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12-23 00:39:54作者:智慧百科
见习记者 周倬睿
继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等机构自购旗下产品,真银白银表达对市场和产品的信心后,又有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入自购“大军”。
事实上,11月以来,随着债券市场大幅调整,前期表现较为稳健的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净值回撤的现象,高峰时期,一度出现超4000只产品跌破净值的“破净潮”,银行理财面对巨额赎回压力。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公司纷纷采取措施“救市”,包括通过理财公司自营资金自购旗下产品、引入险资和银行自营资金承接理财抛售的债券等等。
从上周五开始,债券二级市场出现企稳信号。利率债、同业存单、部分信用债,收益率均有较大幅度下行;此外,市场买盘活跃、出现大量成交。业内人士对此表示, 债券市场最恐慌的阶段已经过去,加之最近银行理财公司积极“自救”的行动,银行理财市场或将迎来回暖。
债券配置价值凸显
银保资金入场“抄底”
12月21日,杭银理财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表示,该公司已于近期投入近1亿自有资金认购杭银理财旗下的添益系列理财产品。杭银理财在公开信中表示,债券市场自11月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但杭银理财认为,现在债券市场配置价值凸显,性价比较高。
此外,据渠道人士消息,此前已有头部保险资管机构资金入场抄底配置债券。据该人士透露,目前保险资管机构资金“偏爱”前期在债市踩踏中被大量抛售的部分高资质信用债,而目前这类债券的收益率相比前期大量卖盘出现时已大幅下行。
12月8日,市场消息称,监管机构与部分保险公司及银行召开会议,建议对银行为应对理财产品赎回压力而卖出的债券,在符合相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部分保险公司可承接买入,另有银行建议采用自营资金承接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为应对赎回而卖出的债券。
记者向多位银行人士求证,均表示确有听到相关消息但并未收到相关通知,不过现在债券市场的配置价值已经十分突出,机构倾向于增配利率债,对于部分优质信用债也倾向于配置并持有到期、获取票息。
自购产品提振投资者信心
事实上,这并非银行理财公司首次自购旗下产品。早在今年3月时,A股大幅波动,银行理财含权产品曾遭遇大幅净值回撤,彼时,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已有出手自购产品的举动。
据统计,3月23日至4月2日,光大理财、南银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相继表示,分别投入约2亿元、5亿元、6.5亿元、10亿元、5亿元自有资金购买各自旗下理财产品。此外,招银理财还曾表示,截至今年3月25日,该公司高级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自持公司理财产品的合计金额已超过其去年薪酬的合计金额。
业内人士认为,运用自有资金购买公司产品是资管行业的常规行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等机构都曾真金白银自购旗下产品。自购产品往往发生在市场波动、产品净值回撤、投资者信心丧失之时,而自购意在提振投资者信心、安抚投资者情绪,表明资管机构用真金白银与投资者共进退的决心。
多家理财子写信安抚投资者
理财产品赎回压力有望缓释
自11月理财产品遭遇“破净潮”以来,银行理财客户大量流失,11月以来理财市场的大幅波动客观上导致了理财公司产品管理规模的缩水.据证券时报报道,截至11月末,“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行理财公司及招银、兴银、光大、平安、信银共十家理财公司的产品(仅以子公司管理口径计)管理规模约为17.1万亿元,单月缩减近6300亿元。
面对客户流失的问题,多家银行和理财子也纷纷通过公开信等形式主动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安抚投资者情绪。
据统计,至少有超过25家银行理财机构发表公开信向投资者致歉或说明净值回撤的具体原因和后续措施。其中包括招银理财、中银理财、民生理财、中邮理财、南银理财、兴银理财、杭银理财、西安银行等多家机构。
前期因“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回撤高达33%而引发市场关注的西安银行,也在近期发布的《致理财投资者的一封信》中表示,11月份以来,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地产宽松政策的出台,引发和加剧了债券市场的价格调整,债券市场资产异常出现了踩踏和过渡反应。在经历次轮调整后,债券的性价比凸显,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
中金研报指,此轮理财赎回压力是净值化转型4年以来,新产品定位与客户风险容忍度错配这一矛盾的集中释放,压力倒逼理财行业重新审视转型方向;而过去几年债市整体良好的表现掩盖了理财转型的压力。
“向前看,我们认为,理财产品赎回压力有望逐步得到缓释。一是风偏最低的理财客群或已离场,最短持有期、短期定开式理财产品的赎回压力已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二是理财机构优化产品布局,发力摊余成本法适用的产品;三是银行自营逐步入场,对于表内资金而言目前债券配置具有较高性价比;四是相比其他资管产品,理财更为靠近客户,银行财富管理渠道端发力有利于缓解负债端焦虑。” 中金研报称。
编辑:舰长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