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10-14 15:29:29作者:智慧百科
OK镜的镜片本身价格不菲,其佩戴周期仅为一年至一年半,由于磨损等原因到期便需重新验配。因此,8岁的孩子一年的费用大约在1.5万元,而要配戴至成年18岁且度数几乎不涨的前提下,仅镜片的费用就最少需要花费10万元,这还不包括护理、定期复查等费用。
作者 |曾嘉艺
编辑 |韩忠强
“一年前查出近视时,左眼125度,右眼175度,现在孩子9岁半,上周去检查,已经左眼350度右眼400度。”
宝妈张夏一年前花费8800元在某三甲医院给孩子配了角膜塑形镜(也叫OK镜),但孩子的视力仍在下滑,虽然担心OK镜的效用,她最近还是又花10800元给孩子配了新的OK镜,在张夏看来,“虽然心里发慌,但真的没有办法了。”
与张夏境遇不同的是,也有很多家长在社交平台分享孩子佩戴OK镜后控制住近视的心得。在这些分享、求助背后其实是无数家长的焦虑。10月13日是世界视力日,据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2.7%,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位列世界第一,患病人数超1亿。
在家长的近视焦虑下,各路防治近视的“神药”“神器” 层出不穷,从一副动辄三五千,与近视框架眼镜类似的近视离焦镜,再到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的哺光仪,以及资本市场较为熟悉的兴齐眼药的低浓度阿托品、欧普康视的OK镜,这些都是家长们竞相咨询的对象。
相较饱受争议、且还未在国内经过临床试验成功上市的“网红神药”低浓度阿托品,OK镜则因“让孩子在睡梦中降低近视”,戳中许多家长既不希望孩子白天戴眼镜、还能够控制近视度数增长的“痛点”。
这样的“卖点”也成就了欧普康视,作为国内“OK镜第一股”,欧普康视也是第一个获得国产OK镜牌照的公司。其更是凭借高单价、高毛利、一年一换的高复购率模式,助其股价在4年内翻了近5倍,2021年6月底公司市值曾触及967亿元的历史高点,被称为“眼科茅台”。
与资本市场的追捧相比,OK镜的爆火始终伴随质疑声音,比如价格不菲,成本几百元、出厂价一两千,终端卖到上万元;取戴不便;一年到一年半一换;效果因人而异。
在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令人不禁疑问,这门暴利生意真的OK吗?
01、OK镜背后的“暴利”
2021年欧普康视的OK镜销售量为63.45万片,毛利率高达89.66%,直追贵州茅台91.54%的毛利率。
相较于茅台,大众对于OK镜并不是很熟悉。上海新视界眼科OK镜验配医生盛沉雷介绍:“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又叫OK镜,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镜片,以改变角膜的形态,暂时、可逆性地降低近视度数,提升裸眼视力,并能够有效延缓近视发展的方法。”
目前,被证明有效的近视矫正方法有3种:屈光手术、药物干预和光学矫正(即角膜塑形镜)。其中,屈光手术只适用于18岁以上的成人;药物低浓度阿托品还未正式获批,仅部分医院自制,且药物本身含毒性、副作用大。对于青少年来说,现阶段有可能延缓近视发展的方法是佩戴角膜塑形镜。
欧普康视率先吃到了螃蟹,它自2005年成为第一家拿到产品上市批文的企业后,便一举成为这一赛道的国产龙头。
要知道我国自1998年引入OK镜,二十余年以来这一市场几乎一直是海外品牌的天下,当前国内上市的9个品牌中,仅有爱博医疗和欧普康视获得了OK镜批文,拿到了入场券,其余7个都是进口品牌。
有人认为角膜塑形镜像普通隐形眼镜一样,可以随意验配和使用,甚至使用价低质劣的仿制品。实际上,“OK镜”属于危险级别最高的医疗器械,被列为“三级医疗器械”,同属这个类别的还有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肾等。
作为有限“持证上岗”的玩家,欧普康视除了独占市场的优势,还有就是不断提价的底气。OK镜属于硬性角膜接触镜的一种,也占据着欧普康视收入的半壁江山。根据招股书,欧普康视给到经销商手里的出厂价已经从2013年的573.67元/片提高至2016年上半年的689.58元/片。根据东北证券研报,2021年欧普康视硬性角膜接触镜的出厂价已达到1083元。
而从终端价格来看,欧普康视常规OK镜梦戴维(商品名)终端售价约达到4800元-8800元/副,高端OK镜DreamVision终端售价约为6400元/片,即12800元/副。
比眼镜更贵的OK镜,除了镜片本身价格不菲,其佩戴周期仅为一年至一年半,由于磨损等原因到期便需重新验配。因此,8岁的孩子一年的费用大约在1.5万元,而要配戴至成年18岁且度数几乎不涨的前提下,仅镜片的费用就最少需要花费10万元,这还不包括护理、定期复查等费用。一瓶可以用一个月的护理液,售价就得两三百,几年就是好几千元。
虽然价格不断走高,但是根据欧普康视年报,2021年欧普康视的OK镜销量远超2012年至2015年四年销量合计的56.67万片,至今欧普康视的OK镜销量已超316万片。
这也直接带动欧普康视的营收从2015年的1.76亿元一跃至2021年的12.95亿元,净利润则从0.88亿元增长至5.92亿元。
由于普通接触镜的收入仅占比欧普康视整体收入的1.34%,按照硬性角膜接触镜的销售收入与销量估算,2017年-2019年欧普康视硬性角膜接触镜的单片平均成本价由98元/片提升至107元/片。如果按照1083元的出厂价,89.66%的毛利率,欧普康视2021年OK镜的成本仅大约为112元。
当然不仅仅是欧普康视一家的毛利率高,爱博医疗作为国产第二家获批上市的OK镜玩家,2021年毛利率也高达83.95%。国盛证券曾发布研报称,由于OK镜产品定制化、个性化的特点,以及渠道利润远大于工业端利润的现状,OK镜的出厂价一般仅为终端价格的10%-20%。
02、自称“创业不为赚钱”
如今的OK镜龙头企业欧普康视,其创始人陶悦群原本学的物理专业,可能是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潜力,转头就回国做起了角膜塑形镜。
与科研背景或者技术出身的创始人不同,陶悦群是一个非典型创业者。
他曾说,“我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成功的创业者。”从陶悦群经历来看,确实能“折腾”。从美国加州大学的工程博士到IT顾问,再到回国搞OK镜,期间还干过房地产、做过投资等等,经历十分“硬核”。
上世纪60年代生人的陶悦群,是个典型的学霸,1982年成功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后,一路读书从研究生到前往美国留学,不仅拿到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工程博士,还获得了美国国籍(于2016年恢复中国国籍)。
本来应该在工程物理实验室搞研究的陶悦群却并不“安分”,在看到90年代美国刚刚兴起的IT业后,尤其是微软、英特尔、思科和戴尔四大IT巨头的迅猛发展,陶悦群选择投身IT,成为了美国加州最早的一批注册网络工程师,并被UCLA商学院聘为资深IT顾问。
可即使转行、依旧拥有丰厚待遇的陶悦群仍感到“失落”。他曾说:“人在动荡时需要安逸,在安逸时需要挑战,我做了半辈子的学问,可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始终不知道该如何挣钱。”
这一心思促使陶悦群选择自己创业,有趣的是,同样学物理的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在1996年回国选择了互联网行业,但同样物理专业出身的陶悦群却一头扎进了OK镜赛道,于2001年回到自己的家乡安徽合肥创办了欧普康视科技公司。
实际上,推动陶悦群回国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因为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角膜塑形镜的陶悦群发现,美国的角膜塑形镜产品相对成熟,在国内却是一片空白。
2001年年国内爆发的“OK镜事件”直接促使他选择“回国”。OK镜最初是以普通商品在国内出售,但验配环节需要专业的医师,而由于缺乏医疗管理和规范性操作,加之夸大宣传和误导,监管、验配环节的层层失控,当年国内13例“OK镜”佩戴者出现严重的角膜感染,并导致严重的视力低下的轰动事件,让爆火的OK镜淡出了国内市场。
直到2005年,欧普康视研发的OK镜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注册批准上市,成为国内大陆地区首个且唯一获批的角膜塑形镜类产品,一举让陶悦群与欧普康视在业内成名,之后欧普康视更是称霸国产OK镜市场长达14年之久。直到2019年爱博医疗的OK镜获批上市才打破这一局面。
某三甲医院小儿眼科主任医师介绍,“OK镜”与我们平时常见的隐形眼镜一样,属于角膜接触镜,佩戴“OK镜”最常见的风险就是验配或使用不当导致的感染。
作为国家三类医疗器械的OK镜,对近视度数、角膜形态、泪液质量、眼表健康等都有一定的要求,须经过详细的检查才能确定是否适合配戴。检查项目包括医学验光、眼压、A超、角膜内皮计数测定、角膜地形图、裂隙灯检查等等。
在抓住了OK镜的第一红利后,陶悦群想要的不仅仅是销售OK镜,他曾说过要做“眼视光赛道里的华为”。但这条路并不容易。
03、灰色利益链
政策的严格把控,相应医师的短缺,以及供需的失衡,为OK镜赛道以及欧普康视构筑了一条深深的“护城河”,但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垄断和不为人知的灰色利益链条。
和卖手机或者做通信的基础设施不一样,“在所有的OK镜品牌面前,医师水平比产品更重要,其实不存在哪个产品更好。”一位眼科医生的科普博主谈及当前的市场环境。
当前OK镜溢价高除了政策以及监管的严格,国家对于验配机构的资质要求也很高,这也如行业资深人士老张所说,“定配机构特殊性,导致一些医院的眼科医生愿意为OK镜企业站台。”
从当前国内角膜塑形镜三大终端市场来看,公立医院占到70%左右的比例,民营仅占20%-30%,视光中心则占比较少。
而当前这一格局有望改变,原来今年6月业内有传闻称,新规将允许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进行OK镜验配。虽然新规放开了对医疗机构资质的限制,但对于医疗机构在开展角膜塑形镜方面的医师资格却更加严格了。不过这也意味着更多民营眼科医院有了进入OK镜市场的机会。
此前因为市场供需严重的失衡,有不少企业曾为了抢夺医院的眼科科室资源而触碰“红线”。
2020年7月,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起荆州市妇幼保健院眼科主任陈某受贿犯罪案例揭开了OK镜暴利背后潜藏的灰色利益链。2013年,时任荆州市妇幼保健院眼科主任陈荆生与欧普康视的代理商张某达成合作意向,由供应商给予医院销售额15%比例的利润。
之后另外两个地区的经销商为了进医院卖OK镜不断抬价,硬生生把给医院科室的提成从15%涨到了30%,最后提高至50%。最后在2017年被医院审计发现问题后终止。
而在灰色的销售利益链条之外,当前企业激烈的竞争已经摆在了台面上。今年2月,爱博医疗起诉了亨泰视觉代理的OK镜产品“迈儿康myOK”,称后者侵害公司专利权,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此事件,爱博医疗回复市界称公司处于静默期,不方便回应相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被起诉的亨泰视觉为国内医美巨头昊海生科控股的子公司。
从市场竞争的状况来看,更多还是集中在产品端,但老张表示:“当前近视防控就是产品+产品,一个不行来几个。现阶段,产品为王,什么验光,视功能这些真正重要的,前期的验配环节却很少被提起。”
实际上,角膜塑形镜不单纯只是一个商品,眼科医生认为孩子适合戴角膜塑形镜但他并不懂怎么配镜,而验配师的水平高低决定验配成功与否。验配只是视光的一个基本技能,用老张的话说:“如果都能保证真正的验光环节细致准确,相信近视的防控会变得简单的多。”
根据西南证券研报,2020年我国视光师约为6000多人,尚无法满足相应现有的视光服务需求。美国每1位视光师对应2553位近视患者,如果对标美国,我国视光师缺口为23万。据统计,美国85%的基层眼保健服务是视光师(OD)提供的。
从2018年国家将角膜塑形镜写入近视防控指南到如今可能出台的新规,都在不断规范行业的发展,而作为老牌的龙头欧普康视面临的不仅仅是新玩家的搅局,还有就是如何保持自身的成长。
2022年上半年爱博医疗营收2.73亿元,净利润1.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33%和34.68%;而欧普康视2022年上半年营收增速仅为20%,净利润更是仅同比增长0.9%,至2.58亿元。
所以即便是老牌的OK镜龙头也得承认,行业的天花板还远远没有到来,但是伴随价格居高不下、验配资质不透明等问题,未来势必会越来越“接地气”,毕竟作为与白酒、医美、眼科四大暴利行业之一的牙科已经开启了“集采”。
虽然陶悦群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靠一类产品打一辈子天下可不行”。但是公司当前九成的收入都来自硬性角膜接触镜,甚至做OK镜起家的欧普康视也开始尝试做起了牙科的业务,对此,公司承认了投资牙科,但表示:“由于疫情尚未实际推进。”
OK镜跟其他很多行业也一样,到达宽广,就得从狭窄开始。余华的小说《兄弟》后记中有一段话:“写作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
(张夏、老张为化名)
(除单独标注来源外,以上图片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