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做“霸道鹰犬”还是“王道干城” ?日本莫再选错

更新时间:2022-09-28 09:00:26作者:智慧百科

社评:做“霸道鹰犬”还是“王道干城” ?日本莫再选错

9月29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日。最近这段时间,双方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这体现了两国友好人士的良好愿望。然而,中日关系的困难现状,也给这个本该喜庆的日子增添了几分凝重。在历史情感、地缘政治、实力对比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中日之间的不信任感和战略疑虑是50年以来前所未见的,两国关系再次来到了何去何从的关键路口。


资料图

就在26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还与来访的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一起对台湾问题指手画脚。中国人很不理解,中国在历史上从未亏欠日本,为何日本的对华敌意却显得如此激进,甚至超过了美国?中国从未将日本视为“对手”甚至“敌人”,日本却为何处处将中国视为假想敌?

50年前,中日两国老一辈政治家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政治胆识,打破冷战坚冰,排除重重干扰,作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政治决断。在东西冷战背景下,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不仅为两国开创了50年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大幅改善了亚洲地缘安全环境,维护了亚洲总体和平与长期稳定。与此同时,中日作为引领创造“亚洲奇迹”的两大引擎,让“亚洲世纪”成为世界的期待。


资料图

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历史留给世人的重要启示,却在日本遭到普遍性的忽视或者误读。因此以史为鉴对日本来说,尤其具有特殊意义。50年前,在中日几乎没有官方往来的冷战期间,双方尚能冰释前嫌,如今在双方经贸、人文等纽带早已相互交织的当下,中日更不应该有迈不过去的坎。中方的态度一以贯之,关键是日方要以史为鉴,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发展,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行动。

50年来,中日之间最突出的变化之一,就是2010年中国GDP反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年底,中国GDP可能达到日本的4倍。不少分析认为,这是日本近些年来对华消极面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日本国内的对华认知还没有渡过一个调适期。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日本精英没有边界地夸大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甚至还有一些产生了“先发制人”的想法,这对日本无疑是十分危险的。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他生前最后一次重要演讲中,曾对日本提出一个忠告:“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鹰犬,或是做东方王道的干城,就在你们日本国民去详审慎择。”日本在历史上曾经作出过错误的选择,也经历过惨痛的教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到了日本需要“详审慎择”的时候了。

应该说,互利共赢是中日合作的主旋律,但也面临着消极因素的干扰。众所周知,中日先后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四个政治文件,确定了两国和平友好相处的原则和政治基础。然而,对照这些文件里日方在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上作出的郑重政治承诺,再来反观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干涉台湾问题等行为,是多么恶劣!特别是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干涉冲动越来越明显、强烈,这很可能会让中日关系“地动山摇”。


资料图

中日关系深受美国因素牵制,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但另一方面,日本并非是完全听命于华盛顿的家丁,虽然美国在努力朝这个方向塑造。日本一直有自己的盘算和主动空间,问题是,现在日本常把这个主动性用于强化而非平衡美国对华遏制战略上,如此一来,日本就成为东北亚内部的麻烦制造者。这将是一个日本担当不起而且必然要演砸的角色。


资料图

中日对彼此而言,都很难说是一个普通邻国。希望日方树立客观理性的对华认知,将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反映到政策上,落实在行动中,确保中日关系的航船不搁浅、不偏航。这既有利于中日两国,也事关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延伸阅读:

安倍国葬结束了 但围堵中国仍按照安倍制定的路线前行

执笔/ 鞞琫容刀、刀剑笑&叨叨姐

安倍国葬,今天在日本东京举行。

有关这场葬礼的争议已经发酵很久,但汹涌如潮的批评、抗议,甚至自焚事件都没阻挡岸田政府的这个决定。东京事先也试图为这场国葬“造势”,这体现在邀请外国政治人物的数量以及东京的警备级别等各方面。

但今天的国葬现场到底如何呢?

“整个过程枯燥而乏味,有点不太像国葬,只是规模稍微大一点,参加者规格稍微高一点而已。”一位在日中国学者看完安倍国葬后这样描述。这场“葬礼外交”也明显没有达到岸田政府的预期。

而跟踪进展的一些外媒在最新报道中用上了“罕见”和“分裂”这两个词。显然,它们也对岸田政府为安倍举行国葬这个决定有所不解。

1

从媒体的后续报道看,这场持续一个半小时的国葬有三个细节 颇受关注。

一是葬礼的军国主义色彩。

抱着安倍骨灰坛的遗孀安倍昭惠身着正装黑色和服,今天下午13时26分,搭乘专车从东京都涩谷区自家住宅出发,13时55分抵达国葬会场——著名的日本武道馆。首相岸田文雄在武道馆外迎接安倍昭惠,并引领她步入会场。



葬礼现场

此时,自卫队出场了,鸣炮19响以示吊唁。

然后,身穿白色制服的士兵接过安倍昭惠手中的骨灰坛,将之放在一个满是菊花和装饰品的基座上。

一旁的军乐队演奏起日本国歌后,现场大屏幕播放了一段安倍在任期间的视频,背景音乐是安倍生前弹奏的钢琴曲“花正在开”。

有外媒称,这样的葬礼“充满军国主义色彩”,不仅因为处处可见自卫队的存在,而且还体现在葬礼对安倍“担任9年首相的赞美”上。

礼赞安倍的视频节选了他的两段演讲:2006年发誓要建设“美丽日本”的议会演讲和2015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走向希望联盟”演讲。

这样的选择,用心可谓“良苦”。

前一个演讲涉及日本内政。

“美丽日本”,是安倍首次竞选自民党总裁时的口号。那会的安倍,走到哪儿,都把“美丽日本”挂在口头。他的拥趸甚至为此在日本全国发起“选美计划”。

即使如今看来,他将“美丽日本”描述成“一个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遵守秩序、具有尊严的国家,并且是被世界尊敬、信赖、喜爱的国家”,有些空泛,但仍可被视为安倍“日本国家正常化”幻象的雏形。

后一个关乎日本外交。

安倍是第一位到美国国会发表演讲的日本首相,他站在美国最重要的权力平台上,花了40分钟,用英文向美国议员们展示了一个“新日本”。2800多字的演讲中,“联盟”一词出现了13次,毫不掩饰想要夯实外祖父岸信介倡导下建立的美日联盟的用意。



安倍 资料图

除了两场演讲,视频还包括他在2011年3月海啸后访问受灾的日本北部,以及2016年他在里约热内卢扮演超级马里奥、宣传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场景。“3.11”日本特大地震之后的应对和申奥成功,均被视为安倍执政时期的主要政绩。

第二个细节,是祭坛的设计。

祭坛主背景为黑色,设置了一座梯形状的巨大鲜花台,并模仿了富士山的形状。富士山,是安倍一直的最爱。

祭坛中心最高处挂着安倍晋三的巨幅遗像,下方摆放的东西也很讲究:下方的正中央摆放的是日本国旗,国旗上方供奉着安倍佩戴过的国会议员徽章,以及他生前和逝后获得或追赠的各类勋章、表彰等。

安倍生前誓言要解决被绑架到朝鲜的日本人问题,祭坛上也摆放了他经常佩戴、象征拯救被绑架者的胸针。



葬礼现场

祭坛的设计还隐藏着另一层含义。

国旗两侧,分别有一条由白花与黄花打造的道路,一路延伸到最上方。这是设计师借笔直的花道,表现安倍的政治道路。

第三个细节,是菅义伟作为安倍生前友人代表致的悼词。

其实,担任治丧委员长的首相岸田文雄首先宣读了追悼词。他用了12分钟的时间极尽溢美之词盛赞安倍。比如引用安倍曾引用过的日本教育家新渡户稻造的名言“勇气就是做对的事”,称赞“安倍,你就是有勇气的人”。

岸田还罗列了一些安倍的所谓“政绩”,最后的落点毫不意外是为自己打广告。他誓言将打造继续让所有人都能发光发热的日本。

但相比之下,菅义伟的悼词更被媒体广泛报道。

以前,菅义伟留给很多人的印象是一位缺乏个性的日本政客,但在安倍的国葬上,曾作为安倍晋三执政时期“大管家”的菅义伟,少见地流露出了真情实感。

菅义伟在现场数度哽咽,“用颤抖的声音”感慨命运的残酷。

“我想见你,共享同一个空间,共享同一个气氛。带着这个想法,我前往(安倍遇刺)现场。在最后一刻,我能够触摸到你温暖的笑容。”

菅义伟着重回忆了两人边吃烧烤边论政事,以及在首相官邸7年零8个月的共同生活。

最后,菅义伟颇为煽情地做了一个引用。

他提及,安倍晋三办公室的书桌上摆放着《山县有朋》一书。安倍看了一半,折了其中一页的角,并标注了山县有朋怀念伊藤博文的一句诗:“相谈意甚欢,为国尽公忠。不见故去人,今后世何如。”

其中的心机,不是一点半点。

和安倍一样,伊藤博文也是山口县人,也是遇刺身亡。而伊藤博文每次辞去首相,山县有朋过一段时间总会接上首相的位置,就像菅义伟从安倍手中接过首相一职。

这倒是给菅义伟加分颇多,自民党国会和地方议员在推特上纷纷转发山县有朋的那句诗,有点逢迎菅义伟的意思。

不过,要认识到,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都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20年时间里的日本政坛大佬。后来侵华战争爆发前影响日本政坛20年的桂太郎、西园寺公望等,都是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的接班人。

2

美联社在报道中用“罕见”一词描述安倍国葬,显然也是注意到“国葬”这种形式对于日本有着极其敏感的政治和历史意涵。

东京都千代田区的日本武道馆,“再次”作为国葬场地进入人们视野。



资料图

这座地标性建筑1964年作为东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而建,现在平日里主要是体育赛事或演艺活动的场地,东京一些知名高校的开学或毕业典礼有时也在这里举行。

但一场国葬,又让人联想到日本武道馆身上的“政治色彩”。

每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和首相都参加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固定在日本武道馆进行。有人这次还特意提到,武道馆的北门外侧,就是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

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1967年前首相吉田茂的国葬就在这里举行。媒体报道大都提到,55年后的安倍葬礼,是“二战后日本第二次为担任过首相的人举行国葬”。

对现在的日本,“国葬本身就不是一件正常的事”。BBC驻东京记者的话比美联社直接得多。

什么是日本“国葬”?安倍国葬当天,日经中文网等媒体又发文普及。根据二战前日本的“国葬令”,除了皇太子等皇室成员,还将对日本“有特殊功劳者”作为国葬对象。

注意,那是在“二战前”。

二战之后,“国葬令”被取消,日本没了举行国葬的法律依据。这次岸田政府绕过国会,引用“内阁府设置法”中有关“国家仪式”的条款强行安排安倍国葬,饱受质疑和批评。

虽然1967年佐藤荣作政府特批为吉田茂举行国葬,但总体上,“国葬”这种形式仍被与二战前的日本军国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当时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尤其是山县有朋、山本五十六那样的军国主义分子,也曾接受国葬。

BBC记者在报道中总结,安倍在任期间竭力推动的一个方向,就是“带领日本军事化”,通过架空日本和平宪法、允许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等不断往前拱,意图实现自我军事松绑。

走上东京街头示威反对国葬的上万日本民众,已在大声指责“安倍带领日本走向战争”。国葬这种形式本身,又被认为是二战前日本右翼用来鼓噪和煽动军国主义的一种手段。

既然有这么多“不愉快的”联想甚至汹涌如潮的批评,岸田政府仍然执意“复活”国葬,难怪连美欧一些媒体也都大感不解。

3

“分裂”,是显而易见的。

就在国葬举行前后,在武道馆和日本国会议事堂附近,一大批日本民众或高喊口号,或举着横幅表示反对国葬。 虽然警方加强了安保,据报道,约有2万多名警察被部署各处以维持治安,但示威者和警察之间还是发生了数次激烈对抗。



资料图

“一个大问题是(举行国葬)没有经过适当的批准程序,”一名示威者说,“在这么多人反对的情况下,举行国葬是不可原谅的。”

“安倍被枪杀并失去生命是一场悲剧,但我们不应该让他成为这场悲剧中的英雄。”“安倍晋三没有为普通人做过一件事。”

“反对国葬”一词也登上了推特热搜。

国葬期间,东京市区交通要道和高速公路被迫封道,东京市中心大片区域的物流、邮政都受到波及,更有晨跑的市民在记者采访时抱怨国葬的交通管制,被迫更改晨跑路线。

日本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采访了武道馆周边的餐饮店业主,业主借新闻痛陈国葬期间因安保问题导致周边店铺悉数关门造成的巨大损失。

知名的东京电视台干脆不直播安倍国葬,仅在当地时间13时40分至13时45分间,用5分钟播出“有关前首相安倍国葬的情况”,后续又照常播放原订节目、好莱坞动物电影《无敌当家》。

更多的日本老百姓也是如此,继续过着正常、对国葬无感的生活。比如东京街上的牛郎店宣传车仍照常开着。



资料图

反对国葬的声浪,已经连续数个月了,日本国民对岸田文雄执政满意度也连创新低。

对于岸田文雄而言,安倍的国葬原本对内可作为其执政后收编其身后日本保守势力的仪式,对外又可以“葬礼外交”的方式促进日本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然而,目前来看,这些计划几乎完全落空。

日本国内保守势力在安倍晋三去世后群龙无首,一场国葬显然难以达到收拢盘根错节保守力量的目的,甚至有保守势力认为岸田文雄的这出国葬大戏已经引发社会质疑,反倒给保守势力造成诸多麻烦。

在“葬礼外交”方面,虽然安倍生前在外交上用力颇多,但毕竟去世时的身份只是离任首相,从礼仪规格上显然难以吸引重量级外宾。对比之前出席英女王葬礼的来宾规格,更凸显岸田的“葬礼外交”算盘的“曲高和寡”。

而且,安倍国葬的开支远超英女王葬礼,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打造的国葬,政治效用远未达到预期。对岸田文雄而言,这场“葬礼外交”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围绕安倍国葬的诸多不同声音,实质上代表了曾经步调一致的日本社会正在逐步趋向美西方国家,走向分裂。

安倍出任首相时期,尽管坊间有不少人对安倍施政有所质疑,但在安倍政治威望和政治手腕的施压之下,日本还是按照安倍制定的路线前行:政治上紧抱美国大腿,以“价值观外交”联合澳印等国家围堵中国,推行“安倍经济学”等。

安倍去世后,日本缺乏这样一位有能力统合日本政界并有效管控质疑的政治人物。

后疫情时代,日本物价飞涨、产业供应链不稳、高龄化少子化等问题进一步加剧;国际上,继续紧绑美国战车,出力甚多却收效甚少……

随着安倍晋三的离去,生于长于战后经济成长期和冷战时代的一代日本人也在逐渐老去,而未曾沐浴“日本第一”时代荣光并经历着日本衰落的一代人,又将如何支撑日本的继续向前,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标签: 日本  中日  邦交  台湾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