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国表忠心”,这两国称退出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

更新时间:2022-08-12 15:08:29作者:佚名

“向美国表忠心”,这两国称退出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

(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8月11日,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步立陶宛后尘,分别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值得注意的是,相较立陶宛此前退出时的激烈表态,如今这两国声明的措辞要温和得多。

当天,爱沙尼亚外交部在网站发布声明称,该国自去年2月峰会后就再没有出席任何会议,并决定不参与这一合作机制。声明指出,爱沙尼亚将继续努力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务实的关系,其中包括按照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和人权等价值观推进欧盟与中国的双边关系。


爱沙尼亚外交部网站声明

同日,拉脱维亚外交部在网站宣布了类似的决定。其声明称,考虑到目前外交和贸易政策的优先事项,拉脱维亚决定停止参与该合作机制,但将继续努力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务实的双边关系,并在互利互惠、遵守国际法、人权以及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基础上推动中欧合作。


拉脱维亚外交部网站声明

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韦丹·帕特尔(Vedant Patel)则在当天的发布会上称,对此表示欢迎。帕特尔说,美国尊重并支持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这一主权决定,并将继续支持爱拉两国为使波罗的海成为更加稳定和繁荣的区域所做出的努力。

他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是重要的北约盟国,也是美国在许多问题上的关键伙伴,而拜登政府处理中国问题的核心之一就是与欧洲及全世界的盟友保持一致。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于2012年,波罗的海三国等16个欧洲国家同年加入,与中国共同构成“16+1”。随着2019年希腊的正式加入,合作规模又正式扩大为“17+1”。去年5月,“反华急先锋”立陶宛率先宣布退出该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立陶宛此前的激烈表态,爱拉两国的措辞要较温和。立外长兰斯伯格斯当时在声明中煽动其他欧洲国家一同退出,并攻击该机制对欧盟构成了“分裂”因素,声称欧盟应采用“更有效、更团结的‘27+1’模式”来一致应对中国。

立陶宛的反华表演最终也殃及自身,立官员日前承认,双边贸易额锐减至原来的0.3%,立陶宛对中国大陆的出口额几乎跌到零点。同时,2021年中国同中东欧16国贸易额则在新冠疫情肆虐背景下逆势上扬,达到创纪录的1335.5亿美元,同比增长32%,远远高于同期中国同欧盟贸易额增幅。

欧洲小国的反华势力近来再次频频拿涉华议题做起文章。今年6月,捷克外长就曾叫嚣要退出这一合作机制,将其作为对华政策转向的一部分。

康奈尔大学教授萨拉·克雷普斯(Sarah Kreps)对《南华早报》指出,随着乌克兰危机延宕,台海局势又因美国政府“三号人物”佩洛西执意窜台陷入紧张,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小国希望以此向美国等西方国家“表忠心”(express loyalty),牢固自己在“支持民主”这一特定阵营的地位,“就像在冷战时期一样”。

“这两个国家正试图发出非常明确的信号,即它们属于支持‘民主’的阵营,它们不希望与那些被认为是反对‘民主’的国家结盟。”克雷普斯说,“它们想要考虑如何表达他们的忠诚......这样,如果它们处于弱势,(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就会记住这一点,并确保以强有力的防御来回报他们。”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此前回应相关消息时曾指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共同倡议成立的跨区域合作机制,符合各方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愿望。机制成立多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各方在推进合作的过程中,一贯秉持协商自愿、共商共建、开放包容的原则。坚持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欧关系有益和重要补充的定位,欢迎与其他国际组织和国家在合作框架内开展合作。

赵立坚也援引去年该合作机制下的双边贸易额数据称,事实胜于雄辩,上述成果仅仅是10年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开展富有成效合作的缩影。“这一数据也来源于公开渠道,任何不带偏见的人士都会得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务实、管用的结论。”

赵立坚表示,今年适逢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启动10周年,中方愿同中东欧各国以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为新的起点,共同推动该合作机制进一步走深走实,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标签: 中东欧  欧盟  美国  赵立坚  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