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从四个细节,看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

更新时间:2022-11-15 08:10:46作者:智慧百科

「记者观察」从四个细节,看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环球时报》赴巴厘岛记者注意到,这次会晤中的多个细节向世界传递出复杂但重要的信号。

细节一:时间安排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这次中美元首会晤被安排在本届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开幕的前一天,而非像大部分双边会晤一样被安排在多边峰会召开期间。



“共同复苏、强劲复苏”的峰会主题标语出现在G20会场多处。图源:reuters

有熟悉国际事务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中美关系是G20“核心中的核心”。这样的时间安排,或旨在向本届G20峰会、担忧中美彻底走向对抗的国际社会以及面临巨大挑战的全球经济传递出积极信号。

细节二:拜登的“准时”

根据白宫此前公布的日程表,中美元首会晤定于14日当天下午5:30举行。《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当天拜登车队抵达会场的时间是下午5点23分,非常准时。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此前报道,拜登并不是一个“准时的人”,迟到20分钟是“标配”。拜登在这次会晤中的“准时”也显示出,尽管中美关系陷入日益激烈的大国竞争,但华盛顿依然不得不对这场会晤抱以足够的尊重与重视,中美关系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细节三:地点安排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此次会晤的地点是中方代表团驻地。从外交礼节上来看,东道主一般被认为是相对占据“优势”的一方。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这次会晤系美方主动提出。结合美国国内政治背景来看,无论在俄乌问题上,还是在气候问题上,民主党政府都有寻求同中国沟通的意愿。


会面现场

细节四:特殊而重要的背景

此次中美巴厘岛会晤创造多个“首次”——它是中美两国元首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近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拜登就任总统以来两国元首的首次面对面会晤,中美完成各自国内重大政治议程之后的首次会晤,以及佩洛西窜台事件后中美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赴印尼巴厘岛特派记者 白云怡 王聪

延伸阅读

媒体:中美元首会晤的意义 已超越双边关系范畴

直新闻:在G20峰会开幕之前,中美元首在印尼举行双边会晤,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中美两国元首在参加G20峰会这一多边会晤之际举行双边会晤,这在以往的外交活动中是常规安排,但是这次中美元首会晤备受关注,而且是在峰会开幕之前,足以显示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元首会晤的迫切性,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福祉,也关系到世界的发展,也会影响G20峰会的气氛,甚至最后的成果。

首先,从时机来看,中美元首会晤远远不是多边外交场合中双边会晤这么简单了,这次中美元首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近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是拜登就任总统以来两国元首的首次面对面会晤,是中美完成各自国内重大政治议程之后的首次会晤,也是佩洛西窜台后中美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这么多“首次”意味着中美元首面对面会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中美元首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了多次交流和沟通,但是,从外交沟通的效果来说,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还是最有效和不可替代的方式。除此之外,中美两国元首此次会晤算是重逢,在此之前,彼此就相处过比较长时间,彼此的了解也是非常深入的,因此,可以期待,两国元首此次面对面会晤能够就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坦率、深入的沟通,也会取得具有建设性的成果和共识。

其次,元首会晤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两国巴厘岛峰会有望给中美关系提供一个止跌回升的机会,尤其是在今年8月佩洛西窜访台湾之后,中美两国、两军之间的诸多沟通渠道受到严重冲击。在之前两国元首视频会晤中曾经就一系列重要合作领域达成了共识,也责成工作层加以推进,恢复两国之间在宏观经济、气候等领域的常态沟通机制是值得期待的。此外,两国元首面对面会晤的最大看点或许是为中美关系再定调,再把舵,保持中美关系战略框架的稳定,防止两国关系偏航失速,美方也提前透露说希望于中方在“红线”的问题上达成一些共识,大国之间彼此了解和确认对方的红线和底线是防止战略误判的关键所在。

最后,本次G20峰会是在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和风险之下召开的,中美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大国,通过深入坦诚的交流,确认面临的共同的挑战和威胁,谋划合作的目标和路径,无疑是为G20以及全球政治经济治理体系注入了稳定性力量。国际秩序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中美两国元首的会晤已经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而具有了重启和重构国际秩序的含义。



资料图

直新闻:对于中美元首会晤,外界也有很多期待,拜登也提出,他寻求的不是冲突,您认为“习拜会”将对中美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中美关系的确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节点上,事实上,从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政策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调整和转折,到拜登上台之后以及最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出台,大体上可以看到,美国对华政策以竞争为主,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频频触碰中美关系的底线,出现了比较明显和激烈的对抗。中方对于中美关系的态度是一贯和明确的,那就是寻求与美国发展“和平共处、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双边关系,习近平主席几次与拜登总统的视频会晤中都清晰表述了中方的立场和目标。寻找中美关系的新基础和纽带,确认中美关系“和平共处”的性质,管控分歧,防止大国政治的悲剧,我想这是此次巴厘岛会晤中双方共同的话题和目标。

地缘政治矛盾和冲突凸显,俄乌冲突还没有结束,中美关系一直被各路理论家以各种理论进行解释和预测,尤其是名目繁多的“陷阱论”,而中美关系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证了这些“陷阱论”,中美关系虽然遇到了一系列挑战,但是大国政治的悲剧不是在中美之间发生的,而是在广义的西方世界内,或者说是欧洲国际体系之内,这足以说明,美国或者西方用自己历史经验总结出来的理论无法去认识中国,也就不能正确审视和发展中美关系。二战结束以来,一直操盘于欧亚大陆棋局的美国,尤其是从从冷战期间就活跃于美国外交舞台的拜登总统应该换个思路来和中国打交道了。中美关系不仅关系到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也是全球安全体系的支柱力量,相信中美元首面对面会晤,也会去探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问题,为未来国际秩序奠定基础。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政府一直在经济、贸易和技术上对中国进行打压,将很多中国企业列入了实体清单,脱钩、断链,不仅给中美经济合作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影响到全球经济发展的预期。拜登政府在高技术产业方面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拉拢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产业小圈子,破坏了过去几十年来形成的全球化经济秩序。中国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在增强自身产业实力和技术创新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尤其是面向东盟和欧盟的开放,与美国不是正面竞争,而是迂回竞争,最大程度避免经济冷战和平行市场,中美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体现为国际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能够争取到多少合作伙伴,做大全球市场的蛋糕。


资料图

当然,巴厘岛会晤不可回避的就是台湾问题,这是关系到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美国政府口头上“坚持一个中国”,但是在掏空和虚化一个中国。拜登总统提出要建立中美竞争的“篱笆墙”,我想,台湾问题就是中美关系的红线,美国信守一个中国原则,中美关系就有了一个牢靠的“篱笆墙”。这也是中美重建战略外交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国际社会也希望中美巴厘岛会晤之后能够开启中美关系的新阶段。

作者丨孙兴杰,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本文标签: 巴厘岛  拜登  细节  中美关系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