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8-12 12:20:32作者:佚名
2020年,长沙某商业区的快递站,来了个不同寻常的求职者。
他举止彬彬有礼,看上去30来岁,可一问年龄才得知他已经51岁了。
站点虽然接纳了他,却没料到,这个叫姚志刚的人,送起单来比站点的年轻人还快速敏捷,第一个月就成了“单王”。
更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当月的表彰会上,姚志刚自称做过23年的银行行长。
昔日银行行长为何“沦落”到51岁时还要送外卖?在一个不熟悉的领域里,他又是如何快速做到游刃有余的?
资料图
1970年,姚志刚出生于江苏的一个普通家庭。备受宠爱的他却自小体弱多病。
为了让姚志刚强壮起来,从他十岁起,父亲每天早上都带着他跑步。
从1公里到2公里,再到10公里,多年的锻炼不仅让姚志刚有了个好身体,还养成了长跑的好习惯。
那时的姚志刚从没想过,跑步这个习惯竟伴随了他一生,甚至在他的人生轨迹发生变化时,一次又一次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中毕业后,身体倍棒的姚志刚如愿在上海当了一名消防兵。
在一次消防总队的比赛中,常年坚持长跑的姚志刚还拿到了1500米跑步比赛的亚军。
资料图
四年的部队生活,也将姚志刚锤炼得愈发的吃苦耐劳,敢拼敢干。
多年后,提起这段消防兵生活,姚志刚还乐在其中:“在一次次奔跑中快速完成任务,特别提精神。”
由于服役期间的优异表现,退伍后姚志刚被分配到了江苏常州的一家银行工作。
有一股子冲劲的姚志刚,兢兢业业地奋斗了一年多,竟快速晋升成为支行行长。
当时的他,只有24岁。却可以拿着高收入,做着一份同龄人不敢想的好工作。母亲为他骄傲,逢人就要聊起自家儿子,再找准机会将他夸上一夸。
资料图
而这份工作,姚志刚一做就是23年。
靠着这份工作的收入,姚志刚结婚生子、买车买房,还存下了将近200万的存款。
甚至可以预见,十几年后姚志刚就可以拿着单位发的退休金,过上悠闲自在的晚年生活。
可姚志刚却觉得,这样一眼望到头的日子越过越没意思:
“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总要去完成这样那样的任务,我产生了一种疲惫感,很想去外面看一看。”
恰在这时,一个战友找到姚志刚,邀请他去酒泉做涂料生意。姚志刚就如瞌睡遇到了枕头般,一下子动了心。
放弃体面的工作去创业,是件冒风险的事。何况,这次投资可能要用上家里所有的积蓄。做出决定前,姚志刚生怕妻子不同意。
谁知,他支支吾吾地将辞职创业的打算告诉妻子后,在国企上班的妻子却爽快应允:“这些年我除了上班就是下班,过得很没意思。我理解你的决定,你放心闯去吧。”
妻子的支持让姚志刚感动万分。临走时,他信誓旦旦地向妻子保证:“我再去挣十年的钱,以后咱们就不用工作了。”
资料图
那个时候,姚志刚以为创业就是敢于跳出舒适圈。却不知勇敢也是要建立在某种判断之上。
但当过兵的姚志刚对战友很是信任:“我战友之前一直在卖制作砂浆的设备,他说能行,我自然相信他。”
于是,自以为正奔赴山海的姚志刚对未来充满信心,却看不见身后已是乌云渐布。
2017年,姚志刚拿着200万存款,和战友一起在酒泉开办工厂,主营环保涂料。
信心满满的他们很快就买来设备顺利投产,为了树立口碑,他们对涂料的品质要求可谓是精益求精,但客户却寥寥无几。
起初姚志刚还安慰自己说生意刚开始,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为了提高销量,还和战友分头跑业务,但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生意却越来越差了。
资料图
这个时候,姚志刚才发现,由于地域差异,西北地区的房产销售并不像东部地区那样走俏。所以,涂料等建材也没有那么大的市场,更没有想象中那么能挣钱。
虽然姚志刚做过23年的行长,可毕竟没有做生意的经验,出于对战友的信任,也丝毫没想到去当地考察市场。
而战友之前的工作是设备销售,做涂料生意也是头一遭,许多困难也没有预估到。
于是,两个一腔热血的人,看着日渐冷下去的生意,竟束手无策。
厂子刚开始时,一听到生产机器轰隆隆响,姚志刚全身都是劲头。到了后来,姚志刚听到机器响就发愁:“生产得越多,岂不是赔得越多?”
随着时间推移,姚志刚带来的200万消耗殆尽,为了周转,还不得不让妻子向外贷了80万,随后,他又向岳父母借了30万。
然而,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厂子却依旧不见起色,后来不得不关门倒闭。而之前的投资也都打了水漂。
姚志刚拿去创业用的200万,是他和妻子上了20多年的班,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
几年努力,自己不但将启动资金赔了个精光,还欠下了外债。特别是向岳父母借的30万,那可是他们的养老钱!
资料图
姚志刚自觉无颜面对家人,厂子关闭后,他没敢回家,而是径直到了湖南长沙。他的一个表弟在那里做建材生意,姚志刚想去看看自己是否还有机会翻身。
然而,到了之后,姚志刚发现表弟的生意也很是一般。希望再次破灭。
那段时间,心灰意冷的姚志刚不知何去何从,除了吃和睡,唯一的活动就是每天早上的例行长跑。
资料图
消沉了一段时间后,姚志刚决定不管如何先找个工作顾着生活开销,然而投出的简历却一个个石沉大海。
有着多年运动习惯的姚志刚,从外表到内心都像30多岁的小伙,可实际年龄已经到了50岁的他,求职时就如被繁华都市抛弃了一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能不停跑圈。
一天,跑步回来的姚志刚突然接到了一个应聘电话,竟有公司邀他去做外卖员。
资料图
求职后第一次收到回应,姚志刚激动不已。然而要不要做这份工作,却让姚志刚犯了难。
当过兵的姚志刚并不怕吃苦,可从银行行长到外卖员,这落差实在太大,姚志刚难免心里有些别扭。
再者,虽然当时的姚志刚就业困难,但假如他能抹下面子,就此回乡,凭着他的人脉,找一份稍显体面的工作也不难。
来回权衡后,姚志刚认为即便是做一个送外卖的,也比求人来得体面。
打定主意的姚志刚安慰自己:在长沙自己也没有熟人,送外卖刚好需要跑步,既能锻炼身体还能赚钱,岂不是一举两得?
资料图
就这样,51岁那年,曾经的银行行长姚志刚,穿上工作服骑上小摩托,成了一名外卖员。
然而,不管哪个行业,想要做好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上班第一天,姚志刚就业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考虑他是个新人,公司给他的第一个派单就在站点对面的农博住宅小区。原以为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事,却搞得姚志刚手忙脚乱。
原来,旁边有个小区叫农博小区,名字和送餐点特别接近。搞不清状况的姚志刚把餐送错了地方,一通好找后,差点超时。
资料图
姚志刚所在的站点,名字相近的小区很多,且90%的取餐地点都在湘府中路的两大商圈,楼层多、地形复杂,很多时候,他取餐都找不到地方。
吃过几次亏后,姚志刚每天的晨练变成了沿街看商铺,还动用了当消防兵时的专业知识,在心中一次次规划每个小区和取餐点之间的最近路线。
他甚至还画了一张取餐图,把常用的几百个商家都做好标注。
每次接到订单后,姚志刚穿街过巷取餐送餐时,就在心里想象着自己是要去救火,在这种使命感的驱使下,他的送单速度越来越快。
慢慢地,姚志刚竟爱上了送餐:“爽,特别爽!把餐快速送到顾客手中,我有种满足感。”
用餐高峰期时,由于点餐人数众多,每个外卖员手中都会同时接到几个单子,外卖行业称之为“爆单”。
每次一爆单,很多外卖员都压力巨大、焦虑不堪,姚志刚却很兴奋:“我很享受,好像找回了做消防兵的感觉。”
资料图
入职第一个月,姚志刚就送了1580单,从站点一众80、90后的小伙子们中脱颖而出,成了“单王”。
同事们也对他赞不绝口:“总觉得他有些不一样,特别有上进心。”
这时,远在江苏的家人,也渐渐知道了他的近况。家人并没有觉得他的工作“丢脸”,相反地,他们都特别心疼他。
连儿子也体谅他辛苦,不肯收他发的生日红包。还打电话说:“爸爸,你一个人在外要保重身体啊!你要是缺钱,我给你些吧……”
资料图
感动之余,姚志刚更是铆足了劲儿,要将这份普通的工作干好。
连做了三个月的“单王”后,姚志刚的区域经理注意到了他。
区域经理也是个退伍军人,了解到姚志刚的经历后,特别佩服他,先是让他试着做领队,见他完成得很好,又提拔他做了一个小站点的站长。
一般情况下,外卖员晋升站长,要先做副站长。刚入职四个月的姚志刚直接晋升为站长,却能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短短几个月,原本营收困难的站点被姚志刚经营得红红火火。给他换了另一个站点,依旧能做得很好。
为此,公司放心地将一个大站点交在他的手上。姚志刚还半开玩笑地说:“接下来,我想做区域经理。”
资料图
姚志刚原本以为这次“再就业”是自己人生的一次小插曲,不料,“银行行长送外卖”一事竟在网络上快速流传起来。
原来,公司有人将姚志刚的故事制成视频发到网络,没想到一下子引来了诸多关注。
而且大多数的评论都是对他的称赞。
随着网络热议,姚志刚的正能量故事引起了央视的关注。
2021年7月,“送外卖走红”的姚志刚接受了央视的采访,他的事迹也上了《东方时空》栏目。
采访里,姚志刚坦然面对镜头,说起过往已风轻云淡;谈及未来,他依旧信心满满。
如今,姚志刚月收入接近两万,他所负责的快递站也生意兴隆运转有序。
姚志刚再发红包给儿子时,儿子也渐渐没了顾虑,只能欣然接受了。
妻子会在休假时到长沙陪他,两个人逛逛街吃吃饭,就如热恋中的情侣一般。
妻儿的依恋让姚志刚感到很幸福,心中阴霾一扫而空,和以往的朋友联系也渐渐多了起来。
没有想象中的尴尬,“光鲜”的朋友们没有嫌弃他现在的处境,还打趣到长沙时一定要他请客吃饭,狠狠“宰”他一顿。
然而,姚志刚最大的愿望还是想好好努力,多赚些钱,把之前的借款尽快还清。
资料图
为此他对工作做了很多规划,并决定通过努力一步步来实现。
关于姚志刚的故事,其实网络上依旧有许多人表示不理解:好好的银行行长不做,折腾半天也不过是个外卖站的站长,有什么的啊?
但人生的成败从不是如此定义的。
因为心生疲惫,姚志刚辞掉看似体面的工作去创业,创业失败后,又放下身段去送外卖。
有多少人,为了所谓的体面,一生固守,一生不甘?
从头再来,说来简单。可又有多少人,被跌失了斗志,一蹶不振,一生颓唐?
志高山峰矮,路从脚下伸。值得人们敬重的从来不是脚下的高度,而是那些不断攀登的脚步。
作者:蕉下观雨
编辑: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