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5-25 11:01:15作者:佚名
(原标题:刘宗义:印度又嗅到了遏制中国的“天赐良机”)
【导读】炒作“中国债务陷阱”论,拉拢南亚中小国家,密切与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的经济合作……近来,印度在国际地缘政治舞台上颇为活跃。在挖掘自身发展机遇的同时,其对中国的遏制野心也逐渐图穷匕见。
我们该如何审视印度当下的对华战略?围绕相关问题,观察者网专访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
观察者网:5月11日,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李极明会见孟加拉国外长莫门,双方再次共同确认,在孟加拉国不存在所谓的“中国债务陷阱”。近来,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出现政治经济波动,而印度方面一直在炒作“中国债务陷阱”论。这套老调重弹的宣传在南亚还有市场吗?
刘宗义:这种叙事在印度国内是很有市场的,是印度和西方世界针对中国的舆论信息战的一部分。在这个问题上,印度甚至发挥着非常恶劣的引导性作用,因为“债务帝国主义”这个词就是印度学者布拉玛·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发明的。他这篇文章出来之后在西方大肆传播,然后就引领了西方用“债务陷阱”抹黑“一带一路”的舆论风潮。
在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这套话语也有一定的市场。因为他们国内的一些知识分子长期受到西方的影响,所以他们对于西方的舆论往往不加辨,或者他们国内的一些人就是拿着美西方的钱专门从事破坏中国与他们国家关系的。
尼泊尔的情况就非常明显。尼泊尔境内的大媒体基本上都被西方收买了,据说索罗斯基金会花了很多钱在尼泊尔境内进行运作。所以前段时间在尼泊尔是否批准“千年挑战计划”协议(MCC)的问题上,尼泊尔境内的媒体要么不说话,要么就是向着美国。
实际上,这种舆论在孟加拉国也存在,但与斯里兰卡等国完全不同的是,它现在不存在债务危机的问题。孟加拉国现在外债占GDP的比例大概在13%—14%,而债台高筑的斯里兰卡在2021年外债占GDP的比例就达到119%。在斯里兰卡的对外债务中,中国只占9%左右,比日本少。
并且孟加拉国近年来在南亚国家当中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去年它的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超过了印度。取得这样的成绩,原因在于孟加拉国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产业,就是成衣制造业。
而且孟加拉国政局相对比较稳定,国内两大政党在推行经济开放的问题上,立场是一致的。不论哪个党上台,政策都不遗余力地推进对外开放,政策的连贯性非常强。这也区别于其他南亚国家,比如像巴基斯坦在执政力量更迭之后,政策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动。另外,孟加拉国国内宗教极端化问题也不严重,他们一直坚持世俗化的倾向,这也是一种发展优势。
在新冠疫情、美国加息以及俄乌冲突等因素的叠加下,孟加拉国的相对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所以它没有面临像其他南亚国家那么严重的债务危机。
5月9日,欧洲《现代外交》网站(ModernDiplomacy.Eu)刊登一篇题为《中国为孟加拉国实现电力全覆盖做出贡献》的文章。
观察者网:斯里兰卡总理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在16日的电视讲话中说到:“今天,财政部想要找100万美元都是一项挑战。”为什么斯里兰卡会面临如此严重的债务危机、财政危机?
刘宗义:对于南亚国家而言,债务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生产型债务,另一种是消费型债务。两者截然不同。像孟加拉国的债务基本上是生产型的,并且它能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就是说它的债务可以用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出口创汇,这样就有相对充裕的资金偿还债务,然后还有盈余,再不断实现积累。
现在斯里兰卡的情况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个案。从马欣达-拉贾帕克萨政府以来,斯里兰卡借的债务主要用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对经济发展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在拉贾帕克萨执政时期,斯里兰卡的经济发展也是相当好的。但是近两年其国内财政出现了严重问题,斯里兰卡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它又是个福利国家。在教育和医疗上,民众是不需要掏钱的,它的财政常年入不敷出,所以在当前的情况下就对其财政造成了非常大的负担。
在疫情、美国加息和俄乌冲突的影响下,其支柱产业旅游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海外劳工汇款严重缩水,货币贬值,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等因素叠加。再加上其国内出现了政策失误,比如推行减税,再一个是农业政策上的失误,要求农民全部采用有机肥料,结果对茶叶和稻米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下降。多重因素作用之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集中爆发。
观察者网:除了信息舆论战之外,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在邻国优先的外交政策下频频向周边国家抛出经济“橄榄枝”。而近来在美国的加持下,印度拉拢南亚中小国家、与中国加强竞争的姿态也更加明确。近期莫迪访问尼泊尔,也强调了要加强两国互联互通。给外界的感觉是,印度想进一步抗衡“一带一路”的“五通”构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实践。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宗义:从中国的立场上说,无论是哪个国家推进地区互联互通,我们都是欢迎的。特别是硬件上的互联互通,这对于南亚发展中国家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些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基础设施,缺乏互联互通。
对于尼泊尔这种纯粹的内陆国家,它特别需要公路、铁路、电网这些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它大量的生产生活物资都需要进口,印度是它一个主要的进口方向,尼泊尔对印度的经济依赖度达到65%以上,尼泊尔与第三国贸易进出口货物的约98%要经过印度。燃油等一些关键商品供应,尼泊尔几乎百分之百依赖印度。但印度一直把这种经济依赖作为控制尼泊尔的手段,这是问题所在。
过去印度在与尼泊尔的互联互通方面做得非常差。所以印度如果确实能够采取一些措施,推动印度尼泊尔之间公路铁路的建设,让尼泊尔在进出口上更加便利,中国是非常欢迎的。因为我们也在和尼泊尔搞互联互通,我们也希望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互联互通设施得到提升,日后可以推动“中尼印”经济走廊的建设。
但是我觉得印度搞的一些项目可能更加倾向于收买尼泊尔的人心,而并不是为尼泊尔老百姓带来多大的好处。印度所谓的“互联互通”可能更强调的是人心的联通,更多是通过项目来拉拢尼泊尔那些亲印人士,直接向这些人派发利益,让他们对印度增加更多的认同。
我们看到过去一些年印度推进的一些互联互通项目,包括与日本一起推动的亚非增长走廊,很多都是注重做人的工作,相对来说,在培养亲印人士方面,他下的精力更大。
当地时间5月16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蓝毗尼,尼泊尔总理德乌帕前往迎接 图源:德乌帕推特。
观察者网:除了期望周边国家在中印之间选边站队外,印度也与日本、欧洲积极展开对话。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的时候,印度一度想撬动中国在世界供应链、产业链中的地位。眼下印度似乎又有类似的动作,同时还与日本形成了更紧密的合作。当然在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下,印度确实获得了一些政治和经济收益。比如据外媒统计,在刚刚过去的四月,印度成了俄罗斯石油最大的国际买家,同时也加大了对欧石油出口。印度国内也在宣传,当前是印度的经济和战略机遇期。您怎么看这种判断?眼下的形势是否对印度而言是一种“利好态势”?
刘宗义:日本和印度一直非常注重产业上的合作。日本对于印度的投入力度也是非常大的,多年以前日本就帮助印度搞德里到孟买的金色走廊,建设基础设施和产业带,因为日本希望能够把印度打造成另一个像中国一样的市场,促进印度的经济增长,进而牵制中国。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他们利用QUAD+平台也在讨论如何建设一个能够替代中国的、更有弹性的供应链。
日本政府对本国企业提出“中国+1”方案,在中国之外至少还要选一个国家,建设一条供应链。这样万一中国发生什么事情的话,日本的供应链、产业链不至于断绝。
在中美贸易战一开始,印度就认为它的机会来了,推出很多优惠政策,游说在中国的美西方跨国公司将他们的产业链条从中国转移到印度。现在印度方面认为美国和日本已经认识到对于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依赖过深,所以他们要极力改变现状。
印度之所以积极参与美国的印太战略,实际上是要实现自己的印太海洋战略,也就是它的大国崛起战略。在此过程中,它需要美国、日本的配合和帮助,在遏制中国的过程中来实现自己的大国崛起,实现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从中国向印度的转移。
新冠疫情在中国武汉发生时,印度认为是“天赐良机”,所以加勒万冲突之后借机疯狂推动经济“去中国化”。但是印度推行了两年多这样的战略,没什么效果,至少在今年之前效果还是不明显。但眼下中国的疫情,让印度觉得再度得到了承接产业转移的良机,因为印度宣称自己已经走出了新冠疫情,而中国因为疫情受到了很大影响。印度觉得今后十年是印度的经济机遇期,他们在国内大肆宣传,也在向世界宣传。
当地时间3月19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印度总理莫迪展开会谈。图自NHK
另外一个机会是俄乌冲突带来的。因为西方认为中国事先知道普京对乌发起军事行动的计划,认为中国和俄罗斯是站在一起的。他们也在积极引导世界舆论让各国民众相信这一点。
这让印度嗅到了机遇的气息。当然在俄乌冲突爆发之时,印度非常担心。他们担心这个冲突会造成美国对印太战略的注意力减弱,把它在印太地区的投入转向欧洲,然后剩下印度和中国单独对抗。印度战略界认为,这对于印度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印度积极和日本、澳大利亚这些国家进行双边和小多边合作,拉住美国。印度一些战略家一个劲儿劝说美国,不能因为俄乌冲突而减少对中国的注意,提醒美国人,中国才是你们最大的敌人。所以印度现在更加强了跟日本、澳大利亚的经贸合作,增强彼此之间的经济联通性和供应链韧性。同时拉住美国,不让美国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欧洲。
另外,印度也在和欧洲国家积极协调。一方面,欧洲国家希望印度改变自身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不要再拼命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另一方面,他们希望与印度合作在所谓“印太”地区发挥作用,所以很多欧洲国家的领导人纷纷跑到印度进行访问。然后莫迪也积极地出访欧洲,双方在短期内进行了密集的互动。
一方面莫迪要向欧洲国家当面解释,为什么印度在俄乌问题上要采取一种比较中立的立场,因为他们在武器方面对俄罗斯有严重的依赖,因为有“中国威胁”的存在。另一方面,他也想借此机会劝说德国等国家把它在印太地区的投资和技术,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帮助印度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中心,替代中国。
我们可以看到近期莫迪访问德国、法国、北欧国家,很多协议都是围绕这些国家的先进技术,比如氢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等等,然后还有一些国防军备方面的先进技术,这是要加大力度逐步减少对俄罗斯的武器进口依赖。
印度是与中国有历史和领土边界纠纷的邻国,地理上处于扼制印度洋航道的关键位置,它是一个新型经济体,仅次于于中国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印度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它在当前整个国际体系中的位置,使它成为各方拉拢的对象。
据说猪在风口上也能飞起来,不知道风口上的大象能不能飞起来。现在印度在中印边境上依然是咄咄逼人的态势,仍然希望能够借中印边境对峙这些议题来挑动国际舆论,一方面减轻自己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压力,同时让西方相信它在牵制和遏制中国方面能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印度还想利用金砖国家峰会将要在中国召开向中国施压,获得切实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