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也许蕴含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的秘密

更新时间:2022-09-07 09:38:26作者:未知

这里,也许蕴含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的秘密

导读:当古人用智慧在打造醉翁亭、佛光寺、滕王阁等巧夺天工的传统建筑时,他们或许不会想到,这些从“搭积木”开始一点一滴累积的智慧,有朝一日会成为人工智能(AI)规模化应用的灵感来源。

(文/潘昱辰 编辑/周远方)

在一年一度的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聊起了北宋建筑学家李诫的《营造法式》。

当古人用智慧在打造醉翁亭、佛光寺、滕王阁等巧夺天工的传统建筑时,他们或许不会想到,这些一点一滴累积的“营造”智慧,有朝一日会成为人工智能(AI)规模化应用的灵感来源。

“无标准、不行业。”在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看来,AI要实现大规模落地,首先要打造“标准化”。这也是徐立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与各界学者、专家共同探讨产业升级时得出的结论。


建筑的榫卯形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源自古建筑的哲学

在政策层面,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已经逐步完善。

早在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标准框架体系研究的重要任务;同年12月,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标准规范体系,构建人工智能产品评估评测体系。

2020年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1年,明确人工智能标准化顶层设计,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研制的总体规则,明确标准之间的关系,指导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急需标准,并率先在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推进。从而形成了标准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 图片来源:商汤科技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21》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依然面临着底层技术欠缺、能够实现商业价值的应用较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存在门槛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人工智能标准化对加快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保障。是信息安全的坚实保障

“标准化将让AI算法像搭积木一样轻松组合、高效复制和快速推广。”徐立表示,人们常见、常用的轨道、电源插座、万维网互联网协议等行业成果,都是在形成共有的范式和共识后,才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而AI产业也最终会在标准化的引领下,实现大规模爆发。

在他看来,AI的标准化,可以参考古代建筑的“营造范式”。“营造范式”脱胎于北宋建筑学家李诫主编的《营造法式》,该书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图源: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

而在如今AI领域纷繁复杂的场景应用,如辅助驾驶、城市治理、手术规划、游戏智能体中,背后都是AI的算法模型,每一类模型又能再细分定制化,就像唐代建筑的榫卯结构一样。从底层的算力、数据、算法模型,到上层的解决方案和应用,都有标准化结构的存在。区别则在于,AI模块成为了新的“材”,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

以商汤科技为例,该公司目前已发布超过49000组商用AI模型,可通过组合配置以应用于不同场景。徐立表示,近5万组AI模型的集成就相当于3000个常用汉字,而日常生活的各种组词造句,基本都来源于这些常用字。

由模块组建标准化模型之后,AI产业还需通过协同和分工合作达到生产标准化。目前,AI从底层的算力基础设施、数据标注、预训练大模型、行业模型到上层应用,均形成流程标准化。通过构建强大的基础设施,AI能够生产高质量、标准化模型并进行复用,实现降本;同时对模型生产的全流程进行模块化管理,实现增效。

但他也强调,标准化的最终目标是带来行业的繁荣和百花齐放,因而AI需要的是标准,而不是约束。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 图片来源:商汤科技

车路协同成为新风口

当前,AI已成为逐步渗入社会生活的未来科技,并是资本竞相追逐的朝阳产业。麦肯锡数据表明,AI每年能创造3.5万亿至5.8万亿美元的商业价值,使传统行业的商业价值提升60%以上。

在中国,据IDC预测,到2023年AI市场规模将达到979亿美元。埃森哲数据则显示,半数的中国AI企业近三年的研发投入超过5000万美元。

然而,如何让AI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并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实用、更便捷、更安全的AI技术,依然是业内深入探讨的目标。在本届WAIC上,商汤科技共计发布了AI大装置、商汤绝影、多体智能、智慧诊疗四大平台体系,覆盖AI云、车路协同、游戏以及未来医院等领域。

其中,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因其宏观前景,已经成为商汤科技等AI公司的重点发力对象。作为“AI第一股”,根据商汤科技披露的财报,2022年上半年,其智能汽车业务营收达1.2亿元,同比增长71%,占总收入的9%,比去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同时,商汤科技上半年智能汽车板块服务客户数达20个,同比上升54%,单个客户的收入也提高了11%。

去年7月,商汤科技首度将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化,“绝影”应运而生。目前,商汤绝影共计推出车城网系统、边缘计算平台、智算平台、云控平台,以及自动驾驶接驳小巴、清扫车等产品。

但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完全意义的无人驾驶仅靠单车智能不足以支撑,更离不开车-路-城的多领域协同。在政策导向层面,2021年2月,国务院将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车路协同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则指出,到2025年,车路协同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50%,推进车路协同已成大势所趋。


商汤绝影自动驾驶清扫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车路协同,实质是产业链上下游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者的协同,能否就标准化达成一致,直接影响车路协同目标的推进效率。因而,商汤科技提出的AI标准化理念,也在与会WAIC的嘉宾中引起一定共鸣。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会上发言时即表示,车路协同的定义、外延和功能,需要根据汽车、交通、城市的发展充实新的内容,以适应三个领域共同的智能化需求。同时,车路协同应上升至国家战略,并以标准协同优先,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示范先行。

高合汽车整车智能副总裁李谦也认为,真正的智能汽车需要置于智慧城市的宏观场景中。车与环境的交互,将促使交通体系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的智能出行体系,将由功能为导向,转化为开放的、分层结构的架构体系。

在张永伟等人看来,中国的车路协同更应与中国实际结合,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的制度优势,最终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双智协同”。而要实现“车路城”协同,核心支撑是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包括信息网络、智能道路和城市智能基础设施等。

张永伟认为,智能基础设施体系具有不可流动性,应当能够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管理、智慧化出行和城市管理四大领域的应用需求。在信息网络领域,应加快信息通信建设,并实现车联网、车联星;在智能道路领域,应加快智能高速、智能城市道路和路口的建设,并加快部署城市智能公共基础设施,打造集约化、一体化的信息感知系统,实现统一汇聚动静态数据。

而在车路协同的应用落地层面,除政府引领基建和汽车相关企业协力外,诸如商汤科技这样的AI公司也在持续发力。在本届WAIC上,商汤绝影进一步推出车路协同一体化分析决策方案,旨在通过对车端、路端信息融合处理、分析,提升交通管理效能。商汤科技表示,绝影车路协同平台正逐步在国家级车联网先导示范区、封闭园区、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的管理场景中落地,助力交通管理服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标签: 人工智能  商汤  算法  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