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

事实上,已有多个研究机构对口服新冠药的市场前景表示乐观。方正证券预计,我国新冠小分子药物市场空间超400亿元,全球规模超千亿美元。而当下我国新冠口服药蓄势待发,补齐新冠抗疫的最后一块拼图指日可待,相比于中和抗体,新冠口服药具有以下优势:可以自行居家服用,避免医院场景交叉感染;靶点保守,对病毒变异株仍然有效;可以常温存储运输,快速实现全球分发;成本远低于中和抗体。

目前看来,海外的新冠口服药相关公司,大多在近年来盈利不菲。2021年,吉利德的Remdesivir实现年销售额55.65亿美元;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在2021年的销售额为9.52亿美元;辉瑞的Paxlovid在 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了14.7亿美元的收入,并预期整个2022年收入可达220亿美元。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虽然阿兹夫定是附条件批准上市,但是携国内首个“新冠口服药”盛名,它还是有望为真实生物业绩增色的。

但他也提出,现在判断真实生物的未来盈利能力还言之过早。他表示,企业在临床试验完成、新药注册申报审批、取得药品批号和新药证书后,按照一般程序,下一步还要满足生产条件,完成生产车间验收,才取得生产许可证;最终进入到试生产阶段,也还需要试用观察3-5个月,通过试用观察阶段才能进行批量生产、上市销售。

高手环伺,风险重重

《财经天下》周刊观察到,真实生物在招股书中列出高达68页的风险因素。其中包括与开发管线产品有关的风险、与产品制造及商业化有关的风险、依赖第三方的风险、与竞品的商业化竞争等。

在市场规模方面,真实生物表示,COVID-19疫情的持续时间可能难以预测,且疫苗的成功推出以及为应对疫情而使用新的和不断发展的技术等,可能会抑制对COVID-19治疗药物的需求。同时,COVID-19治疗药物的需求亦很大程度上受到患者服药意愿的影响。

同时,真实生物担心,可能需要就目前或未来在国内获批的药物价格方面作出重大让步,并面临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真实生物还表示,其未来的部分收益可能来自对政府部门的销售,如果未能促成政府销售,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现金流将会严重受损。

在合作方面,真实生物虽与复星等第三方形成了合作关系,但其未来取得的收入,也将取决于第三方的努力。而公司对第三方的营销及销售工作拥有很少或没有控制权,这也可能会导致产品销售收入可能低于公司自行商业化的收入。

最后,真实生物也提到了公司面临来自全球的制药及生物技术公司日益激烈的竞争。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已有约50家公司将治疗COVID-19的抗病毒候选药物推进至临床开发阶段。如果竞争对手所开发和商业化的药物较真实生物的药物有效、副作用较少或较轻微、更方便或便宜,则公司的商机可能会减少或消失。


全球治疗COVID-19的抗病毒候选药物生产商

图/真实生物招股书

此外,阿兹夫定在新冠前用于治疗HIV感染者,这部分业务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的HIV感染者人数已由2017年的110万人增至2021年的150万人,预计于2030年将达到210万人,与此对应的市场已由2017年的2.42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3.9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9%,并预计于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27亿美元。在真实生物看来,阿兹夫定用于治疗HIV具有活性更高、低耐药性风险、有潜力成为口服长效治疗药物等多项优势。

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家以研发为驱动力的生物科技公司,真实生物的研发团队算不上强大。截至2022年5月31日,真实生物的内部研发团队由41名成员组成;在其173名员工总数中,占了不到1/4。

对于上市之后如何抬高自身竞争壁垒方面的具体规划,《财经天下》周刊向真实生物方面进行询问,但截至发稿时尚未获得回复。

本文标签: 口服药  药品  阿兹夫  治疗  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