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上崛起基建、光伏与电商,中亚地区分享“上合元素”红利

更新时间:2022-09-16 07:25:59作者:智慧百科

丝路上崛起基建、光伏与电商,中亚地区分享“上合元素”红利

在进入第21个年头之际,上海合作组织迎来重要时刻。

外交部网站消息,9月14日至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邀请对两国进行国事访问。

新华社资料显示,20多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下称“上合组织”)不断扩容,成员由最初的6国扩展到8国,分别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印度。此外,上合组织还拥有阿富汗、白俄罗斯、伊朗、蒙古国4个观察员国和多个对话伙伴。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和振伟对此次上合组织的重要时刻非常关注。他认为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不仅是疫情来所有成员国领导人的首次线下齐聚,会议的召开还恰逢俄乌冲突导致国际形势发生巨变之际。“无论是对上合组织未来工作的定调,还是领导人间的双多边会谈,都会增加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的交流和往来,进一步促进双方的合作。”和振伟如是告诉第一财经。


上合元素不仅限于地区安全

去年,恰逢上合组织成立20年。时任上合组织秘书长、乌兹别克斯坦前外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在线上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回忆道,当时(2001年前后)国际社会遇到了新的挑战和威胁,三股势力(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在中亚地区势力猖獗,尤其是后来美国在阿富汗等地区的反恐战争规模也非常大,为这个地区的安全稳定带来了挑战。“随着上合组织在反恐方面取得的成效,我们得以安全和稳定,也深感是时候探索经贸在内其他领域的合作。”诺罗夫说,“经济、投资和贸易的发展,能进一步夯实这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上合组织8个成员国领土总面积超过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占世界近一半,是当今世界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组织。成员国经济总量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2.5%。也正是在去年,上合组织秘书处第一次聚焦这片东西方交汇中心的投资潜力,第一次在中国“组团”招商。

与上合组织成员国打交道多年,让和振伟印象最深的还是2019年在中国山东青岛落地的全国首个“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下称“上合示范区”)。和振伟还清晰地记得当初参观示范区的情景,“感觉硬件很不错,但缺少‘上合元素’。”于是,从俄罗斯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甚至上合组织观察员国的白俄罗斯,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近年来组织了多场与上合组织成员的友城交流以及经贸洽谈活动,向这些国家推介上合示范区。和振伟相信,只有相互了解,才能增进合作。

上合示范区管委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合示范区完成对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13亿元,同比增长76.6%,上半年预计完成36亿元,同比增长86%。现在,这一“上合示范区”已成为地区重要的物流新枢纽,让哈萨克斯坦等不临海的上合组织国家有了关键“出海口”。

就在本月底,示范区内还将见证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和上合元素文化展示区的落成。据和振伟透露,为进一步吸引上合成员国企业的进驻,届时国际博览中心内还将开设上合组织成员的国别馆,集中展示具有这些国家特色和优势的产品。

“面对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上合成员国都兴趣浓厚。”和振伟认为,未来通过直销、带货等新方式,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将进一步加大,“在增加上合元素的同时,有助于上合组织成员利用示范区这一模式来发展本国的经济,实现共赢。”

中亚经贸潜力远未释放

近年来,随着中吉乌公路这一国际运输大动脉的建成,旨在联通塔吉克斯坦南北相隔铁路的亚湾—瓦赫达特铁路桥隧道的贯通,助力哈萨克斯坦直抵太平洋出海口的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的落地等,上合组织区域内初步形成涵盖公路、油气管线和铁路的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地区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预测,2025年(上合)成员国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比重有望上升至38%~40%。”诺罗夫说,“在经贸层面,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外贸总额已经超过6.3万亿美元。但成员之间的贸易额略超过3000亿美元,仅占6.3万亿美元的5%还不到,这不符合上合组织应有的经济潜力。”他认为,上合组织成员间的贸易比重将来需提升至30%,因此,在地区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的基础上,上合组织成员间的合作潜力还有待释放。

此前通过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明确规定了2035年前上合组织框架内的重要合作方向,包括贸易投资、银行和金融合作、交通物流、工业、数字化、农业、能源、创新、区域发展、教育、旅游和生态领域。

2016年,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亚第一长隧道“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建成通车。中国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和产业能力,与当地需求的契合,不断在这片土地上创造新的第一。

“居民有了新工作,财政有了新税收,城市有了新生命……”在哈萨克斯坦南部城市扎纳塔斯,由中国提供设备和投资的中亚最大风电场2021年竣工投产,让这个一度沉寂的工业城镇重新焕发生机。


除了大型基建,其实近年来已有不少中国企业走进上合组织成员国市场。

和振伟此前实地到访过乌兹别克斯坦,他最直观的感受便是那里长达300多天的日照。“那里特别适合光伏产业的发展。”他说道。目前,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也在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不仅出台了长期规划,也有一定的税收优惠。“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有技术有资金优势,上合组织成员有需求。”他特别看好双方未来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

不仅仅是光伏,乌兹别克斯坦还素有“白金之国”之称,棉花产量位居全球第六。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四金”,即黄金、“白金”(棉花)、“乌金”(石油)、“蓝金”(天然气)。“但是在纺织品方面,乌兹别克斯坦缺乏相关技术,而中国很多企业有富余产能,也希望走出去,因此,也不失为一个合作领域。”和振伟说道。


此前和振伟就了解到,有一家中国杭州的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建厂生产蚕丝被,“当地蚕丝资源丰富,但没有相关技术。最早这家杭州企业选择卖设备,后来发现卖设备利润不高。于是索性在当地投资建厂,利用当地便宜的原材料、人工、电力,发挥优势,大大提高产业的附加值。”此外,在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中乌鹏盛工业园为当地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

在哈萨克斯坦,中哈产能合作方兴未艾。和振伟举例道,哈萨克斯坦的葵花籽产量全球排名前列,西安爱菊粮油集团就已在当地投资建立葵花籽油企业,“在此之前他们只是将哈萨克斯坦的葵花籽大量出口,但这显然不赚钱。后来爱菊粮油在当地生产葵花籽油,并把产品向中国出口,填补了中国葵花籽油的缺口。”

公开资料显示,爱菊在哈投资项目可年压榨油料30万吨,加工面粉30万吨,种植面积30万亩,推广“订单农业”种植150万亩,短期可为国内补充10万至20万吨/年的粮食缺口,为国内休耕30万至50万亩土地,长期可达300万至500万亩以上。项目不仅为哈萨克斯坦当地农民增收,还入选中哈55个产能合作项目清单。

对于中国企业出技术出资金、中亚国家出资源的合作模式,和振伟认为,既解决了中亚国家的就业问题,又利用中国经验完善加工制造业,是实实在在、互惠互利的合作。

除了双方企业间实实在在的合作,走访过中国多地的诺罗夫此前还对电商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印象深刻。他惊讶于诸如天猫、京东等平台能够把农产品,甚至都不用通过任何的中间环节直接在线上销售,并且快速准时地到达消费者的餐桌上。他告诉第一财经,希望假以时日,中国的这些电商企业也能在中亚布局,建立跨境电商平台,通过这一新兴的商业模式让中亚地区的特色产品为更多的中国消费者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