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芯片法案是抄作业?中国可没有打“产业新冷战”

更新时间:2022-08-12 07:38:24作者:未知

美国芯片法案是抄作业?中国可没有打“产业新冷战”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侯峰】

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庞大的《芯片和科学法案》。这份法案分别于7月27和28日在美国参众两院正式投票通过,旨在增强美国制造业及技术产业以对抗中国。除了美国参众两院筹划已久的527亿美元“芯片法案”,还包括投资2000亿美元加强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研究,100亿美元建设20个区域技术研究中心及其他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总计投入2800亿美元。

美媒称,这份两党联合推动的法案是“数十年来政府对产业政策最重大的干预”,将为“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提供长期战略支持,可能将对美国产生有史以来最重大、最深远的影响之一。

可以说,这是美国在近期历史上对其产业政策所做的一次违背“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罕见尝试。也有人将其视为美国对标《中国制造2025》的产物,但与中国的产业政策不同,美国的“冷战思维”主导了该法案的制定,试图全面干预世界相关产业的经济秩序。

此法案从酝酿到正式签署经历三年立法拉锯,几易其名,在通常势不两立的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共同推动下,反复磋商,最终形成。它可谓是预谋已久、朝野广泛共识的反中、仇中、遏中政策性、战略性立法,是旨在让美国重新强大,继续垄断科技领先地位,以打败中国为目标的纲领性文件。

其中一条特别规定,接受联邦资金和税收补贴的芯片制造商不能在中国和俄罗斯等国扩大现有工厂或建造新工厂,从而限制在构成国家安全担忧的国家生产先进芯片。

显然,这将是美国针对中国和俄罗斯进行“新冷战”的标志性法案。美国开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领域打造排他性的所谓民主国家产业链联盟。

在政治军事围堵中国、大搞所谓民主国家联盟,以及“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基础上,开始突破美国标榜所谓普世的自由市场价值观,用政府强力干预的方式,试图全方位地通过价值观外交和产业链分割构筑二次冷战的“柏林墙”。这标志着,由美国人为打造的冷战铁幕,再一次徐徐落下。

一场攸关美国霸权的竞赛

《芯片和科学法案》的最初版本由舒默和杨撰写,被称为《无尽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从命名看,《无尽前沿法案》可直接追溯到1945年美国科研史上的里程碑文件 《科学,无尽的前沿》(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正是这份文件奠定了美国战后的科技政策,促成了美国政府对学术研究的大力投入、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创建,也一定程度上成就了美国几十年的科技领先地位。

今天美国国会再次沿用这一政策的基本思路,显而易见,旨在重新以大政府的力量加强科研,促成核心领域的重大创新与技术突破,重现美国昔日辉煌。

拜登在履职后的首场白宫记者会上说:“中国的总体目标是成为世界最领先的国家、世界最富裕的国家和世界最强大国家。这种情况在我的任期内不会发生,因为美国的实力将继续增长和扩张……事实上,未来在于谁能够拥有未来,未来涉及量子计算等一系列技术领域,包括医学领域。”。

拜登自上任以来推动的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各种提案,无不想通过不惜血本地印钞砸钱,不仅要遏止美国经济衰退的势头,更重要的是确保美国增加对有前景的新技术的投资,比如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夯实美国科技领先地位,从实力上压垮中国。

《芯片和科学法案》,最核心紧迫的是527亿美元半导体补贴计划,针对投资半导体制造的业者,美国政府也将给予25%投资税收抵免,其价值约240亿美元。另外,预计5年将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的技术和科学投资,用于建造区域创新中心和扩大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工作。

显然,该法案并非仅仅为局限于“芯片+”科研技术领域的战略计划,它是美国战略上遏制中国系统性竞争与防范中国超越美国机制最为关键的一环。正如该法案的另一提起人、共和党联邦参议员托德·杨所言:“在关键技术领域竞赛中获胜的国家将会是未来的超级大国,我们输不起这场竞赛。”

面对中国崛起,美国朝野充满危机意识和焦虑情绪,《芯片和科学法案》立法过程俨然就是一场美国两党挂帅,涉及军、政、产、学、研领域,全面动员,力图在未来竞争中战胜中国的美国霸权保卫战。

拜登一上台就打出以实力地位压中国就范的战略,例如组建三国合造核潜艇的美、英、澳安全伙伴小圈子,在四方机制下推进美、日、澳、印所谓的印太战略,继续维系美、英、加、澳、新间谍五眼联盟,以及美、英、德、法、日、意、加过气的七国发达集团,还有拉北约搅和东亚事务,强拉东盟、拉美国家、非盟及太平洋岛国召开各种围堵中国的峰会。

美国看上去似乎很强大,然而,说穿了只能说明美国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勉强靠拉帮结派给自己充门面。兜的圈子越多,越说明心虚力乏。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阿拉斯加中美高层战略加对话会上,面对装出一副来势汹汹的样子,其实外强中干,却口口声声大搞所谓“基于规则国际秩序的实力外交”的美国,杨洁篪大声说:“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美国搞价值观产业链,自己不矛盾吗?

美国在议定《芯片和科学法案》时也一直试图协调盟国,以在技术领域构建“价值观产业链”,封锁中国。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于2022年5月15至16日在巴黎举行会议,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商务部长雷蒙多、贸易代表戴琪,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韦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和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以及欧盟内部市场与服务专员布雷东(Thierry Breton)出席。

根据多家媒体会前就已经披露的联合声明草案内容与有关消息,美国及欧盟为了制衡中俄并摆脱对其的经济依赖,欲深化四大方面合作,包含:消除强迫劳动,提高稀土、太阳能及芯片产业的供应链多样化与透明度。


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会议与会者

美国半导体制造商美光公司表示,许多国家已经对其芯片制造进行补贴,或是正计划这么做。例如,德国在5月宣布打算斥资100亿欧元资助32个半导体项目;日本已经批准了68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国内半导体投资。

中国和欧美有市场自发形成的产业链、技术开发合作,互惠互利。欧美如果以所谓经济安全、技术安全为由进行干预,不仅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也与欧美所鼓吹的价值观相矛盾。想人为改变产业链布局,到目前为止还是一厢情愿,企业的商业行为并不是开一次会就能改变的。

中国在太阳能和半导体等领域有产能优势和市场优势,欧美现在也只是往减少对中国依赖的方向走,但也不得不照顾到市场情况,违背经济和市场规律行事未必会有好的结果。

那么在美国的“价值观产业链”背后,到底有怎样的价值观呢?2022年5月26日美国务卿布林肯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的对华政策演讲,阐述了美国政府在未来十年对中战略的愿景、目标、政策和手段,其中就透露了相关的信息。

尽管对布林肯的对华政策演讲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没有太多新意;有人认为它可以类比当年凯南的“遏制苏联”的八千字电报,能打开未来的胜利之门。然而不管从哪个角度解读,大概很少有人会否认它的重要性——是一次美国遏制中国战略和政策的完整清晰的展示。

在演讲中,布林肯恶意抹黑中国,声称:“我们将反制扭曲市场的政策和做法,例如补贴和市场准入障碍,这些是中国政府多年来惯用的方法,以此获得竞争优势。”

这样的攻击同时也是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观”如何“优秀”。美国向来对美国模式充满自信,几十年来标榜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是人类社会繁荣富强的唯一道路。一度认为美国主导的西方市场经济和票选“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的终结”,坚信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是战胜苏联取得冷战胜利的关键。

然而随着中国在科技、军事、经济、人文全方位的快速崛起,美国越来越感到危机四伏,缺乏自信,焦躁不安。追根寻源,美国开始检讨自身体制机制出了问题。

美西方骂了中国政府几十年——干预市场,破坏规则,实行计划经济等等,“中国崩溃论”也充斥西方媒体。它们无所不用其极地抹黑和污蔑中国,似乎中国垮台分裂指日可待。

当中国欣欣向荣快速超越许多西方国家的时候,“中国崩溃论”销声匿迹,西方主流媒体开始抹黑中国采用不正当竞争战胜西方,说辞是“把一系列掠夺性而且经常是不合法的战术掌握得炉火纯青:货币操纵、关税、配额、国家主导的战略投资和收购、盗窃与强制转让知识产权、违背WTO规则的政府补贴和政策扶持倾销、网络攻击和工业间谍”。

然而,被西方精英如此蔑视,认为最不可持续的中国模式却无可辩驳地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惊人成就,美国精英们大概自己也知道抹黑的言辞并不反映真相,不得不放下身段研究其中奥秘,深刻反思西方体制的效率问题。

西方精英似乎终于悟出点门道,中国体制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创造了自己的模式而变得无比强大。一味沉浸于意识形态自我欣赏并不能扭转东升西降的大势所趋,剖析《中国制造2025》,“抄作业”成为救命稻草。

美国政府推动的《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雄心勃勃的“2万亿基建计划”、“国家关键能力防御法案”等,在两党一致抗中的大环境下都整合到拜登新签署的《芯片和科学法案》。

其法案的核心内容与《中国制造2025》的大方向接近,侧重将半导体作为核心技术,有一份与《中国制造2025》类似的清单: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电池技术、生物科技,以及对未来竞争力至关重要的领域。

拜登的大政府计划经济学

里根政府以来的所谓“小政府”,总体上奉行减少政府开销,降低富人税收,不搞财富再分配的新自由主义范式。但拜登提出了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包括大基建以更新国内的公路、铁路、公共交通、水系统、电网和宽带等基础设施追赶中国的基建步伐;通过大规模救助计划刺激经济改善民生;推出《芯片+》计划,确保美国科技领先的垄断地位。

首先,拜登登台后的当务之急挽救疫情重创后美国经济岌岌可危的经济,推出美国救助计划(American Rescue Plan),共1.9万亿美元,旨在救助新冠疫情中的受打击最大的人群,同时支持疫苗和防护服等医疗资源。

第二步,拜登推出美国工作计划(American Jobs Plan)共2万亿美元,大规模印钞撒钱,力图重建全国的基础设施,刺激制造业回流,创造数以百万的新工作。

第三步,进一步扩大印钞撒钱的范围,推出美国家庭计划(American Family Plan)共1.8万亿美元,降低医保开支、降低家庭基础开支,为早期儿童保育和大学提供资金。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短期经济刺激手段,大手笔过度支出的出血计划,直接后果是极大地刺激通货膨胀,对国家长远利益而言如同饮鸩止渴。

要想竞争中战胜中国,还必须学习中国的中长期计划,如五年计划、《中国制造2025》中期计划,以及建国百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长远目标。

第四步,整合、推进、强化《无尽前沿法案》、《2021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安全设备法案》、《芯片+法案》,最终推出美国历史上划时代意义的共2800亿美元的《芯片和科学法案》。

拜登似乎铁了心用拜登式的“计划经济”去战胜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美国真的无意挑起新冷战吗?

遏制中国,战胜中国已经是几任美国总统最大战略目标。打败中国是美国两党,朝野,乃至全国共识。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不管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特朗普的极限施压、贸易战,还是拜登的所谓价值观联盟打群架战略;不管是奥巴马的“美国绝不做老二”,特朗普的“美国第一”,还是拜登的“任内不许中国超过美国”,都无法阻止中国的快速崛起。

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势不可挡之势,坚定步伐赶超美国。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美国进一步深刻体会到,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美国最想切断依赖中国的产业链,最离不开的却恰恰是中国。

而冷战时期,西方拥有比苏东社会主义阵营更强大的独立产业链,这是根本性的差异。显然战胜中国远非美苏争霸冷战时期遏制苏联那么简单。

更何况,抗疫两年,世界看到了中国具有强大、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最完整的产销系统,以及人民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品质和素养。这才是美西方无法战胜的绝对优势,才是美西方无比羡慕嫉妒恨、焦躁不安的地方。

拜登扬言不搞冷战,其实如果冷战的办法有效,美国何尝不想启用冷战手段,像搞垮苏联一样一举摧毁中国。

美国无时无刻不在冷战的工具箱中翻找战胜中国的手段,只是中国不是当年的苏联,美西方也不是当年的西方阵营,中西方实力对比已经发生质变。

以今日东西方实力对比,美国根本无力一夜间开启同中国一场新的冷战。拜登明白,用传统冷战办法对付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国,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杀敌800,自损1000。经过疫情冲击,美西方更明白一旦贸然挑起冷战,切割、断链,对西方意味着什么。

特朗普的贸易战、极限施压、征税、制裁、高科技封锁等冷战手段几乎已经用尽了,就是不敢同中国彻底断链。原因很简单,离开中国的供应链,美国经济撑不了几天。

因此要开辟新冷战,前提是美国必须拥有自己的产业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芯片和科学法案》应运而生,成为美国开辟新冷战的基石。

《芯片和科学法案》是重建美国自己的,可以垄断高科技,排斥中国的自主产业链条,是用于新冷战,扩大美西方阵营实力,击垮中国的终极战略。

其实,积极干预产业与经济,本来也是在美国的工具箱里的,只是“新自由主义”把自己忽悠瘸了,有些工具太久没拿出来认真用,就生疏了;等到再想用时,反而会形成“抄中国作业”的印象。健康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本就应该在市场与政府间取得平衡,虽然各国国情不同,但这样的总体思路理当是相通的。

中美产业政策对决,鹿死谁手

然而,有了思路,未必马上就能“调理”出合适的条件。各国需要克服各自的困难,才能让产业政策发挥积极的效果。

2015年5月,中国国务院推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斥资3000亿美元,重点扶植新能源、机器人、半导体和纳米技术等10个高新技术产业,誓言到2025年,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变身“制造强国”的目标。

面对中国的雄心壮志,特朗普采用的是对中国高科技封锁,制裁核心产学研单位,甚至扣押孟晚舟胁迫华为投降,加征进口关税和贸易战等,想方设法绊倒中国,阻止中国前进的步伐。2018年5月,特朗普总统再次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公告直接指明《中国制造2025》中的相关技术。

显而易见,特朗普战略既没有使美国重新伟大,也没有兑现制造业回归的初衷,更没有减轻产业链对中国的依赖。美国对华贸易赤字继续扩大,且加征的关税大部分落在美国消费者头上,而中国却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追了上来了。

拜登除了完整继承特朗普极限施压的衣钵外,似乎明白,自身强大才是硬道理。新自由主义模式已经慢慢掏空美国,难以维系,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仿效中国,重新打造美国的高科技产业政策。

然而,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美国运营晶圆厂10年的相关成本,将比中国台湾、韩国或新加坡高出约30%,比中国大陆高出约37%-50%。鉴于巨大的经济成本,将制造业带回美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彭博社数据显示,在过去四个季度中,每个季度里世界上增长最快的20家芯片行业公司有19家来自中国,而去年同期的这一数据为8家。报道称,这些中国芯片行业公司的收入增长速度,是阿斯麦(ASML)等全球知名半导体企业的数倍。

尤其令美国焦虑的是,一旦中国实现统一,美国将陷入十分被动,面对被卡脖子的风险。早先,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白宫会议上说,美国过去制造了全球40%的芯片,但是现在只占12%——而且“基本上没有先进的芯片”,几乎所有先进芯片都进口自中国台湾地区。


因此,美国还试图拉帮结派建立自己的产业联盟,彻底破坏市场经济自然形成的芯片产业链,而不是单单立足发展本国产业。

众所周知,美国在全球打压中国芯片发展的政策已持续数年。最近更是变本加厉——施压荷兰政府禁止阿斯麦公司向中国出售深紫外光刻机。美财长耶伦在韩国兜售所谓“友岸外包战略”,胁迫韩国8月底前回复是否加入由美方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

美日两国在7月29日于华盛顿首次召开的外交和经济部长会议“经济版2+2”上,把强化供应链的相关合作内容写入联合文件。日本经济产业相萩生田光一和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5月提出了半导体相关合作方针,并根据之后的首脑会谈达成的协议敲定了具体方案。美国还着手打造美日韩与台湾地区的芯片产业联盟,垄断高端芯片产业。

对于《芯片和科学法案》中国官方立场是:中方注意到,近日美国会通过了《芯片和科学法案》。法案对美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是典型的差异化产业扶持政策。部分条款限制有关企业在华正常经贸与投资活动,将会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扭曲,对国际贸易造成扰乱,中方对此高度关注。美方法案的实施应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符合公开、透明、非歧视的原则,有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避免碎片化。中方将继续关注法案的进展和实施情况,必要时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从中也可以看出,尽管中美的产业政策表面上能找到一些相似性,但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几十年来美国不遗余力地在全球推进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全球化的所谓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本指望凭借美国先发技术和资本优势、美元霸权、跨国公司的市场垄断,通过美国制定的规则和标准,加上军事霸权的震慑就可以一劳永逸地坐拥地球食物链的顶端,终结历史,成为世界永远的霸主。

直到有一天美国发现,全球化自由市场经济的结果之一,只是资本赚得盆满钵满。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百姓对“1%的富人,拥有99%的财富”的不公平社会极大不满,美国引以为傲的富裕中产阶级却大幅萎缩,产业链破碎,实体经济空心化,直接动摇了美国霸权的根基。特别是,国际上,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不经意间生长出不受美国意识形态左右、实力规则制约、军事霸权威慑的异类,一个快速崛起的庞然大物——中国。在美国人看来,中国已经开始全方位地挑战美国的霸权。

无论5G通讯、超算、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生物医药、北斗、空间站、探月、探火、太阳能、风电、水电、核电、电动车、高铁、大飞机、无人机、移动支付、智能手机、造船、深潜技术、特高压电力输送等, 还是军工领域的隐身战机、预警机、运20、查打一体无人机、电磁弹射航母、055型万吨大驱、战略核潜艇、洲际战略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中断反导技术、打航母利器东风21B、东风26、东风17等等尖端技术领域甩开美国以外的其它发达国家,开始同美国并驾齐驱,甚至某些领域超越美国。

反映科研技术水平的有关自然科学领域研究论文的全部3项代表性指标,中国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已多年成为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的国家。以中国现有科技和经济实力和进步速度,毫无疑问用不了多久,中国必定全方位超越美国。


拜登想要重拾产业政策,可以理解,但在产业政策的伪装下开始新冷战,损人不利己,而且伤害更多的会是美国自己。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标签: 美国  冷战  拜登  美国政府  欧盟  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