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就业困惑”:他们看到了毕业生求职难的另一面

更新时间:2022-08-31 07:07:41作者:未知

详解“就业困惑”:他们看到了毕业生求职难的另一面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怡然 8月30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丽宾在“百校百企”青年就业扶持计划启动仪式上表示,当前大学生存在求职动力不足、自我认知不清晰的问题,这放大了自身就业的困惑,就业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就业困惑”。

“百校百企”青年就业扶持计划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等教育协会与北京牛客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牛客”)共同发起,面向全国百所高校,搭建就业研讨会、辅导讲座等,以帮助广大毕业生就业。发言人张丽宾也是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院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新一轮校招将在9月开启,高校毕业生是中国青年就业群体中重要的部分。然而,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长不达预期,社会创造工作机会的能力下降的背景下,国内就业出现了结构性的供需矛盾。在此环境下,也激发了毕业生群体一直隐含着的内在矛盾。张丽宾认为,大学生择业心态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出现了错位。

“第一,目前大学生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更强烈,很多人看不上低收入的工作,比如制造业和批零业等行业的求职申请不到1/4;第二,他们更加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偏好体制内就业的人比例有较大上升,越优秀越倾向于去体制内,选择民企和自行创业的比例大幅下降。” 张丽宾表示。

张丽宾称:“我们观察到的是,部分竞争力弱的高校毕业生开始观望、等待,出现了一种‘慢就业’的状态,比如有人选择了考研、考编,还有一部分人长期在家待业,出现逃避的行为,后者最终会成为劳动力市场的边缘人群。”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处副处长于坤表示,这本质上是一种“就业力”的不足。从三个层面理解,第一层,“知道为什么工作”,很多毕业生不一定是缺少机会,而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第二层,“知道怎样找到并做好工作”,简历、招聘信息这些信息是显性的,是可以数字化的,通过技术将海量信息进行匹配,但是很多隐性知识很抽象,只能通过人际关系来传递;第三层,“知道什么社会资源可以帮助到就业与职业发展”。

于坤认为,当前高校对学生就业力的培养是不够的,本质上,是毕业生个人与社会的连接是不够的。

这种自我觉知、厘清需求的难度加大,也和就业环境变化有关。张丽宾表示,一方面,年轻人就业集中的服务业受疫情冲击大;另一方面,吸纳大量青年大学生的行业正在收缩,包括互联网、教培、房地产等,且目前还没有新的替代性行业出现。

牛客创始人兼CEO叶向宇在会上表示,不同行业的招聘出现了两极分化。互联网、教育、地产招聘放缓甚至停滞。同时,硬件、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行业招聘火热。牛客成立于 2014 年 9 月,是连接求职者和招聘者的数智化校园招聘服务商。

叶向宇表示,地域之间也存在结构性矛盾。据《牛客2022年春季招聘趋势洞察白皮书》,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求职意愿在逐渐降低,更多求职者涌向新一线城市,和2021年同期相比,西安、成都、南京、杭州、武汉在求职意向上获得了正增长,相比之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持平甚至出现负增长。

在青年失业率依旧高企的背景下,毕业生在行为上并没有选择“躺平”。叶向宇表示,从牛客社区用户调研来看,超过7成在校生有过实习经历,有3-4段实习经历的在校生比已毕业的人高出3.3个百分点,大量在校生在为第一份工作蓄力。牛客平台的2022届用户在春招中积极投递简历,投递30家以上的占比32%。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沈怡然经济观察报记者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领域。擅长企业深度报道及上市公司分析报道。发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