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金控模式“逐鹿”市场

更新时间:2022-10-02 13:17:41作者:智慧百科

六大金控模式“逐鹿”市场

金控监管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先前“遍地开花”的金控时代已成为历史。旧世界的终结必然意味着新时代的开启。当下,央企、地方国资、民营资本等纷纷抢滩金控平台。2021年以来,央行先后受理五家企业设立金控公司的申请,如今已有三家企业将金控牌照收入囊中。纵览市面上的金控平台,虽模式各有千秋,但已逐渐形成以产业资本金控平台、地方金控平台、非银系和银行系金控平台,民营金控、互联网金控为主的六大格局。

各路资本正趋之若鹜金控牌照。

继今年3月,中信金控、北京金控拿下金控牌照后,9月18日,第三张金控牌照“花落”招商金控。除上述三家企业外,还有光大集团以及万向控股的金控牌照正在受理之中。

纵览这5家企业执掌的金控平台,其采用的金控模式各有所长。招商金控采用“金融+实业”模式,是产业资本设立金控的典型;中信集团、光大集团以及中国平安属于三大非银金融控股集团;万向则代表的是民营资本金控。

而上述三家仅是众多金控平台模式的冰山一隅。如今金控平台已逐渐形成六大格局,不仅包括产业资本控股的金控平台、地方金控平台、非银系和银行系金控平台,还包括民营金控、互联网金控两大派系。

缘何设立金控?

以明天系、安邦系、华信系等为首的“野生”金融帝国已成为历史尘埃。

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表示,央行对金融控股公司实施市场准入管理,并授权央行对金融控股公司开展市场准入管理并组织实施监管。

短短两个月后,央行发布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简称《金控办法》)于2020年11月正式实施,该办法明确规定“对于已具备设立情形且拟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应当在《金控办法》实施之日起12个月内,向央行提出申请。

这意味着未经央行批准,“非持牌类”的金融公司不得登记为金融控股公司,不得在公司名称中使用“金融控股”、“金融集团”等字样。

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之下,央行于2021年受理3家企业设立金控公司的申请,分别为中信集团、北京金控以及光大金控。

今年年初,金控公司再添新兵,万向控股和招商金控获央行受理。时至今日,金控牌照已成为三家企业的“囊中之物”,分别为中信金控、北京金控以及招商金控。

为何央企和民营企业对金控牌照趋之若鹜呢?

设立金控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发挥协同优势。以中信金控为例,目前中信集团旗下的多家金融机构股权已陆续无偿划转至中信金控,其中包括中信证券、中信银行、中信保诚人寿以及中信信托等。

发挥协同优势的密钥之一正是交叉销售。早在2018年,中信集团面向C端用户推出互联网生态协同平台“中信优享+”系统。据招商证券表示,“中信优享+”系统2021年用户量达1.39亿,为中信银行、中信证券等机构导流用户超1246万,交叉销售超62.77万单。

另一方面则有利于企业隔离风险,像招商局集团目前已形成交通物流、综合金融、城市和园区综合开发以及新产业四大领域,也就是说公司既包括实业板块又包括金融板块,两者之间需要建立“防火墙”制度以隔离风险。

此外,设立金控有利于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由于金控公司实行牌照监管,属于金融机构的范畴。《金控办法》中明确金控公司参照金融机构管理,可发行合格资本工具。此举将有助于扩充公司资本,方便为旗下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同时降低集团整体融资成本。

以央企、国资为主的金控格局

央企、国资正以新身份登上金控的舞台。

细观已获得“船票”的三家金控平台,则是采用不同的金控模式。中信金控代表的是非银金融控股集团,招商金控是产业资本设立金控的样本,北京金控则是地方金控平台的典型案例,万向控股则是民营金控的典型。

中信建投曾表示,金控公司主要以非银金融控股的金融集团、产业资本控股的金控平台、地方金控平台以及银行系的金控平台为主。

在非银金融控股的金融集团中,中信集团、光大集团以及中国平安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而三方的共同之处一方面在于基本覆盖全牌照,另一方面在于金融业务扛起业绩大旗。

以中国平安为例,其以保险起家,随后又将目光转向其他金融领域。时至今日,除保险外,其还手握多张金融牌照,包括平安证券、平安信托、平安资产管理、平安银行等诸多领域,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平安资产总额已达10.7万亿元。

其中保险业务自然是最核心的部分,为中国平安的归母净利润贡献“半壁江山”。寿险、健康险以及财险业务今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21亿元,占公司总归母净利润的比例达69%。

其次便是银行业务在除保险以外的其他业务中“崭露头角”。今年上半年该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28亿元,占集团归母总净利润的21%。

依托全牌照的优势,中国平安推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截至今年6月末,个人客户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升,有近40%的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可以算是“金控”当中交叉销售最为出色的选手。

除非银系金控平台外,银行系的金控平台也不在少数。工商银行、建行等国有大行一边从事银行业务,一边朝保险、基金、信托等非银金融业务进军,而这些非银金融业务背靠母行的渠道优势、客户资源在综合金融服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产业资本控股的金控平台典型样本当属招商金控。招商局集团在实业与金融的赋能下,截至2021年底,集团总资产已达11.47万亿元,净利润达1695亿元,稳坐央企第一的宝座。

其业务触角逐渐从实业延伸至金融业,主业为实业,但金融同时也为公司带来第二增长曲线。

今年上半年招商局集团金融业务实现净利润为733亿元。其中招商银行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招商银行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达694.2亿元,占集团金融业务净利润总额的比重高达94.7%。

与招商局集团如出一辙的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不仅涉足航空业,还加速在金融领域“开疆拓土”,旗下上市公司中航产融正是集团所属产业金融投资平台。

将时间拨回2012年,中航资本(中航产融的前身)借壳上市成功,这也意味着航空工业集团正是迈入金融业务领域。现如今,中航产融已成为金融“巨无霸”,涉足证券、信托、期货、保险经纪、产业投资等7项金融业务。据上市公司数据显示,其在2021年实现净利润为44.7亿元,为航空工业集团贡献净利润的比例为26.4%。

此外,地方金控平台模式也是金控平台主流格局之一。这类金控平台的特点则是由地方政府主导,整合区域性的优质金融资源。其中的典型代表正是首家地方金控平台北京金控,大股东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背后正是北京国资委。

相较于银行系金控平台、非银系金控平台以及产业资本设立的金控平台,地方金控平台的持牌数量相对较少。

据北京金控官网显示,北京金控拥有银行、证券、资产管理、征信等牌照。具体来看,北京金控是北京农商银行和中信建投证券的单一第一大股东;还组建北京市融资担保投资集团、北京资产管理公司和朴道征信公司,但还未涉及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

民营资本入局分羹

时至今日,在金控这场群雄逐鹿的竞争中,除央企、银行、地方政府等重磅玩家外,以实业、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民营资本也纷纷抢滩。

正如普华永道之前对金控模式的划分,不仅包括上述四类还有民营金控和互联网金控。也就是说,金控公司已形成包括央企产业集团、地方政府、民企和互联网企业金控平台,以及非银系和银行系两类金融机构控股的六大格局。

尤其在今年年初,央行受理万向控股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申请,这意味着民营企业可与产业资本、银行系以及非银行系同台竞技。

包括万向集团打造的民营金控模式通常是民营企业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收购的方式拿下金融标的从而转向金融领域。

万向集团发家于汽车零部件,业务逐渐延伸至新能源、农业以及地产等诸多领域,形成一个庞大的“万向系”。

其与金融业务的渊源早在1992年鲁伟鼎当时登上万向集团副总裁之位时便已开始。

民生人寿则是万向系金融版图中的重要一员。万向不断通过增资以及收购股权等方式坐上民生人寿第一大股东的宝座,截至2021年,据民生人寿年报显示,万向控股持有民生人寿的股份比例达37.32%。

其也是万向控股净利润的“主力军”。据民生人寿年报显示,2021年民生人寿实现合并净利润为7.1亿元,而万向控股在2021年公司债券报告中表示,公司的净利润为10.38亿元。

除民生人寿外,万向系步步为营将信托牌照也“揽入怀中”。早在2003年其受让浙江省工商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4.85%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随后浙江省工商信托更名为万向信托,目前,万向控股持有其股份的比例高达76.5%。

实则,万向控股所持牌照不止保险、信托。据万向控股2021年债券年度报告显示,其已形成保险、信托、第三方支付、金融科技四分天下的格局。

互联网企业也正逐步加入金控公司“正规军”行列之中,《金控办法》规定,具备规定设立情形的互联网企业应当依法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

腾讯、蚂蚁等互联网巨头掌控的金融牌照毫不逊色于各大央企、地方国资。其中蚂蚁靠着花呗和借呗在消金领域驰骋多年,除此之外,其还收获民营银行、网络小贷、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保险牌照。

不过从目前来看,获批金控牌照的仍是央企、国资,民营资本暂未收获金控牌照。

责任编辑 |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