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3-01-07 16:20:04作者:智慧百科
(原标题:中联部吹风会上,吴尊友、梁万年等回应热点问题)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昨天(6日)举行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回应热点问题。
吹风会现场 图源:中联部网站
疫情报告数据为何不准?未来将如何监测疫情?吴尊友回应热点问题
近期,关于中国新冠疫情数据统计、报告机制的问题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在1月6日中联部举行的“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专门就中国新冠疫情的分析、报告方法以及下一步我国的疫情监测机制介绍了相关情况。
“新冠疫情的统计、分析和研判是我们制定防控政策的基础,也是动态了解疫情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还是我们评价防控措施落实以后防控效果的重要方法,”吴尊友表示,中国一直在开展新冠疫情的统计、分析和研判工作。
吴尊友介绍,2020年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时,我们建立了新冠诊断的标准,确定了诊断的方法和统计分析报告的方法,疫情统计、分析数据从无到有。而在武汉新冠疫情控制以后,直至去年12月份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这一阶段我国的新冠疫情主要由境外输入引起,对每一起疫情,我们都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在短时间内扑灭。
“在应对这些疫情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大规模的核酸检测,较小的疫情我们逐步的按照传播链的方式去开展核酸检测,对于较大的疫情,我们几乎也能够发现所有的感染者并进行诊断、管理,所以这段时间疫情统计采用的就是计数的方法,我们对疫情掌握得非常准确。”吴尊友称。
而在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后,许多民众反映目前每日报告的数据和民众感受到的数据有差别。对此,吴尊友解释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按照行政区域开展的核酸筛查方式,而主要采取对重点人群、重点机构进行核酸检测,以及其他人员愿检尽检的方式,这样就使得我们检测的人数以及最终报告的感染人数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许多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者,自行在家开展抗原检测,即便检测结果呈阳性也不再上报,而是自行居家治疗,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就造成了现在每日报告的数据和实际感染数据有一些出入。
资料图
而在防控方案优化后,特别是1月8号对新冠将实行“乙类乙管”后,我们又将如何做好疫情的监测工作?吴尊友表示,为及时、动态掌握疫情变化和发展的趋势,科学研判、预测疫情的流行规模、强度和时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制定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指导全国疫情监测。下一步将继续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为主体,各个医疗机构监测、报告病例,同时还将开展多种形式的监测,例如在全国已经设立了500多个流感哨点监测医院,还可以在一些重点机构,例如养老院、福利院、精神病医院、学校等特殊场所开展监测,也可以对水环境进行监测。
“这个阶段我们将主要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同时采取多种统计方法并用来掌握情况。这也是过去几年欧美国家和现在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方法,”吴尊友称。
此外,吴尊友还介绍称,从2020年开始,过去三年,我们对一些重要病例都进行了毒株的分离,监测,及时了解变异株在传染性、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等重要生物学特征方面的变化,而且这些数据也都向社会及时公布。
为何说防控措施调整是主动的?梁万年介绍措施调整思路
近期,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引发全球广泛关注,在1月6日中联部举行的“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上,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就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向多国大使、驻华高级外交官介绍相关情况。梁万年再次表示,当前中国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优化调整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中国一直在关注病毒和疾病的变化情况,寻找最佳的防控方案和治疗方案。
“应该说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一直在密切关注病毒和疾病的变化,边防控,边调整,边加强能力建设,一直在研究防控策略、措施的调整条件,持续因时因势动态优化防控具体措施,这符合疫情防控的逻辑和基本思路,”梁万年强调,当前中国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优化调整是主动优化,而不是被动的,是针对当前我国主要流行病毒变异株的特点,疫情的流行特征,通过对国内的疫情形势动态的研判,对现行防控措施成效的评价,特别是对实施“二十条”,“新十条”等优化措施以来,地方的一些有益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所做出的一种决定。
梁万年指出,优化防控措施,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株流行的新特点,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使疫情防控更具可操作性,也更具针对性。也能更有效地利用好相关资源,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日常的医疗卫生需求,实现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坚持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和策略,这是我国疫情防控的几条重要的经验,”梁万年认为,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和毒力明显在减弱,中国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明显提升。我国的疫情防控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这次的优化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具体实践,是防控政策持续优化的举措。通过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加强药物和医疗资源的配置,将为进一步提升防控能力,为最终战胜疫情,提供条件和保障。
梁万年介绍,当前我国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医疗救治,把防重症、防死亡,防医疗挤兑放在优先的位置。二是加强疫苗的接种,特别是对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种,进一步提升接种覆盖率。三是加强药物的研发、生产、供应,确保老百姓的用药需求。四是密切关注病原体的变异,持续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特别是有关病毒的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的变化。五是持续优化完善医疗救治方案、防控方案,进行相应的资源准备。六是把基层救治、基层防控及基层的能力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七是强化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机构的防护,特别是对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托育机构等人群密集的场所,要采取适度的社会公共卫生措施。八是加强公众的宣传教育和沟通,政府、部门、单位、个人要形成防控的合力。
中国迎战感染高峰准备情况如何?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公布关键数据
1月6日,中联部在京举行“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向全球各国介绍当下中国疫情防控的相关情况。包括30多位大使、临时代办在内的130多个国家的驻华高级外交官出席本次吹风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详细介绍了中国应对新冠病毒感染医疗资源的准备情况和医疗救治工作的有关情况。
焦雅辉介绍,目前中国各地的疫情总体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受前期疫情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地迎来疫情流行高峰的时间会有所差别。目前,全国多数的省份和城市正在度过感染高峰,新冠相关重症发病人数持续增加。随着全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加上春运和春节假期人员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会有部分地方迎来疫情快速上升、城市和农村同时出现感染率增长的局面,医疗救治任务仍然面临挑战。
焦雅辉表示,我国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目标,紧盯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从以下几个方面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一是刻不容缓做好医疗资源准备。实现了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截至目前,中国已开设发热门诊(诊室)近5.7万个,其中二级以上医院1.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1万个。进一步优化了诊疗区域布局和患者就医流程,最大限度提升发热门诊效率。北京、浙江、江苏等地利用方舱医院、体育馆、核酸采样亭等,改造成临时发热门诊,极大的缓解供需矛盾。
“我们迅速升级改造,保证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的床位充足。截至2023年1月4号,全国共有新冠肺炎定点医院1310家,床位58.8万张,亚定点医院1539家,床位83.4万张,其中重症床位分别为6.1万张和6万张。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在院患者分别是18.4万和4.5万,床位使用率分别是31.3%和5.4%。”焦雅辉介绍道。
资料图 图源:楚天都市报
“我们加快提质扩容,做好重症医疗资源准备。截至2023年1月5日,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21.6万张,重症医学医师12.8万人,重症专业护士33.3万人,储备可转换重症医学床位13.5万张,医师13.7万人,护士26万人。目前全国二级以上医院重症床位的使用率约为80%左右。我们做好救治设备准备,确保随时可用。截至2023年1月5号,中国共有血液透析单元17.5万个、床旁血滤机2.5万台、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2857台、有创呼吸机14.5万台,无创呼吸机9.8万台,监护仪119.8万台,高流量吸氧仪6.9万台。”焦雅辉称。
二是要实现“关口前移”,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相关工作。要加强农村地区医疗服务,发挥县医院的县域龙头作用,依托县域医共体,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传染病科扩容和能力提升。建立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机制,畅通市县之间转诊绿色通道,通过驻点指导、远程医疗、巡回医疗等形式,指导医疗救治。
“我们加强儿童、老年人医疗救治。依托医联体,构建新冠病毒感染分级诊疗服务网络,基层全面开展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加强健康监测。截至目前,完成了1.9亿65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分类,建立三级综合医院分片包干责任制,发挥三级医院的兜底保障作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福利机构建立对口服务的机制。我们加强120急救指挥调度,做好急救车辆准备,重点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扩容120电话坐席,组织医疗机构开通24小时线上咨询服务,满足患者急救咨询服务需求。我们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医疗,根据诊疗方案以及居家治疗指南,对出现新冠症状的患者开具相应处方,通过线下第三方配送提供相应的药品等等,”焦雅辉称。
三是加强重症救治,全力提高救治成功率。构建新冠病毒感染分级诊疗模式,紧盯各类重症高危人群,早发现、早转诊、早治疗,防止轻症转重症。全面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严格落实诊疗方案,规范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医疗救治,强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诊疗的规范化、同质化水平,充分发挥三级医院医疗救治兜底作用,24小时内完成当日急诊留观患者“清零”。充分发挥国家、省、地市专家组的作用,通过网络会诊,实地巡诊等多种形式,尽可能提高救治效果。
“总体来看,中国在短时间内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现了平急转换,当前的床位和设备资源能够满足医疗救治的需要,我们也将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继续加强监测,因地制宜改造和扩容相应的资源,保障人民群众就医的需求。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智慧取得新阶段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在中国境内的各国公民都能够获得与中国公民一致平等的医疗服务,我们也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外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医疗服务工作。”焦雅辉表示。
刘清泉:中医药在新冠救治过程中发挥三大重要作用
“应该说经过三年的疫情防控,我们已经形成了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中国方案。中药在整个疫情的防控和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月6日中联部举行的“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向130多个国家的驻华高级外交官介绍了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刘清泉介绍称,中医药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可以采用中医药对新冠患者进行分层干预,当前正处于流感和新冠交织的时期,针对这种情况,中医药可以发挥作用,中药药物便于推广和使用,对于居家治疗的感染者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这对减轻医疗资源的挤兑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二,对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明显缩短病毒的清除时间,同时也缩短了住院的时间,缓解临床症状,对于有可能转重的患者可以进行早期的重要干预,以降低重症率,对于重型和危重型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救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阻断或减缓重症向危重症的发展,对于减少病亡率发挥很好的作用。这些疗效在去年3月份世卫组织中医药救治专家评估会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第三,中医院对于患者康复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患者都有亲身体会,核酸转阴后,可能还有比较强的乏力、咳嗽、出汗等症状。中医药可以发挥整体调节的作用,有效缓解这些病症。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刘清泉表示,在新阶段中医药将主要做好“两个准备,一个机制。”
第一个准备就是药物准备。目前,我们正在指导全国各地做好相关的中成药和中药药材的储备。同时,国家中药管理局印发了新冠病毒感染居家中医干预的指引,在指引中推荐了70种中成药物,可以给居家群众提供有效的治疗。允许中药制剂在相关的医疗机构之间可以很好的调节使用,千方百计地扩大中医药供给力度。
第二是医疗储备和迅速扩大中医药救治的资源,加强中医医院的发热门诊、急诊、肺病科和ICU等科室的建设。目前全国二级以上的中医医院都设置了发热门诊,扩充了ICU,同时开展医疗救治的培训,加强重症救治的力量。各中医医院还积极的开展了互联网诊疗工作,对于缓解救治压力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还统筹使用设施和调配医护人员,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在机制建设上,我们强化了重症救治中西医结合的机制,要求进一步完善“有团队、有机制、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救治模式。我们各地的救治专家组也进一步的充实了中医的力量,进行重症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救治巡诊指导,要求各级中医医院在医疗救治过程中,要建立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协同的机制,共同参与患者的诊疗决策,同时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和儿童中的救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