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哪怕这个农村人考取了上海交大,我都瞧不起

更新时间:2022-08-17 10:32:18作者:未知

恕我直言,哪怕这个农村人考取了上海交大,我都瞧不起

作者:徐祯

暑假逐渐进入尾声,学子们已经开始在倒数着仅剩的假期。有些开学早的大学,已经开始军训了。

但对于唐尚珺来说,

就读交大,还是第14次复读高中,这是个不亚于“生存,还是毁灭”的大问题。

复读13年,今年34岁的唐尚珺,已经整整参加了14次的高考,是个出名的高考钉子户。

今年,他收到了上海交大的录取通知书。

上海交大,中国排名第四的高等学府。而中国前三的高等学府分别是:清华、北大、浙大。

对于很多人来说,考上交大,已经可以算是一件值得放鞭炮庆祝的事情。

但唐尚珺说,他还在思考,到底是就读还是复读。

唐尚珺的目标,是清华大学——中国排名第一的高等学府。



考出去,考出去!

1988年,在广西的贫困山村,有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唐尚珺是一个超生儿,他的降生,直接让他的父亲失去了工作。这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一家子人,靠着刮松脂、种甘蔗,勉强维持温饱。

读书,是走出贫困村落的最好方法。

在广西,大家都崇拜成绩好的人。当地曾经流传过一个“传说”,有位从村里考到清华的学生,后来当了官,回来还给乡亲们修桥补路,回馈大众。

听过太多“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的想法,在唐尚珺的脑子里生根发芽。

但他是一个天才吗?

不是的,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2009年,唐尚珺第一次参加高考,才考了372分,连三本线都没有达到。



唐尚珺被父亲送到了南宁的一所技工学校学技术,但是刚入学没多久,他就偷偷跑出来了。拿着家人给他读技校的钱,报了复读班……

第二次,他进步明显,高考分数比三本线高出几十分。

“读个大专吧。”家里人苦口婆心地劝,家里余粮实在有限,供不起他继续复读了。

唐尚珺表面报了一所大专,但心怀“大学梦”的他,还是不甘心。复读的进步给他猛灌了一管鸡血,他觉得,今年他考了400多分,明年他就能考500多分,甚至600多分。

但现实并不尽如人意。

唐尚珺的第三次高考,刚过二本线;

唐尚珺的第四次高考,还在二本线。



此后,唐尚珺就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漩涡。

考高分,考更高分……他像杀红了眼的赌徒,即使手都被留在了赌桌上,他还觉得,下一盘一定能够逆风翻盘。

2013年,537分,刚过一本,他觉得可以考更好,于是再次复读;

2014年,573分,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再见!

2014年,唐尚珺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

同年,钦州市理科状元吴善柳,也在经历多次高考之后,考上了清华大学。



唐尚珺在复读的时候见过吴善柳,两个多次复读的人,惺惺相惜。

当唐尚珺接到了西南政法大学招生办的电话,他嘿嘿一笑,“我现在在谋生,去不了上学了!”说完,他就把电话挂了。

“别人可以,他也可以”,怀着这样的想法,唐尚珺选择到一中念书,又开始了一轮的复习冲刺……



中国政法大学,再见!

2015年,唐尚珺高考587分,被吉林大学录取,但由于没有调剂到合适的专业,他再次放弃了。

2016年,唐尚珺高考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当时,教导唐尚珺的语文老师何萍鼓励他去读中国政法大学,她说,坚持的精神可嘉,但总要考虑现实。

唐尚珺把录取通知书带回家,和妈妈分享了这个好消息。不认得多少字的唐妈妈,把录取通知书捧在手里,颠来倒去地看,她只认得录取通知书上的几个字,但是她认得自己儿子的照片,快乐溢于言表。

那年,唐爸爸被确诊晚期癌症……

唐尚珺留意到家乡的学校为了招揽复读生,对高分复读生提供2万元的补贴。为了这一笔补贴,他在入读中国政法大学后没多久,就顶着家人剧烈的反对声,离开学校回家乡复读。



这真的值得吗?

对于晚期癌症来说,2万的治疗费用,无异于杯水车薪。而且,赚钱的方法远远不止一种,他完全可以申请奖学金,申请勤工俭学的岗位;甚至于可以申请休学,先进入社会,全职赚一段时间的钱,再回去中国政法大学念书。

但唐尚珺没有,他固执地选择了放弃学籍,选择了复读。

在后来的高考中,他的成绩起起伏伏,但始终距离清华还有一段距离。

今年,已经是他复读的第13年;已经是他第14次冲击高考。他收到了上海交大的录取通知书。

但他的前路,仍然悬而未决……



不是每一种坚持,都值得被肯定

34岁的唐尚珺,一直在读书,为了心中的学府一次又一次地发起冲锋。

但这种坚持,真的值得肯定吗?

不!这种“坚持”,已经异化成一种自虐的偏执!

他说,他的梦想是考清华。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却说中科大是自己的梦中情校。



后来,他解释到,他怕说他想考清华会被嘲笑。

想考清华,就很丢人吗?

都不敢说出口、不敢承认的梦想,还配叫梦想吗?

唐尚珺口口声声说,希望通过读书走出农村。

但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等学府一次又一次地给他抛出橄榄枝,他有许多次走出农村的机会,他都拒绝了。

唐尚珺口口声声说,希望有个更好的前程,去报答年迈的家人。

但事实呢?

事实是,唐爸爸已经故去,唐尚珺即使考上清华,也已经享受不到唐尚珺的报答了。

事实是,连老屋门前的排水沟,都是唐爸爸以为唐尚珺考上了好学校,才决心修建的。

事实是,唐爸爸故去之前,一直想要给家里建一栋新房子,但因为担心孩子的未来,这一栋新房一直都没有建起来。



事实是,在那个村落,一栋栋新房都建起来了,只有唐尚珺的家,依旧是砖墙瓦房。连他家用来耕地的牛,都因为老迈无力而被发卖。

唐尚珺偶尔打电话回家,母亲还会问他,家里的哪里又漏水了,让他方便的时候回家修理一下。

“考这么高的成绩,有什么用呢?”

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失利,唐妈妈也逐渐失去信心。她只想孩子踏踏实实,想想未来,有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营生,这就足够了。

但面对母亲朴素要求,他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回避。

他甚至不愿意到广东的流水线上打工——工资太低了。

他的姐姐,是做养殖业的。但他却觉得,那是没考上好学校的人去做的。

“等(养殖业)形成了规模,我回去养鸡,还有点可能性。”

勤恳工作的姐姐,在他眼里,是没考好的;在城市里摆小摊养家的女同学,在他眼里,也是没读成书才出来工作的。

他口口声声说的报答,只是一次又一次地瞒骗无怨无悔供他读书的母亲,一次又一次对竭尽全力支撑他的家失信!

但偏偏是这样一个对家庭失信,对社会失信的人,总会在高考前后、大学开学前后窜上热搜。

仿佛只要考上了清华,人生所有的苦难都会自动消解,人生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人生所有的困局都得以破除。



但现实是残酷的。

唐尚珺曾经的同学,同样是经历了多次高考最终成功入读清华的吴善柳,既没有读研,也没有读博,受年龄所限,毕业后找工作多次碰壁,现在也只是当了一个中学老师。

考清华,不是人生唯一的解药!

教育部不断实行考试改革,就是想打破唯分数论,唯名校论的迷信。但仍然有像唐尚珺的人,因名校而执迷。

他们信奉“一考定终身”,忘记人生其实可以不止一个目标,在实现梦想的时候,可以“曲线救国”。

当不上清华的本科生,可以当清华的研究生、博士生、甚至于旁听生……

我们会为有梦想的人鼓掌,会为追梦想的人呐喊,

但逐梦,

不应该成为肆意践踏家人付出的理由!

不应该成为浪费社会宝贵资源的理由!

更不应该成为迷信“高考定终身”的理由!

我想起,纪录片《高十》里的一个镜头。



唐尚珺坐在灶火前面,弹拨着他的吉他,轻轻哼唱着: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

我不知道唐尚珺会不会经历第15次高考,但如果他无法接纳自己,无法直面自己的自私,即使他真的考上了清华,也难以得到真正的释怀……

· 参考资料:

本文标签: 上海交大  清华  高考  清华大学  名校  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