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一级致癌物,央视曝光却“打脸”?6千万人在吃为啥禁不掉?

更新时间:2022-09-22 08:53:46作者:智慧百科

恐怖一级致癌物,央视曝光却“打脸”?6千万人在吃为啥禁不掉?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

假如小半张脸和下巴都被医生切掉,那下半辈子该咋过呢?

在《007:大破天幕杀机》里,有个特工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为了避免被俘,他嚼碎了嘴里藏的剧毒胶囊,结果人没死、反被毒药腐蚀掉大半边脸,最后不得不做了个钛合金的假下巴。



你以为这样的危险只存在于电影中吗?

其实,现实中的“割脸人”也不少。所谓的割脸,指的是患罹患口腔癌后,肿瘤组织侵犯面部、牙床甚至是下颌骨,所以不得不做手术将其切除。

有的人情况较轻,只有面部组织被侵犯;有的人比较严重,牙齿、下巴都被腐蚀;最严重的时候,有的患者不得不切除部分舌头甚至是喉咙,再从大腿中割下肌肉、填回口腔。



好不容易做完手术,还要面对各种后遗症。有的人丧失味觉、无法控制口水的分泌,有的人脸部凹陷、视神经被压迫后失明,还有的人从此不能清晰地吐字,永远地陷入了自卑和自闭中。

最让人感到唏嘘的是,即便你放弃了前半生的尊严和生活质量,口腔癌仍不会就此罢手。

就在这个月初,有个年仅36岁的歌手不幸离世。从2021年发现面部肿瘤就医开始,他就不断发视频记录自己的抗癌历程,做手术、切肿瘤,但最终还是没能扛住复发。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被媒体报道的“割脸人”、还是发Vlog记录抗癌历程的歌手,他们都会在面对镜头的时候,反复告诫大家要远离一种食物,能不吃就不吃、已经吃过的就赶紧戒,这就是槟榔



说起槟榔,历史很久。

据说当年汉武帝发兵征南越,士兵就尝试过用槟榔解军中瘴疠,等到了南北朝,槟榔已经开始作为贡品在上层社会中流通、并引发了一股不小的风潮。

为啥能这么风靡呢?主要是因为有药用效果、吃起来还上瘾。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槟榔都被人们称为“四大南药”之一。从三国以来,不少医书都记载了其辟膻、消食、去虫、除瘴的功效,总之起到过相当积极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槟榔果中还含有大量生物碱,其在体内水解后会与大脑中的某种受体结合、令人产生兴奋愉快的感觉,作用机制比较类似烟草等成瘾品,初次尝试会不舒服,但适应后便会逐渐习惯。

除了有门路的达官显贵对此痴迷之外,嘉庆皇帝甚至直接把这玩意写到了折子上的御批里:“惟槟榔一项,朕时常服用,每次随贡呈进,毋误”。

当然了,这倒不是说吃槟榔就能延年益寿。

生物碱除了会破坏牙釉质和牙周结构,还是一种细胞毒剂,不仅会刺激口腔纤维化,还会导致口腔癌变。只不过古人寿命不长、槟榔青果又仅在官绅阶层内部流通,所以危害性一直没能暴露。

等到了现代,人类预期寿命随科学的发展不断延长,槟榔的副作用就慢慢显现出来了。

尤其是在槟榔干果比较风靡的湖南一带,情况更是十分夸张。早期槟榔熬制的过程会用到石灰水等强碱,再加上粗纤维对口腔黏膜的持久损伤,其腐蚀刺激性更甚。

新伤叠旧伤、腐蚀叠刺激,久而久之口腔黏膜细胞的癌变就被提上了日程。

早在1992年,就有科学家在研究后发现了槟榔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之间的高度相关性;而国内的卫生工作者随后也在湖南湘潭等地,发现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口腔癌发病率。



等到了2003年,世卫组织更是将之列为一级致癌物质。

这个级别有多夸张呢?看看跟它并列的东西就知道了——黄曲霉毒素,乙醛,强无机酸雾,马兜铃酸,个顶个都是臭名昭著的致癌专家。



既然这东西的毒性这么夸张,那咱们给它禁掉不就行了么?

很遗憾,这里面存在着极大的阻力。一方面,国内有着数量庞大的槟榔消费群体。像两广、海南这样历史悠久的原厂地就不说了,与之接壤的湖南更是夸张到了随处可见槟榔摊的地步。

据说在湘潭,小到寿宴、搬家宴,达到婚丧嫁娶,各种重要仪式都离不开槟榔。当地人在婚礼上不光要散烟、散喜糖,还得发散装槟榔,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拜年不敢当,进来吃槟榔”。

有机构做过估算,国内目前有6000万人在食用槟榔,其中有近1000万人为高频消费者。有这么多人捧场,即使一颗槟榔卖得再便宜、也能撬动巨大的市场。

从2011年到2018年,国内槟榔产业的产值已经从558亿增长到了781亿。如今几年的时间一过,这个数字很可能已经接近千亿规模。

这上上下下牵涉到的人和势力简直不能再多了。

2013年的时候,央视曾经借着“割脸人”的热度专门做过一期节目,指出“槟榔为一级致癌物”、“患口腔癌中有60%与吃槟榔有关”,论据翔实、立场也很亲民。



结果呢?没过几个月,原本信誓旦旦的专家又改口了。

他们还特地做了个澄清报道:“槟榔致癌没有科学依据”、“槟榔所含致癌物“槟榔碱”仅占0.5%”,这么大的反转也不知道背后到底是什么人在暗中使劲。

不仅如此,很多槟榔企业还开始在线上线下大铺广告,满心想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稍微低调一点的,不过是在包装上印上“不伤嘴”、“含枸杞”之类的广告词,用养生牌引导消费;再高调一点的,则直接开始植入各种综艺节目和影视作品中。



最夸张的时候,甚至有企业开始与流量明星捆绑、意图打开在未成年人中的销路。人家都说“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就酒,越喝越有”,但槟榔的成瘾性与资本逐利性的结合,才是真正的杀招。

根据天眼查数据,目前国内名称中和经营范围中含“槟榔”的企业足有1.5万家。

这样的火爆景象,当然跟槟榔本身的特质有关。在商言商、所有跟成瘾性挂钩的生意都是好生意,上到香烟、下到酒精,只要能把客户搞得多多的,那就能躺着数钱、站着交税。

只不过在更惨痛的后果面前,我们不得不仔细斟酌。

过去的12年间,长沙5家医院的口腔癌病例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从2005年的305例,增长到2016年的2108例,总数已达11882例。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的话,等到2030年,湖南与槟榔相关的口腔癌患者将累计超过30万,在全国则可能超过100万,造成的医疗负担可能超过2000亿元。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不少地区都陆续出台了对槟榔的禁令。

比如在1996年9月,厦门就便颁布了《厦门市禁止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规定》;而在2019年,广电总局也出台了通知,严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等到了今年,遵义习水县、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南充南部县建兴镇、义乌等地更是接连出手,敦促商户从限定日期起下架槟郎制品,又往前走了一大步。

当然了,这么做也激起了不少反对的声音。



往小了说,仅在湖南湘潭一地,就有30万人从事槟榔加工工作;往大了说,整个海南省230万农民,都把种植槟榔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全产业链就业人口接近500万之多。

到了这一步,槟榔就成了不容置喙的“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了。虽说目前仍然能靠着强制手段略作压制,但长此以往一定要找到替代的产业才行。

否则禁来禁去,总是逃不过春风吹又生。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本文标签: 槟榔  致癌物  口腔癌  癌变  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