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8-22 08:38:32作者:未知
导读:在乌克兰战事正酣之际,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又引发了亚洲的紧张局势。美国学者艾勒·施特劳斯就此在“国家利益”网站发文批评拜登政府首鼠两端,他对中俄的评论是其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网立场,谨供读者参考。
【文/艾勒·施特劳斯 译/观察者网 由冠群】
乔·拜登总统的对俄政策与西奥多·罗斯福的和平处方背道而驰:“说话要温和,但手里要有大棒。”他对弗拉基米尔·普京进行人身攻击并呼吁更迭俄罗斯政权,随后美国官方就牵强地否认了这些话有此含义,而美国的对俄威慑力也就此明显减小。
像普京这样性格的人可能会给拜登上一堂现实教育课。
我们已经看到了乌克兰正在发生什么。我们正在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拜登的许多对华行为也与其对俄行为类似。他可能会使乌克兰的遭遇也降临到台湾头上。
首先,让我们弄清拜登是如何邀请普京来到乌克兰的。这一切始于他将残留驻阿美军部队撤出阿富汗。那时,俄罗斯已开始毫不掩饰地垂涎乌克兰。美国的所有盟友已开始怀疑美国是否可靠,所以拜登用恶化局势这种方式来安慰他们:他说我们会捍卫我们的北约盟友,就这样。面对公众的强烈抗议,他补充道:可能也包括台湾地区。其他除外。这等于说乌克兰可以任人宰割。
佩洛西访台引发了两岸紧张局势
当初我在研究外交政策时,我们这些学者都知道“迪安·艾奇逊的错误”——是他在划定亚洲防卫圈时漏掉了韩国,从而招致韩国被侵略。我们至今仍在为这个错误付出高昂的代价。拜登显然从未明白这一点。
拜登还采取了许多其他措施来吸引俄罗斯进攻乌克兰。此前,唐纳德·特朗普向乌克兰输送武器已悄悄进行了四年,而拜登停止了这一行动。追随巴拉克·奥巴马的人原以为武装乌克兰必然会引发危机,但私下对普京很礼貌的特朗普却向乌克兰输送了武器而又没有引发危机。
拜登在北溪二号管道项目上向安格拉·默克尔屈膝投降,这在俄罗斯人看来,2022年就像2014年一样,等于美国给俄罗斯开了绿灯,只要乌克兰不听话,俄罗斯就可以施压和入侵乌克兰。普京陈兵俄乌边境大半年时间,可拜登却什么都没做,只说普京如果入侵乌克兰,他就是个蠢蛋,他会遭受经济制裁。可他同时还向普京保证,如果俄罗斯入侵,美国不会保卫乌克兰。
此后,在战争爆发前的最后一刻,拜登终于送出了少量武器。我们都记得,拜登政府原以为乌克兰将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被完全占领,然后反抗势力可能会出现。到时,拜登最终会出于某种理由武装乌克兰,完全不在意和预先武装乌克兰以使其有能力自卫相比,到那时再武装乌克兰会更危险,效果也会更差。客观分析,这种“自我感觉良好”似乎对拜登很重要:这主要是能让他放心大胆地说,华盛顿没有做任何可被称为好斗或挑衅的事情。
结果是可以预见的:普京攻打了乌克兰。拜登软弱的借口是美俄冲突会有爆发核战争的危险,但正因为他软弱,所以核战争的危险变得非常真实。拜登被一步步卷入这场冲突,公开受辱般地每次都多给乌克兰一点武器,尽管这些武器给得太少来得太晚了。他还每次都公开反对向乌克兰输送这些武器,说提供这些武器会“激怒”普京,但与拜登及其同伙害怕采取的行动相比,他们的言论更有对抗性,从而激怒了普京。可他们仍盲目吹嘘自己没有挑衅。他们说,美国正被越来越深地卷入这场冲突,但不应为冲突升级负责。
当然,实际动机不仅包括公开宣称的好意,还包括能被预料到的后果。清醒的人不会只听这些好意,而完全忽略那些可能出现的后果。从马基雅维利到韦伯,从帕累托到伯纳姆,他们的现实主义理论已解释得很清楚。它们都是真实意图的一部分。
自己怯懦却又去嘲弄对手来诱发战争,不接受失败却又故意不去获取胜利以便让战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这是最不道德的。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还自吹是好人,只因你原本不想惹是生非或怀有任何私心杂念,这是最恶劣的“目不见睫”。
不论是奥巴马在叙利亚的行为,还是拜登在乌克兰的行为,外国分析人士都可能会被美国的这种行为逼得疑神疑鬼。例如,许多俄罗斯学者和分析人士试图将美国的这种行为解读为企图让俄罗斯陷入永无尽头的战争中流血不止;而其他人则认为,这是美国有意“浑水摸鱼”,目的是让所有国家最终都绝望崩溃,从而不战而胜地使它们盼望出现一个传说中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美国。可悲的是,这些解释过于理性,一些不太聪明的美国官僚在试图理解一项荒谬政策时也会想出此类东西。其实,心理学解释更有道理。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说,在那些拒绝向乌克兰提供自卫武器的西方领导人手上有着成千上万乌克兰人的血。基辅羞辱拜登政府,迫使其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却没有迫使其放弃“乌克兰获胜会很危险”这一想法。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战争各个阶段,援乌武器都来得太晚太少。
美国政策曾屡次导致乌克兰遭受入侵。2014年,奥巴马政府做了同样的事情,没有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来提高其国防能力。同样的主张和言辞给俄罗斯惯出了一种特殊的毛病,使它觉得美国无论做什么都是在挑衅自己。同一个外交政策团队提出同样的主张,从而将“升级局势的主动权”拱手让给了俄罗斯。结果是一样的:俄罗斯动手了。
2014年俄罗斯武装出现在克里米亚
国会和媒体迫使拜登重申了美国的对台“战略模糊”政策,真幸运,美国的对华政策与对俄政策并不完全相同;但不幸的是,它们有令人不安的相似性:言辞强硬而行为软弱。取消一些制裁。讨论取消特朗普的关税。公开为中国辩解,说是我们的政策激怒了中国。公开辩称,如果我们这样做或那样做,我们会因激怒中国而罪莫大焉。
与此同时,还要做一些真正具有挑衅性的事:大谈“民主”来抹黑中国。就为了满足拜登个人的虚荣心——党同伐异,而邀请台湾地区参加“民主峰会”。兑现竞选承诺,宣扬“民主价值观”。做出这些举动并成为一个比特朗普更“好”的美国人,以此获得媒体称赞。大谈全球“民主”“独裁”势不两立。非要黑白分明从而失去真正的朋友。对敌人,尽可能地虚声恫喝,但实际上却无所作为。
如果你想引来危险的对抗,那么这些就是标准程序。
如果你想要和平而又不愿投降,那就停止挑动战争。阻止侵略。谨言慎行。做我们在冷战那几十年做过的事:厉兵秣马,伐竹沉木,针锋相对,以牙还牙。避免口舌之争。以文明和理性的方式推广“民主价值观”,充分考虑众多国家的现实局限性和实际利益。
威慑不是闹着玩的。威慑永远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安全无事。但相比被动地引发战争后又退缩不前,威慑则更安全也更合乎道德。威慑使虚伪的平白无故不复存在,使我们勇于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不希望这个世界存在威慑行为。但未来世界与当今世界一样,都需要威慑行为存在。
(观察者网由冠群译自美国“国家利益”网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