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当局愈发嚣张,塞尔维亚能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2-09-11 08:38:38作者:佚名

科索沃当局愈发嚣张,塞尔维亚能怎么办

导读:面对欧盟和美国向塞尔维亚施压,当地时间9月9日,塞总统武契奇在贝尔格莱德会见来访的欧盟、法国和德国特使后表示,拒绝美欧有关承认科索沃独立的要求。 为何科索沃危机不断?塞尔维亚政府能怎么办? 塞尔维亚政治学者亚历山大·帕维奇谈科索沃和梅托希亚危机。

【文/亚历山大·帕维奇 翻译/菲利蒲】

今夏伊始,科索沃当局的两项单方面决定让该地区一度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

1)居住在科-梅省(注:即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和梅托希亚省,下文简称科索沃地区)北部,拥有塞尔维亚车牌的塞族居民,需将自己的车牌更换成科索沃当局颁发的上面标有“RKS”的车牌(即所谓“科索沃国”车牌) 2)向使用塞尔维亚身份证件跨越科索沃地区和塞尔维亚其余地区过境点的居民,提供用以替换塞尔维亚身份证件的随行文件。

在科当局于6月29日发布决定后,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表示强烈谴责。他强调,在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当局公然违反包括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在内的所有协议背后,是为其撑腰的北约Quint集团(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武契奇进一步表示,这五国还在暗中支持科索沃当局在10月1日之后妄图对塞族进行种族清洗的计划。

请注意,这不是该地区第一次出现这类危机。最近五到十年,科索沃当局多次通过单方面的挑衅行动制造小规模危机。

比如在2021年9月,科当局单方面跨越行政边界,向使用塞尔维亚车牌的车辆发放试用(临时)牌照。当地塞族为表示抗议,在道路和行政过境点附近设立了路障,科当局则发动特警部队侵入科北塞族居住区还以颜色,并对当地塞族进行了人身骚扰甚至威胁。塞尔维亚政府为此下令军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并在边界集结,还派战斗机在行政线附近低空飞行。

两周后,双方在欧盟的斡旋下达成了一个临时协议,旨在推动双方在2022年4月21日之前能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然而,今年的协议显然没有达成,于是在西方的默许下,科索沃当局发起了新一轮攻势,引发了今年这次规模更大的危机。


科索沃警察在今年七月末封锁交通

“车牌危机”结束了?

目前,在美国政府的要求下,科索沃当局将政策实施的时间向后延缓了一个月(即延迟到了9月1日开始),使危机看上去得到了短暂的缓解。在这一“窗口期”,美国和欧盟以极限施压的姿态主持了塞尔维亚政府同科索沃当局之间的谈判,并分别与双方进行了多轮密集对话。

科索沃当局领导人库尔蒂在谈判期间狮子大开口,上来就提出了对塞尔维亚而言无异于丧权辱国的“六条”。其中包括:塞-科相互承认、科索沃当局可以加入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塞尔维亚需支付战争赔款(1999年)、给予科索沃地区以外的塞中部地区阿族特殊地位、重新评估已经达成的协议......

塞总统武契奇在前不久的一次公开讲话中对此做了详细阐述。他表示,就连欧盟官员听到这些内容脸上都不太好看,因此这些问题当然一个都没有谈成,连商量的余地也没有。

最终在8月27日,双方于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仅仅达成了旨在解决身份文件的一项新协议。协议规定,在科索沃地区和塞尔维亚其余部分的过境点上,双方将不再向对方发放任何出入境许可。即科索沃阿族在进入塞尔维亚中部地区时,将不会再收到由塞政府出具的登记卡;作为交换,科索沃当局将不会向拥有塞尔维亚身份证件但居住在科索沃的塞族颁发活动许可。

对科索沃当局而言,这一协议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因为根据原计划,他们想让所有持有塞尔维亚身份证件的人在进入科索沃地区后获得一个为期90天的短期活动随行文件,哪怕他们是居住在科索沃的塞族,从而迫使塞族离开科索沃地区或者接受“伪科”身份。但目前的这份协议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科索沃塞族“居住在自己家中”以及在“科北和塞尔维亚之间自由穿行”的权利。

协议自9月1日开始落实以来还没有出现任何意外事件。曾经那些持科索沃当局“身份证”的人员入境塞尔维亚其余地区时,塞政府一侧会向其签发一份用以替代该文件的临时随行入境文件。但协议签署后,作为替代方案,塞方选择在行政过境点和所有出入境口岸张贴一份声明,也就是武契奇总统所说的“免责声明”(disclaimer),上面写道:

“根据 2011 年对话达成的《行动自由协定》,允许普里什蒂纳(科索沃)签发的身份证被使用仅仅出于实际原因,以便于个人实现行动自由,这不能被解释为是对单方面宣布独立之科索沃的承认,不是对科索沃最终地位的预先判断,也不能被解释为是贝尔格莱德同意放弃联合国安理会第 1244(1999)号决议的举措。”


尽管如此,危机远未结束,因为最核心的车牌问题依旧没有达成任何妥协性协议,目前双方依旧在围绕该议题展开谈判。此外,这些谈判也并没有改变科索沃当局坚持的两月内更换车牌的期限。塞总统武契奇已经多次表示,该协议将很难达成,因为科当局领导人库尔蒂没有表现出丝毫妥协的意愿,比如接受由联合国驻科特派团签发的KS中立牌照。

目前,在行政过境口岸试用贴纸的现行制度仍然有效,但该制度根据科索沃当局的现有政策将于10月31日到期——事实上,如今的情况是科当局随时可能开始单方面没收塞尔维亚车牌,并禁止塞牌照车辆“入境”。

科索沃太平过吗?

科索沃地区这种长期笼罩在危机阴霾下的局面要追溯到1999年的北约轰炸南联盟(其合法继承者则是塞尔维亚)。1999年6月9日,南联盟与北约领导下的所谓维和力量(KFOR)签署《库曼诺夫协议》,规定南联盟需解除所有武装部队并撤出科索沃地区,维和力量则“被授权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以便为所有该领土上的公民建立及维持安全环境”。

该协议签署仅仅一天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 1244 号决议,直到就该省的最终地位达成政治解决方案前,该协议将一直具有法律效力。




1244号决议一些重要条款

但是,整整23年过去,最终协议却连影子也没见着。而以北约为首的国际力量,虽然陆陆续续加起来总共派了近五万士兵到当地主持维和行动,但他们却在默许甚至怂恿分裂主义势力闹事,各种冲突开始频繁发生,让22万塞族和非阿族被驱逐乃至沦为难民。

他们还纵容阿族焚烧破坏塞尔维亚在科索沃的超100个东正教名胜古迹和纪念碑。最激进的一次反塞浪潮发生在2004年,当时激进的阿族示威者发起了新一轮对塞族的种族清洗,杀害了28个塞族人,伤亡人数超过1000人,超4000人被迫逃离家园,35座教堂和文化类建筑被强行摧毁。



科索沃地区东正教堂分布(上)科索沃阿族拔除教堂十字架(下)

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之后,西方国家紧接着立马就承认了他们的独立,并通过游说甚至胁迫等手段迫使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国家承认科索沃的所谓独立地位。

在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他们并没有致力于在对话原则的基础上推动科索沃问题的解决,而是通过政治、外交和经济等手段胁迫塞尔维亚放弃占全国17%的领土。更进一步,他们甚至要求塞尔维亚必须允许所谓独立后的科索沃加入各类国际组织,而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曾轰炸过塞尔维亚的北约。

除此之外,北约还会时不时默许科索沃阿族特警力量发动各类骚扰行动和人生攻击——从非法逮捕、驱逐并殴打前往科索沃访问塞族居民的塞方政要,到直接殴打驻科索沃的俄罗斯外交人员。到了近几年,北约为首的国际力量甚至推动科索沃“建军”。

为何科索沃危机不断?

为何西方频频公然违背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中的条款?其最核心的原因与上世纪90年代如出一辙——西方列强将塞族视为其帝国扩张的眼中钉,并无时无刻希望支持反塞分裂主义势力,不惜以战争和动荡为代价迫使整个巴尔干地区的塞族屈服。

在这一逻辑下,我们看到以英美为首的西方首先是支持了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势力的武装暴动,通过其宣传机器将塞方的反恐行为妖魔化成对“人权的践踏”,并以此为由把整个南联盟狠狠地炸了个遍。

这是一场根本就打不起来的战争。北约当时由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组成,总人口超过7亿,而当时的南联盟只有800万人。外部援助方面,当时唯一能向塞方提供支援的,是叶利钦领导下的俄罗斯,在国力层面完全无法与西方抗衡,反而还需要依赖西方的财政援助,因此最后也只好支持所谓和平决议的签署。


所以塞方做出了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第一次妥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1244号决议,更确切的说是接受决议中所说的撤军,并允许北约驻军。

当时接受这一点,并不是因为军事意义上的“战败”。在军事层面塞尔维亚的损失并不大,轰炸全程塞方军队基本处于躲藏的状态,在撤出科索沃的时候基本就是不费一兵一卒,这一点当时的西方媒体也不得不承认。后续的外交资料显示,塞方最终妥协实际是因为,北约和西方高层向米洛舍维奇明确表示,如果不妥协将开始全面轰炸民用设施和平民百姓(而且事实上在轰炸全过程中他们已经这样做了),而塞方的防空系统根本就无法阻挡北约轰炸平民的潜在攻势。

在此之后,西方列强不仅占领了科索沃地区,而且在实际层面对南联盟的基础设施和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创伤,塞方损失可谓超过了成百上千亿美元,更别提轰炸对普通民众所造成的健康和精神伤害。

这一些汇总到一起,使得米洛舍维奇的政权被动摇,最终在2000年10月5日,亲美泛民派借机发动颜色革命并成功上台。上台的泛民派毫无保留的一边倒接受了入欧和倒向西方的方针。从此以后,为了遥遥无期的欧盟一体化,在“后十月五”时代的所有塞尔维亚政府,在科索沃问题上均采取了大小不等的让步立场。


南联盟前总统米洛舍维奇

虽然他们都没有承认科索沃独立,但西方列强从中找到了一个勒索塞尔维亚的“聪明”机制——即将塞尔维亚在欧洲一体化道路中的任何进展,哪怕是及其细微的进步,都与明确损害塞尔维亚国家利益的科索沃问题挂钩。

就这样,在数年的时间内,贝尔格莱德的各类政府,陆陆续续接受了与科索沃当局方面的“海关印章协议”,接受了所谓“科索沃”法律的存在,允许科索沃有限参与一些国际组织、论坛和体育赛事,还设立了行政边界等。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如今的塞尔维亚政府还被迫接受科索沃拥有自己的所谓国际电话区号,同意废除了塞尔维亚政府在科索沃的警察和司法存在,并同意使塞族经常被纳入所谓统一的科索沃警察框架内。

当然,这一系列妥协中还有上文提到的横跨多届政府、横跨多年的身份证件协议。该协议将允许科索沃阿族用标有“科索沃共和国”字样的身份证进入塞尔维亚。这对塞尔维亚而言极其难堪,但这就是塞尔维亚如今面临的艰难处境。

而另一方面,科索沃当局则没有向塞族进行任何妥协,白纸黑字签署的协议十几年以来一个也不履行,最后就连基本的人权和尊重都不给。西方列强也从未想过要迫使自己建立的伪政权遵守诺言。2022年8月4日,欧盟外交政策与安全高级代表博雷利曾表示科索沃应立刻落实《布鲁塞尔协定》关于建立塞族自治市联盟的规定——《布鲁塞尔协定》可是2013年签署的,过去的十几年欧盟都干什么去了呢?

总的来说,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西方偏袒一方——即分裂主义者——是造成当前危机的主要原因。科索沃当局很清楚自己可以随时发动挑衅行为,因为他们是西方眼中的“宠儿”,而塞尔维亚不论对西方有多少幻想,不论表现的有多么民主、多么优秀,都将是西方的眼中钉。

来自分裂主义势力和西方的双重重压,加上贝尔格莱德政府仍然存在加入欧盟的些许决心,再加上塞尔维亚对和平和发展的追求,使得塞尔维亚特别容易受到来自科索沃当局方面的挑衅。

塞尔维亚政府能怎么办?

作为一个爱国者,我必然会批评任何塞政府向分裂主义势力妥协的协议,因为受国际法明确保护的主权问题不应该有妥协的余地,不论是从国际法还是道义层面去看这个问题,“妥协”这枚硬币的另一面就是在主权问题上让步。

但就像中国网民在评论塞尔维亚局势时常说的那样——“弱国无外交”,身份问题上的妥协已经是以武契奇为首的塞尔维亚政府能做的最小的让步。假如换做亲美泛民派主政,别提这种小让步了,塞尔维亚离灭国可能都真的不远了。

塞政府在现阶段战略总体来说比较清晰,首先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塞族居民在科索沃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其次要尽可能保证塞尔维亚政府以国家的身份在科-梅地区依旧能保留某种形式的主权体现,最后就是从大局出发保经济,从长远来看强化自身软硬实力并尽可能减少承认科索沃独立之国家的数量。


8月27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称已说服7个国家取消承认科索沃

即使笔者从国家情感的角度会批判某些妥协的行为,但实事求是的讲,在如今的国际环境下,塞尔维亚能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从上述目标综合来看,这个让步也的确符合各方利益,尤其是科索沃塞族的利益。毫无疑问,对塞尔维亚来说,科索沃问题就是一场持久战。只要不放弃底线,不以任何形式承认科索沃当局的所谓“国家性”,国家统一的希望总归是有的。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塞尔维亚依旧得到了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和俄罗斯为首的相对多数国家的支持。中方一直强调一贯尊重塞主权和领土完整,并主张在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框架内通过对话寻求解决方案。而俄罗斯方面,几个世纪以来,该国在巴尔干一直维持着或多或少的存在,众所周知塞尔维亚和俄罗斯也有着数百年以来的,基于宗教、文化和血脉的友好关系。

不过,虽说如今的俄罗斯比叶利钦时期要强大不少,也更有能力介入巴尔干局势,但情况依旧存在变数和复杂性:首先,俄罗斯目前专注于乌克兰局势;其次,塞尔维亚已基本上被北约国家包围(除波黑外),而且这些国家已经全部制裁了俄罗斯。正是这种情况最终造成了今年6月俄外长拉夫罗夫访塞的被动取消。

其他国家方面,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虽然在90个左右,但这些国家仅仅占全世界人口的20%上下,其中主要包括了西方国家、受西方国家游说或胁迫的小国和岛国,以及一部分伊斯兰国家,绝大部分人口大国是站在塞尔维亚一侧的。在前几天的讲话中,武契奇总统还表示经过塞外交部的努力,目前有7个国家撤回了对科索沃的承认,但目前尚不知这些国家是哪几个。

西方列强巧妙的运用了塞尔维亚目前相对孤立的处境以及与友好伙伴之间的距离,从而向塞尔维亚领导层施压——不仅是在车牌问题上,西方无时无刻不在强迫塞尔维亚接受一个完全不利于自己的旨在使科索沃独立的“最终解决方案”。西方官员近期越来越频繁的强调贝尔格莱德和普里什蒂纳之间需要达成“全面协议”就是对这一趋势的有力印证。

比如2022年9月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舒尔茨就致信塞总统武契奇,表示需让武契奇作出一些艰难的决策,并在欧盟的斡旋下实现所谓“塞-科关系正常化”(虽然阿族领导人库尔蒂也收到了同样的一封信,但谁面临的压力更大无需多言)。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乍看起来渺小的车牌危机,实际上相当危险。

西方列强正在利用潜在的武力冲突和威胁,向贝尔格莱德施加额外压力,要求其接受实际远超于车牌问题的最终全面协议。另外,塞尔维亚还需面临其他议题方面的压力,比如对俄制裁,但塞尔维亚政府坚持不对俄制裁的决定目前还是有着强烈的民意基础。除此之外,欧洲对俄制裁所造成的能源和经济问题,在今年冬天也必然会使塞尔维亚面临更为恶劣的周围环境。

如果读者读到这里觉得压力就上述这些,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塞尔维亚目前处在政府换届的关键节点,因此对压力的感知会更为敏感一些。除此以外,欧盟还在对塞施压,执意要求塞尔维亚必须在9月12-18日举行“欧洲骄傲游行”——塞尔维亚国内绝大部分人并不完全支持“骄傲游行”,甚至国内还出现了两次反对骄傲游行的和平集会。

压力完了吗?不,还没有。在汇总上述所有情况后,笔者还必须把今年10月2日即将举行的波黑选举也算上。西方正在尝试全面干涉波黑局势和选举,而且波黑塞族共和国境内发生的事情,是很容易波及到塞尔维亚的。巴尔干地区发生冲突的条件可谓是非常充足了,哪怕是奇迹般的签署了车牌相关的协议,这一协议并不意味着危机的化解,充其量也只是对危机的一种推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