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前,美国把一只黑猩猩送进太空,回来后却发现了不对劲

更新时间:2022-09-01 20:40:34作者:佚名

61年前,美国把一只黑猩猩送进太空,回来后却发现了不对劲

对浩瀚无垠的星空的渴望,是人类血液里的本能。登上太空,自古以来都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

随着科技发展,这个愿望在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

但是在科技尚且不发达的年代,载人航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初代的载人火箭研发出来以后,由于质量尚且不确定,许多电子元件在设计上都存在着些许风险,因此为了保证运载火箭的可靠性,科学家们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

而动物,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人类开辟载人航天领域的“先锋队”

其中,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时,把一只“训练有素”的黑猩猩送进了太空。

然而,就在人们以为这次航天任务已经圆满完成时,这只黑猩猩的身上,却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这只黑猩猩在这次遨游太空的任务中经历了什么事情呢?它的身上又发生了什么?


黑猩猩哈姆

猩猩宇航员

1959年,一只名叫“哈姆”的猩猩被送到了霍夫曼空军基地,在这里,他将正式成为美国空军队伍的一员,替人类完成航天的伟大事业。

哈姆出生在非洲喀麦隆,在出生后不久就被当地的猎人捕获。幸运的是,一名正好在非洲做调研的美国动物学家从猎户手中买下了它,并将它送回到了美国佛洛里达州迈阿密稀有动物研究所,此后,哈姆就开启了它具有传奇色彩的生涯。

与他一起被送来的还有其他39只经过精心挑选的猩猩,而这次航天计划的主角将在这40只猩猩中产生。

美国选择黑猩猩作为航天计划实行对象的原因,是因为黑猩猩在体貌特征、生理活动、神经活动,以及基因、血缘关系上与人类都极为相似,与此同时,黑猩猩还拥有媲美两周岁人类的超高智商。在此之前,黑猩猩一直都被广泛的用于心理和生理领域的研究。

在美国的计划中,这次航天的任务绝不仅仅是只把动物航天员送到太空,而是要他们做一次完整的太空之行,不但要安全抵达,还要安全返回。因此,他们的整个训练过程相当的漫长。


资料图

起初,他们要依照科学家们发出的指令,去熟悉每一个电子设备和系统的简单操作,比如简单的开关灯。而且还要学会辨别屏幕上的信号灯。

在这个过程中,合格的猩猩会得到一根香蕉作为嘉奖,而不合格的则会受到轻微的电击作为惩罚。

很快,哈姆过人的天赋使得他在这群猩猩中脱颖而出。不同于其他猩猩迟钝的感知,他总是可以得到香蕉。每次信号灯亮起的时候,哈姆几乎都可以立刻拉下控制杆。而且它还能根据信号灯颜色的不同去判断该拉下哪个对应的控制杆,并且在一分钟内做到了一百次。

哈姆出色的反应速度和执行力使得科学家满心狂喜,它很快就被选定为这次行动第一顺位的候选者。在确定计划流程后,科学家们对哈姆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主要是探测哈姆在面对各种弱引力、高温、高速等恶劣的环境时身体出现的应激反应。

在哈姆完整的通过各项测试后,科学家们知道,哈姆即将要踏上征途了。

1961年1月31日,全副武装的哈姆以MR-2任务组成员的身份,进入了美国“水星号”飞船的舱内。在进舱的时候,哈姆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他这一次行程的意义,以为还在训练,仍然在伸手向工作人员索要香蕉。


资料图

不久以后,飞船发射了,带着哈姆驶向遥远的天际。起初,这次飞行相当的顺利,飞船在驶出大气层,进入空间后,环绕着地球做轨道式的飞行。

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家们不间断地对哈姆发起各项指示。而在失重的情况下,哈姆仍然可以迅速的接收到科学家们的指令并且做出相应的判断,整体表现与在地面训练时无异。

远在地面控制中心的科学家们跳了起来,互相对视,激动异常。哈姆的这个表现证明了,人类也可以在失重的环境下生存,而且不会因此失去对应的判断力。

只要可以解决生存问题,那么剩下的就都只是时间问题了。

但是科学家们的欣喜并未持续太久,不久之后,哈姆的这次航行出现了问题。飞船的路径出现了些许的偏移,角度和原定计划不符,导致了飞船高度比预期中高出两百多公里,氧气的供给开始变得不足。

哈姆的这场太空之旅只持续了短短的六分钟就返航了,在这六分钟里,飞船以8000公里的时速在太空之中穿梭,在这种超速状态下,哈姆的体征也出现了些许的变化。

随后,飞船开始返航,以极快的速度穿过重重云层。但是在近地面的时候,科学家们惊恐地发现:航天器的控制界面显示数据异常。而哈姆的返回路线也出现了些许偏移,坠落到了大西洋的海平面之上。


资料图

科学家们被这一突发情况吓了一跳,计划总负责人大吼道:“快联系海军搜救小队,立刻按照定位显示前往去搜救,快!

所有人都知道,哈姆的生死存亡,关乎着这个计划最后的成败。若是哈姆能够存活,那么就可以证明,美国已经快要拥有载人航天的技术了。

搜救队伍很快就抵达了太空舱坠落的海域,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救。万幸的是,返回舱的安全系统并未彻底损坏,哈姆乘坐的太空舱静静地漂浮在大西洋的海面之上。

太空舱被顺利的打捞上岸。工作人员打开了舱门,一眼就看到了哈姆灵动的眼睛在对着他不停地眨巴着。

工作人员如释重负,接过提前准备好的苹果,而哈姆还不等工作人员进入舱内,便自己爬了出来,从工作人员手中一把抢过苹果。待到太空服脱下后,大口大口啃了起来。

救护人员对哈姆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检查,发现它的身上除了鼻头处有一些擦伤外完好无损。在场的人员们都兴奋地蹦了起来,而哈姆一边啃着苹果一边瞪大眼睛看着这群狂喜的人们,它还不知道自己完成了怎样的壮举。

为了表彰哈姆做出的巨大贡献,科学家们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为他寻得了一片专属的栖身之所,在那里,他将会享受一个航天功臣应有的优渥待遇。


资料图

漫漫航天路

哈姆成功的归来使得美国人民扬眉吐气,他们终于在与美国的这场军备竞赛中取得了先机。

其实在几年之前,苏联就曾经做过类似的尝试。

20世纪50年代,在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后,全世界都进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

在战后的重建工作完成后,苏联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二的超级大国,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放到了与自己站在同一高度却不同阵营的美国。两国暗地里较上了劲,在军备科技等方面加大投入,都想要加快研发进度,把对方甩开。

而航空航天,成为了两个超级大国竞争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彼时的航天领域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指标都不够成熟,航天的安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想要直接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无疑是难如登天。

迫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载人航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难以取得重大进展。

于是,人们把目光瞄向了动物,希望从动物身上可以寻求一些突破口。


资料图

苏联的科学家们抢先一步,提出了用其他的哺乳动物代替人类前往太空的想法。哺乳动物之间的身体构造较为相似,因此也许可以先用航空器具送哺乳动物进入太空来测试一下这一行为带来的影响。

这一计划一经提出就迅速获得了广泛的认同,1957年11月3日,一条名叫“莱卡”的流浪狗经过了持续多日的艰苦训练后,带着全世界科研人员的希冀,乘坐苏联的“史波尼克二号”驶向了浩瀚无垠的星海之间。

这只狗,也成为了第一只登上外太空的活体生物。

然而这只经过特殊训练挑选出的狗狗并未完成它肩负的使命,在火箭升空后不久,由于当时技术尚且不够纯熟,舱内的温度控制的不太稳定,在脱离大气层后,舱内温度迅速爬升。

根据莱卡身上的传感器显示,这只可怜的狗狗死于极度惊吓与中暑带来的心脏衰竭,它临死之前经受了巨大的痛苦。

莱卡的死使得所有科研人员都扼腕叹息,事实证明,以当时的技术,想要完成载人航天工作仍旧力有不逮。

但是人类的智慧和勇气是无止境的,科学家们并没有因为莱卡的死就停下脚步。也正是因为他们不懈的探索精神,哈姆才得以在不久的以后安全的完成了太空旅行。


资料图

突发异象

哈姆的任务结束了,但是科学家们的任务却还没有结束。送哈姆进入太空,这只是一个开始,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军备竞争仍然在继续着。

苏联人指出:哈姆这次飞行只不过是在亚轨道罢了,根本算不上是太空旅行。两个月后,苏联人把尤里·加加林送入了太空,加加林也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飞入太空的人类,一个月后,美国也达成了这一壮举,将艾伦·谢泼德送入了太空。

在1962年,肯尼迪总统更是放下了豪言壮语:“进入太空,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登上月球。

1969年,美国抢在苏联之前,完成了登月计划,阿姆斯特朗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


资料图

但是在航天领域飞速发展的时候,航天员们的“老前辈”哈姆,身体却出现了一些不对劲的情况。

在被送到华盛顿国家公园后,哈姆仍然会定期被安排进行体检。而第一个发现哈姆身上存在异样的人,是他的医生。

根据这位医生提供的材料显示,哈姆的心率要比正常水准高出许多。医生将这一现象上报后,上级给出的批示是“或许是轻微的后遗症,再观察一段时间。”

哈姆在日常的生活中并未表现出任何的异样,除了心跳长期保持一个较高的速率外,没有其他的症状。慢慢的,医护人员也都认为这只是一个意外,没有针对这件事做出相应的医疗举措。

然而,即便是享受着动物园工作人员悉心的照料,正常情况下至少能够活到40岁的哈姆,却在26岁时就猝然长逝。


资料图

对于哈姆的逝世,许多航天领域工作人员都做出了哀悼与惋惜。对于他们而言,哈姆无疑是一个英雄。

1983年,死去的哈姆同逝世的航天人员一同被葬在了新墨西哥州的航天员名人堂。

而哈姆的这一时间也引起了美国航天局的反思,他们改进了航天员的防护措施,保证每个航天员能够在辐射中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

直到今天,人们对太空的探索仍未停止,对于美国人乃至全人类来说,这只名叫哈姆的黑猩猩,无疑是一位先驱者。

本文标签: 黑猩猩  太空  美国  肯尼迪  哈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