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供应链 光伏业严查恶性竞争及垄断

更新时间:2022-08-25 08:11:53作者:佚名

协同供应链 光伏业严查恶性竞争及垄断

“双碳”目标推热光伏产业,也引来恶性竞争“敲门”,监管部门出手发文“立规矩”。8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哄抬价格、垄断、倒卖路条、强制配套产业等行为严厉打击,并为产业链全链合作等作出指导。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又一轮的需求爆发期,光伏产业成为热门赛道,地方政府、企业、资本纷纷加码。专家分析指出,光伏产业从“冷门”到现在“站”在聚光灯下,也暴露出在多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亟须从无序向有序发展转变。

上游

多晶硅价格28连涨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近年来光伏赛道持续火热。2022年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2022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明确了2022年能源行业标准立项的重点方向,其中涉及分布式光伏设计、建设和接入,光伏能耗与能效限额,太阳能热利用等多项太阳能光伏行业标准立项重点。

火热的背后也催生了行业乱象。《通知》指出,近期,光伏行业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部分供应链价格剧烈震荡等情况,个别环节出现囤积居奇等苗头,有的地方出现割裂市场、区域封闭等问题,亟需深化行业管理,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

其中,上游原材料价格震荡就是光伏产业链的问题之一。光伏产业链大体为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装机,多晶硅位于整条光伏产业链上游,近年来,多晶硅芯片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和电子领域。8月24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的报价显示,多晶硅价格仍在上涨,已是年内第二十八涨。

硅业分会常务副会长林如海表示,现有的多晶硅扩产规划可满足长期光伏装机需求,从2021年底的52万吨年产能到2025年的193万吨需求,须有140万吨/年产能增量实现新建或扩产,产业有增量前景,但同时需考虑2025年前过度投资规划的产能可能引发市场供需失衡。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多晶硅处于光伏行业上游,生产技术门槛高、工艺复杂,对生产设备和人才队伍要求较高,且其投资规模大、产能建设周期长,多晶硅已经成为光伏行业全产业链发展的瓶颈。

下游

头部企业“跑马圈地”

此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工业硅产量143.6万吨,同比增长26.9%;受光伏产业需求拉动,国内消费量109.2万吨,同比增长24.4%。

需求带动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引起了企业之间的“跑马圈地”。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光伏行业下游竞争激烈,在需求推动下,加之国企绿色转型,头部企业纷纷“跑马圈地”,进入下游寻找合适地方建设风电光伏项目。“虽然项目一开始可能很难盈利,但预期收益高,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只要这块地能做风电项目,就赶紧先签下来。”

8月14日,光伏产业龙头公司隆基绿能公告,公司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补充协议》,将原协议中约定的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变更为年产46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

项目子公司的投资金额预计将增加69.5亿元,年产46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总投资额将达到145.5亿元。此外,通威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光伏企业纷纷加码扩产。

鄂尔多斯位于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大于1600小时为一类太阳能资源区,而位于三类太阳能资源区的广东省,光伏发电“跑马圈地”现象也很严重,针对这一现象,广东省在今年4月就已经出台了整顿措施。

广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发布《关于规范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到,目前,广东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规模急剧增长,累计已超过9000万千瓦,与每年实际开工和新增并网规模严重背离,和广东省资源条件不符,并出现跑马圈地、倒卖土地资源、恶性竞争等一系列问题。

广东省发改委提出了五点措施,要求全面核查已备案项目,大力推进可建项目建设,科学编制光伏发展专项规划及年底具体实施计划,鼓励竞争性配置资源以及加强项目服务及管理。

资本

应理性入局

8月24日三部门发布的《通知》也强调,各地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能源主管部门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科学规划和管理本地区光伏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国光伏市场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规范和标准引领,根据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特点合理引导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引导各类资本根据双碳目标合理参与光伏产业。

“工信部的发文在资本跨界‘疯狂’涌入光伏领域给了很好的警示,避免重复投资、落后产能投资后的资源浪费和过剩,调节引导资本进入其他实体行业,促进经济发展。另外,也是给了所有光伏企业一个警示,在重视企业经济利润同时,更要关注整个行业的共赢。”一位光伏产业的资深从业人员表示。

林伯强指出,光伏产业的火热一方面是“双碳”目标的推动,一方面是得到了资本市场的支持,资本市场对光伏行业期望很高,导致了企业快速地扩张,将企业规模持续做大。

资本市场也对光伏新文件反响明显。8月24日,光伏概念(885531)下跌152.31点,下跌幅度4.12%,光伏产业(931151)下跌179.38点,下跌幅度3.17%。自4月27日触底反弹后,光伏概念成为了A股顶流,4月27日至8月22日,申万光伏设备指数涨幅高达68.55%,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仅为10.49%。

林伯强还认为,有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的光伏行业的规范措施。“例如《通知》提到避免恶性竞争,而目前上游价格的上涨既有下游需求强的因素,也可能存在上游哄抬价格的情况,如何区分正常的市场行为与哄抬价格、恶性竞争,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准确的定义,政策才有真正的执行空间。”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袁泽睿

本文标签: 光伏  多晶硅  产业链  垄断  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