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9-05 08:12:27作者:未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方丽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表现可谓“一波三折”。先是3月中旬,恒生指数一度下跌至18235点,随后市场迎来反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港股再次遭遇调整;此后港股横盘了近两个月之久,并于8月步入震荡向下区间。
截至9月2日,恒生指数收于19452点,比6月底的高点22449点跌去近3000点,跌幅超13%。
那么,年内港股深度回调的原因是什么?掣肘港股走势的因素有否改善?当前港股市场是否具备配置价值?对港股后市怎么看?港股市场中哪些板块最具投资潜力?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六位基金经理。他们分别为:
南方香港成长基金经理 王士聪
博时港股通红利精选混合基金经理 赵宪成
招商港股通核心精选基金经理 王超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基金经理 蔡卡尔
中欧港股通精选一年持有混合基金经理 罗佳明
汇丰晋信沪港深、港股通双核基金经理 程彧
多位基金经理表示,今年以来港股回调主要受到国内外多方因素的扰动。目前,港股估值已到中长期底部区域,已是全球主要市场中估值最低的市场之一。掣肘港股走势因素逐步边际改善,短期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港股将维持底部震荡态势。进入四季度后,伴随着全球流动性变化和中国经济底部回暖,或将看到相对明确的反攻机会。
国内外多方因素扰动导致港股疲软
中国基金报:截至9月2日,今年2月以来,恒生指数震荡下行,跌幅超过20%。年内港股深度回调的原因是什么?
赵宪成:今年以来港股回调主要受到国内外多方因素的扰动。海外方面,一是俄乌冲突加深全球通胀、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美债利率大幅抬升、人民币贬值、外资流出,导致外资占据主导的港股市场受创;二是中概股监管争议引发退市恐慌,持续抑制港股风险偏好。国内方面,疫情持续扰动,经济下行压力大,地产、消费持续承压。而由于港股银行、地产、互联网、消费、医药行业占比较高,导致港股持续回调。
王超:今年以来,港股深度回调主要受到地缘政治冲突、欧美高通胀以及国内疫情等因素的冲击,港股估值与盈利双杀,风险偏好明显下降,恒生科技指数深度回调,而且波动率明显加剧。
第一阶段,年初至3月中旬,俄乌冲突的影响持续发酵,叠加“中概股退市担忧”,引发大国博弈、金融和经济制裁的潜在风险,叠加海外滞胀风险、美联储持续鹰派等因素,港股出现大幅回调。
第二阶段,二季度以来,港股震荡磨底。主要因为国内疫情反复,经济复苏力度疲弱,地产风险阶段性升温,市场对中国经济基本面预期较为悲观,叠加美联储加息之后海外风险持续释放,港股行情持续受到压制。
王士聪:我们认为,港股的主要影响因子有2个:第一是中国顺周期行业的基本面。港股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消费、医药、TMT、地产等行业,都是顺周期行业,今年3月开始,受制于疫情对于消费力的影响,以及地产周期的持续下行,整体中国宏观经济受到一定的压力,也压制了港股大部分公司的基本面表现。第二,香港是离岸市场,受外资的资金面影响较大。受制于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升温、俄乌冲突、中美关系出现波动,原本主导港股市场的外资资金有一定程度流出,流动性也出现了下降,两者对港股的估值有一定压力。
蔡卡尔:港股市场从2月开始震荡下行,主要源于部分超预期事件的发生,例如外围冲突、全球能源危机、疫情以及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等。与此同时,美国通胀风险仍存,加息预期上行导致美债利率跃升,引发了市场对流动性担忧;中概股退市问题亦是因素之一。此外,港股属于一个全球定价的市场,并有一套相对完备的做空机制,当各种不利因素叠加时,容易出现恐慌情绪,波动也会顺势放大。
罗佳明:2022年以来,港股市场在经历了2021年深度调整后,再次由于全球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下跌。具体主要体现为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体现为上市公司的盈利由于国内疫情管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持续受到较大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在流动性方面则受到美联储加息缩表和“俄乌冲突”导致权益风险偏好下行的影响持续吃紧,从而影响公司估值。在企业盈利和公司估值双重挑战之下,整个市场投资也显得尤为艰难,目前正处于人气较低的时期。
程彧:我们认为回调的核心原因是港股盈利动能的弱化。今年以来,尤其是二季度疫情影响了国内经济生产活动及消费需求,同时地缘冲突推高了上游商品价格,使得制造业成本快速提升,导致年内对企业盈利预测在不断下修,市场对于恒指今年盈利增速的预期已经从年初的9%下修至-2%。
同时,流动性收紧对港股的负面影响也较为显著。二季度美联储加息路径变陡峭,同时开启缩表;而过去6个月期间全球主要央行进入紧缩周期的占比已经逼近70%的历史高位。
此外,地缘政治问题加重国际投资者对于中美关系的担忧,港股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降低,外资流出较为明显。
以上几方面负面因素共振,再叠加人民币兑美元近期加速贬值,引起年内港股的深度回调。
港股估值已到中长期底部区域
是全球主要市场中估值最低的市场之一
中国基金报:如何看目前港股估值水平?是否已经位于历史底部?是否是全球“估值洼地”?
王士聪:表观上看,港股目前的估值大致处于历史较低的10%分位数水平。但是,我们一直认为,不论是港股、A股还是美股,投资于低估值都不是市场的主要逻辑,投资者一直都是投资于“成长”,逆周期时投资于军工、新能源等新“基建”行业,顺周期投资于消费、医药、TMT、半导体等顺周期行业。
同时,我们一直认为,投资于港股,也不应仅仅是投资于低估值,而是“投资中国优秀公司”组合的必选项之一。目前,有三分之一上市的中国资产在香港市场上市,尤其是部分新兴行业的龙头公司聚集在港股市场,如新消费、创新药、TMT、物业等。因此,我们提示大家应当更多关注香港市场具备长期成长性的子行业,并进行适当的长期配置,尤其是,当这些顺周期行业的估值仍处于历史相对底部区域时。
赵宪成:纵向对比,恒生指数的PE已经达到了10年间的低点。横向对比,恒生指数当前PE为7.6倍;沪深300当前PE为15倍;标普500目前PE为19.3倍。此外,沪深300与标普500均处于10年PE估值的中间水平;这意味着,当前港股的估值兼具绝对和相对优势,既处于历史底部,也是全球股市的估值洼地。
王超:港股无论是和自身对比还是和其他主要市场对比,其估值都处在相对低位。截至8月底,恒生指数、恒生国指PE TTM分别为7.6倍、6.4倍,处在近10年来的20%分位以下,PB分别为0.84倍、0.72倍,处于历史底部。风险溢价也仍然在8%以上的10年来高位。
横向对比来看,同一时间,国内万得全A的PE TTM大概在10年来的40%分位,美股标普500的PE TTM大概在10年来的35%分位,对比之下,港股具备较高的配置吸引力。
蔡卡尔:港股估值已到中长期底部区域。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恒指预测PE(彭博一致预期)为10.5倍,位于2005年以来的15%分位数,恒生指数市净率水平为0.84倍,恒生国指市净率水平为0.72倍,分别位于2014年以来的2.2%分位数。此外,风险溢价也处于非常高的水平,用市盈率TTM倒数-10年期美债收益率衡量的恒生指数风险溢价,位于2011年以来均值的2倍标准差附近,显示出较高的配置比。
罗佳明:回溯1981年以来,港股历史大幅回撤,此轮回调周期较长、幅度较深,风险释放相对充分。港股市场目前处于较为低位的区域,在行情全面走好之前,还需要经历一个反复磨底的阶段。低位的一些特征有:1)再融资金额处于低点;2)年报静默期过后,港股公司重启回购;3)4月回购金额重回历史高位。市场低位为长期优质资产提供布局机会,自下而上挖掘高质量标的,与卓越企业家同行。
程彧:恒指目前PE估值低于均值以下一倍标准差,PB估值低于均值以下1.5倍标准差,处于过去十年的历史相对底部区间,是全球主要市场中估值最低的市场之一。而展望明年,港股盈利增长预计是全球主要市场中较快的,目前风险溢价接近均值以上一倍标准差,从以上指标来看具备较大吸引力。
掣肘港股走势因素逐步边际改善
后续港股有望迎来上行
中国基金报:掣肘港股走势的因素有否改善?对港股后市怎么看?
赵宪成:当前掣肘港股走势的因素主要有:1)美联储加息导致的美债利率上行,以及衍生的人民币汇率贬值、外资流出问题;2)疫情乃至极端天气等因素扰动下,国内经济基本面持续偏弱;3)中概股监管等对风险偏好的压制。
对于美联储加息,尽管8月26日Jackson Hole会议上联储主席鲍威尔再次坚定了抗击通胀的决心,带动近期美股美债波动。但在美国通胀开始逐步见顶,美国经济衰退迹象愈发明显的背景下,美债利率上行空间大概率有限。与此同时,中期内,当前市场预期美联储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停止加息并在下半年降息,全球流动性拐点有望出现,港股市场面临的分母端压力也有望逐步缓解。
对于国内经济,尽管疫情仍在扰动,但大概率不会重演二季度的大规模蔓延。与此同时,近期国内“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随着20大的召开,国内经济政策预期更趋稳定,疫情防控政策也将随着疫情毒性的减弱会最终走向开放,房地产政策也在积极保障交付,稳定预期。
对于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公司的强监管,我们已经在今年4月看到了政策转暖的迹象;8月26日中美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有助于市场修正此前的悲观预期,未来或能取得进一步进展。
因此整体来看,尽管短期内港股或仍将震荡,但随着近期掣肘港股走势的因素逐步边际改善,后续港股有望迎来上行。
王士聪:正如刚才所说,目前制约港股的因素主要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和外资的资金面,我们认为,当前这两个因素都处于边际改善的状态,并且可以至少持续2-3个季度。
第一,6月开始,中国经济边际恢复,这也可以从刚刚公布的中报中得到验证。8月中下旬港股和美股中概股上市的主要互联网、消费、创新药公司开始公布中期业绩,互联网公司中头部电商、短视频、O2O房产租赁平台均大幅超预期,消费公司普遍表示6-8月环比逐月变好,部分创新药公司也公布了强劲的新药销售表现,并且,各公司对于三季度和下半年的指引也均相对乐观,体现了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定复苏的良好趋势。
第二,资金面方面,前期由于俄乌冲突和中概股审计问题,外资对于中国资产已经大幅低配,在美国加息预期重燃背景下,未来一年中美基本面大概率出现相反走势,这使得外资资金本就伺机而动、加仓中国资产。近日,中美也达成了中概股审计问题的初步协议,如果相关问题在年底前可以彻底解决,我们认为,这也会进一步加速外资对于中国资产的长期信心。
王超:整体来看,部分抑制港股风险偏好的因素有所改善,但是国内经济复苏力度和海外流动性紧缩仍是影响港股走势的核心因素。
3月以来中概股退市风险是影响港股风险偏好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近期中美监管合作取得进展,降低港股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受中概股退市影响引发流动性冲击的风险。
短期来看,国内经济数据仍偏弱,但是下半年,经济复苏的趋势较为清晰,而且国内经济复苏意味着中报可能是港股盈利最差的阶段。
8月底,鲍威尔在Jackson Hole会议上鹰派言论,以及8月美国经济数据超预期,均加大了市场对于加息的担忧。短期来看,全球能源价格高涨,通胀仍处于高位,11月中期选举在即,抗通胀仍是美国政府的核心。
展望后市,国内流动性仍会维持放松,来支撑经济基本面的修复。海外方面,在欧洲能源危机的推动下,全球通胀仍在高位,美联储大概率不会放慢加息步伐。短期疫情的反复仍压制着市场的风险偏好,叠加海内外均步入政治敏感期,市场波动有所放大,港股市场大概率呈现震荡行情。
蔡卡尔:目前来看掣肘港股走势的因素可能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全球流动性冲击;第二是中国经济增长动能。
首先,美国及欧洲等主要经济体的加息将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直接的流动性冲击。目前来看,港股市场资产价格已提前反应了这部分影响,但其后续是否会出现进一步影响仍存不确定性。当前,全球通胀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近期美联储主席的鹰派表态也表示未来通胀可能仍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主要关注点。一定程度而言,预期美联储的政策从紧缩走向宽松,或将在明年出现相对明确的信号。
其次,由于港股中主要权重股的业务多在内地,所以我国经济复苏将直接影响港股市场整体业绩表现。当下,疫情反复对经济活动仍带来一定扰动,尚未见到消费复苏显著强劲的迹象,同时房地产行业表现低迷,短期看增长仍存不确定性,市场现阶段预期的经济复苏弹性或需耐心等待至四季度。
因此,短期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港股将维持底部震荡态势。进入四季度后,伴随着全球流动性变化和中国经济底部回暖,或将看到相对明确的反攻机会。
罗佳明:首先,我们对中国经济在未来1-2个季度逐步回升抱有乐观态度。因此,港股上市公司的盈利环比和同比增速都有望迎来边际改善。其次,美联储大概率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进入这一轮加息周期的尾声,对于全球权益市场来说,也是对估值和资金层面重大的利好。尽管未来依然面对不确定性,我对中国经济中优质的公司和卓越的企业家精神有信心。
程彧:我们认为短期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包括疫情对盈利动能的影响,以及中美关系对风险偏好的影响。但我们认为中期拐点或即将来临。随着国内经济复苏,上游成本压力减缓,我们看好港股有望迎来盈利上修拐点。同时,美债10年期利率已充分反映今年加息预期,9月之后预计迎来向下拐点。
看好科技、能源、稳增长等相关领域
中国基金报:港股港股市场中哪些板块最具投资潜力?
赵宪成:一是港股具中国发展代表性的新经济标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在二季度确认业绩底部,我们认为这些公司或将成为港股潜在反弹的锚。二是港股的高股息公司分红回报非常有吸引力,以电信运营商、电力运营商、银行为代表;三是生物制药、CXO板块具有最高的性价比。业绩下修程度不高,增速预期较高,但是前期估值下降幅度较大。四是成长明确的产业,如新能源车板块。五是“疫后复苏”板块,叠加品牌溢价龙头如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与社服。
王士聪:当前时点,我们看好:1)细分行业格局稳定、仍处于成长中期的互联网子行业,如短视频、部分平台电商和垂直电商。2)处于成长中期、产业互联网、有出海逻辑的消费行业公司,如体育服饰,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3)具备成为未来一体化国内制药龙头、或具备出海潜力的创新药公司,和医疗服务公司。4)仍处于成长中早期的新能源企业。
王超:短期来看,市场偏震荡,国内经济复苏较弱,以及海外加息的情况下,市场波动可能会放大。配置上建议关注具备防御属性的高股息板块,如电讯及公用事业。
长期来看,以下几个板块具备长期投资潜力。
1)目前处于估值底部的互联网板块具备配置性价比。从政策来看,有三方面积极的变化。第一是从政治局会议的表态看,平台经济的监管政策有所缓和,健康发展稳就业是主旋律。第二是,政策大力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港股互联网的估值修复值得期待。第三是,中美就审议事宜达成合作协议,减缓了中概股退市风险。
2)生物医药板块。过去一年的产业和资本遇冷,逐步消化了此前行业过热催生泡沫,创新药行业无序扩张受到控制;阶段调整后,创新药行业的高专业技术壁垒、差异化竞争产品、积极实现国际化的企业将迎来价值回归。
3)新经济方向之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行业短期维持高景气;长期智能化是趋势。
蔡卡尔:首先,港股市场中包含了不少相对稀缺的优质品种,在A股市场较难找到替代标的,例如互联网、电子领域的制造业龙头、消费领域的品牌服饰等。这些细分板块在全球都有一定竞争力,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同时,目前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以能源科技革命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更是新经济的典型代表,在未来3-5年有望迎来较快的增速,这其中就包括新能源车、光伏等。在A股和港股均有相应标的可选,投资者也有望能共同分享我国经济转型的红利。
罗佳明:就具体投资机会而言,我较为看好三大方向:一是上游类资产,如能源;二是稳增长相关资产,如地产链、汽车、消费等领域;三是科技类资产,如互联网和生物医药等相关板块。
在港股市场要做好投资,必须买中国经济里有代表性的头部公司,以做股东的心态,争取公司成长带来的股权增值。历史可鉴,每一次港股大幅下跌都深且透,在低位区域入场也可能为未来带来较好的潜在回报机会。目前港股处于相对低位,又是国内资金海外资产配置大方向,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止8月31日,恒生指数估值处于近五年10%分位下,存在较好的布局优质股权的机会。
程彧:我们看好:第一、看好受益于上游商品价格回落及终端需求回暖的制造业,关注汽车自主崛起的机会;
第二、看好高增长的新能源行业,关注电动车及光伏产业链;
第三、看好受益于政策转暖、经济复苏及运营效率提升,如新经济中互联网、新消费龙头的盈利与估值修复;
第四、看好受益于供需格局改善,如传统行业中的公用事业行业的龙头公司投资机会。
港股配置性价比凸显
四季度或将看到相对明确的反攻机会
中国基金报:港股市场深度回调,眼下是否是低位布局港股的良机?是该恐惧还是贪婪?
王士聪:最近一年,市场上流传出很多针对“港股”的段子,也有很多人认为全球脱钩是必然趋势,我们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没有变化,中国公司出海的资金需求、海外投资者对于高回报资产的追求都没有变化,近一年更多是基本面下跌和情绪恶化的自我循环,而目前基本面已经出现反转的基本迹象,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逐渐复苏、风险逐渐消除,外资资金也会逐渐因为追求收益而回归,因此,我们现在更加“贪婪”。
赵宪成:总体来看,当前港股市场的机会大于风险。一方面,分子端,港股基本面随着国内经济同步触底,下半年回升是大概率,确定性较强的盈利回暖有望成为支撑后续港股走强的核心因素;另一方面,海外流动性冲击最大的阶段也在逐步过去。结合当前的低估值,后续估值修复也有望成为带动港股走高的重要因素。因此,看好港股中长期布局。
王超:受经济增长与政策等诸多不确定性压制,港股市场整体情绪持续低迷。短期来看,考虑到国内外诸多不确定性仍会在四季度对市场造成扰动。一方面,在房地产需求二次探底以及疫情持续扰动影响下,国内增长前景仍然面临挑战;另一方面,海外市场流动性仍在收紧,叠加地缘局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我们预计短期港股市场仍偏震荡。
中长期来看,目前港股市场的估值处于底部区间、叠加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以及海外资金逐渐回流,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蔡卡尔:从配置视角来看,经过两年的深度调整,眼下港股估值已进入长期配置区间,特别是一些优质资产赛道,例如互联网行业,估值已进入相对底部区间,对于持有期在1年以上的投资者,或可提前布局静待市场回暖。短期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港股将维持底部震荡态势。进入四季度后,伴随着全球流动性变化和中国经济底部回暖,或将看到相对明确的反攻机会。
罗佳明:首先,今年很可能是过去十几年以来最艰难的港股市场阶段,这个阶段大家觉得没有信心、觉得很痛苦都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距离上一次这么痛苦已经过去14年。
其次,我们还要对中国经济里面最优质的企业家,和中国经济里面最优质的的商业模式,要有一些长期信心。只要中国新经济、优质企业和这些卓越的企业家、勤奋的老百姓能够继续创造价值,那么不管这个公司是在港股还是A股上市,都一样能够给股东带来价值。我们做投资还是要基于价值投资有这样的信仰。
展望未来,我们对中国经济于下半年逐步回升抱有期待,优质公司的盈利或亦有望环比改善。同时,我们认为下半年或将逐渐看到美联储此轮货币紧缩的终点,压制港股市场估值的最大因素也将随之减弱。
程彧:我们看好在市场波动下港股的长期配置价值。首先从盈利动能看,我们认为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企业关注高质量成长,降本增效成果初显,盈利中期拐点已至;从估值水平看,港股处于历史相对底部区间,横向比较看,投资者的持有机会成本低。尽管短期仍有可能遭遇一些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但站在当前时点我们看好港股的核心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配置性价比凸显。
利用多元化投资工具配置
中国基金报:港股遇历史低位,普通投资者如何借道布局? 以及投资者如何利用新的投资工具把握恒生科技相关投资机遇?
赵宪成:目前,恒生科技自2021年2月下跌时间已经达到1年半,下跌幅度已经超过60%。无论是时间和空间都已经具备了充分的空间。
普通投资者参与港股的渠道主要有三:一是港股证券账户,缺点是投资规模受换汇额度限制;二是港股通,缺点是50万的开户门槛要求较高;三是各类投资港股的基金产品。
对于恒生科技相关投资机遇,建议投资者通过购买内地上市的恒生科技相关ETF或场外的相关基金产品等方式进行布局。
考虑到港股机构投资者占比高、流动性较差,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港股投资专业性要求高。因此,更多还是建议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
王超:港股市场调整充分,尤其是恒生科技板块,整体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具备较高的中长期配置价值。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结构及香港市场结构呈现新老转化大趋势,使得超配新经济从中长线来看有机会取得超额收益,而恒生科技指数中的成份股正是能代表中国新成长模式的核心资产。
考虑到普通投资者可能存在研究覆盖不足的约束,且无论对普通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来选择市场上具备优秀的长期业绩的港股股票型或偏股混合型公募基金。同时,投资者也可以利用ETF指数基金作为投资工具来配置恒生科技板块。
蔡卡尔:港股市场相对成熟,个股波动风险相对较高,对于没有丰富投资经验的投资者,或许可以考虑通过基金投资来参与。一方面,投资者可以考虑选择一些聚焦港股市场的主动基金来布局,自2014年港股通开通以来,国内已储备了一批具备丰富港股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和产品。
另一方面,对于希望直接投资于特定板块赛道的投资者,也可选择对应指数的被动投资工具,如ETF来把握投资机会。ETF产品的优势在于,其产品持仓采用完全复制指数成分股的方式,只需根据投资偏好选择对应指数产品即可。例如,对于想聚焦投资港股科技的投资者,就可考虑选择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产品;对于想投资港股互联网的投资者,则可考虑选择跟踪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的ETF产品。
罗佳明:由于港股市场波动较大,我们建议个人投资者可以从自己最熟悉的公司和行业入手,把确定性放在收益率的前面。也可以关注历史上可以在港股市场中创造阿尔法收益的基金。
我们认为恒生科技指数目前处于低位,待美联储结束这一轮货币紧缩,该板块预计将出现整体估值修复的机会。鉴于互联网行业发展也进入了“下半场”,个股表现后续会跟随公司发展而分化,个股的选择则变得更为重要。
程彧:市场处于巨大变局之中,我们面临经济转型之变、行业格局之变、企业运营之变,而港股流动性及无涨跌幅限制的交易机制进一步放大了市场波动。港股作为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对投资者多维度能力要求高,建议普通投资者选择专业的机构,着眼长期回报,优选基金,善用定投。
编辑:乔伊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