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3-01-12 09:38:06作者:智慧百科
导读:以“阿米尼之死”为导火索的伊朗全国性示威已持续四个多月。自去年9月起,负责执行法案的道德警察部门一度放宽执法,而今年初,当局表示其容忍度已开始降低,警方警告,女性即使在车内也需要佩戴头巾。 1月10日,伊朗梅尔通讯社称,总检察长已发布命令,下令警察“严惩任何违反头巾规定的行为”;此外法院也要对违法者判处罚款和额外处罚,如流放、禁止从事特定职业和关闭工作场所等。 伊朗头巾示威最终将如何收场?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声称要对该国的“文化体系进行革命性的重建”,如何理解其中含义?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上海社科院宗教所宗教学研究室主任邱文平作出以下解读。
观察者网: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去年12月公开表态,要对该国的“文化体系进行革命性的重建”,消除各领域文化的弱点。他指出,伊斯兰革命深刻改变了伊朗政治、文化、社会基础和思想观点,将虚假的“西方主义”文化转变为了“反抗西方”文化,将“自私和名誉”的文化转变为“牺牲和无私”的文化,而现在伊朗伊斯兰革命的“积极精神”正受到各种因素的破坏。如何理解哈梅内伊这个讲话?是否意味着伊朗伊斯兰革命精神的新转向,到底是会加强伊斯兰文化还是呼应民众诉求?
邱文平: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不要西方,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的政教合一的政权。如果我们跳出西方制度的优越性,用开放的眼光看待伊朗,就会发现伊朗其实一直在构建伊斯兰什叶派的“文明型国家”。
伊斯兰教法是伊朗的宪法根基,是一切政治行为的理论根源,也是一整套指导生活的伦理规则。所以,哈梅内伊的讲话只是要对政府和宗教执法部门僵化的宗教执法作出修正,以一种更加柔性的、温和的、能被年轻人所接受的方式加强伊斯兰文化的价值观,绝非伊斯兰革命精神的转向。
当地时间2023年1月4日,伊朗德黑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中)会见伊朗女性。图源:视觉中国
伊朗现在处于十分艰难的处境,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严重影响了伊朗人民的生计,伊朗出生率很高,年轻人失业率高、收入很低,加之各种权力部门的寻租,导致民怨沸腾。
内外势力借助“头巾风波”对伊朗发难,加剧了事态的复杂性,适当的改革是必须的,否则不足以平息民愤,僵化的制度修正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观察者网:哈梅内伊称伊朗伊斯兰革命是“反抗西方”的文化,但也可以看到伊朗国内也有相当一部分亲西方的势力,怎么理解其国内这种分裂的情况?
邱文平:伊朗在“伊斯兰革命”之前,曾经是中东地区最西方化的国家。但是西方化的恶果也很快体现,传统的伊斯兰教中好的一面遭到抛弃,社会秩序随之失序,现代性崇拜金钱、欲望和物质主义的弊病遭到传统穆斯林的极大厌恶。加之主权丧失,资源被西方所控制掠夺,西方的代理人和屈膝投降的王室最终被霍梅尼所颠覆。
“反抗西方”的目的是要恢复“本土”文明,这种以教法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曾经历经千年,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与时俱进地让年轻人接受,就是一个高难度挑战了。年轻人必然反抗一切规训,尤其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美西方的全面经济制裁就是要加剧民众不满,同时“头巾风波”发酵地如此剧烈,背后有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推波助澜,企图通过舆论霸权在伊朗挑起“颜色革命”。
伊朗内外交困,处于比较艰难的处境,但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梦想不付出代价怎么可能成功。伊朗和中国的25年协议,与俄罗斯积极互动,都是他们在寻找突破口。
观察者网:有伊朗媒体1月2日称,当地警方已恢复衣着警告。1月10日,伊朗梅尔通讯社也表示,总检察长已发布命令,“严惩任何违反头巾规定的行为”。而自2022年9月暴发示威以来,多名妇女未佩戴头巾,但未遭道德警察拦截。此前有论调认为,伊朗会重审头巾法案,包括放松道德警察管制,您认为这场示威最终会如何收场?能否动摇神权政府的权威,还是像以往油价抗议那样不了了之?
邱文平:在观察一段时间之后,伊朗政府应该是觉得头巾事件热度降低了,宗教执法的力度会逐步恢复。重审头巾法案没有可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国名就说明伊朗是个教法治国的国家,头巾禁令是伊斯兰教法古已有之的规定,取消禁令就相当于否认伊斯兰法。
当然,道德警察的执法可能会做出一定人性化的改革,年轻人的躁动必须对以安抚。这场示威不会从根本上动摇神权政府的权威,但如果经济不见好转,外部制裁一直延续,伊朗的处境会越来越艰难。毕竟,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西方和阿拉伯世界是非常辛苦的,但伊朗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跋涉了几十年,在这一点上令人感佩。
观察者网:去年多家媒体传出伊朗最高领袖—什叶派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健康状况问题,但伊朗当局迅速辟谣,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伊朗未来政局的影响?
邱文平:影响不会很大,伊朗政府之上的宗教委员会是由众多德高望重的阿亚图拉(对伊斯兰什叶派高级神职人员的尊称)构成的,神权的至高无上是受到神职全体集体决策保护的,不会因为哈梅内伊个人的去留而发生巨变。何况,哈梅内伊本人因为长期从事行政事务,在什叶派神职体系中地位并非最高,在教内有时需要更加强硬才能获得支持。
观察者网:正如您前面所说,伊朗的外部国际环境非常艰难,目前仍面临制裁,伊朗核协议的重新谈判也一直没有进展,伊朗外长12月20日表示,只要尊重德黑兰方面的底线,伊朗就会再次重返核协议,而美国拜登却在视频片段中表示“协议已死“;欧盟表示将继续与伊朗在约旦就核协议开展工作,以色列也希望美国回到谈判桌,如何看待各方在伊核协议中的不同目的?
邱文平:对世界主要国家而言,伊朗拥有核武器风险实在太大。伊朗想拥核难度也确实太高,伊核协议是大家都想达成的协议。特朗普贸然撕毁伊核协议实际上是相当不理智的行为,是为了美国的短期利益而牺牲国际安全的不负责行为。
伊朗外长:伊核谈判达成协议的窗口“不会永远敞开”。图源:视觉中国
欧盟、俄罗斯和中国都支持继续回到伊核协议,以色列当然也赞同,没有核武器的伊朗不见得能打过以色列。
美国基于其操控油气价格的算计,对世界储油量最大的委内瑞纳和伊朗的打压不会停止,所以拜登对于达成伊核协议、让伊朗回归国际社会的兴趣不大,他更想通过策动颜色革命,一劳永逸地解决伊朗。
观察者网:谈到以色列,自从内塔尼亚胡在2022年11月以色列选举再次掌权后,威胁和恐吓言论又随之出现,有时是为了阻止德黑兰获得核武器,有时是为了对伊朗发动军事行动。在伊朗保守派与以色列极右翼相互针对的情况下,未来地区局势可能出现哪些变化?伊朗政府会对此做出哪些反应?
邱文平:他们双方嘴炮互轰了几十年,之后还会继续延续下去。以色列对伊朗的最大的忌惮是伊朗发展核武器,这是以色列绝不能接受的。因为伊朗一旦拥有核武器,实际丢在以色列头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随着以色列极右翼上台,因为伊斯兰世界的分裂和混乱,在中东地区诉诸武力的可能性也在加大。但是伊朗和以色列并不接壤,现阶段最大的可能还是叙利亚发生战而不宣的的缠斗。后续的发展主要是看美国的中东政策变化。
观察者网:前段时间,伊朗官员就中国与海合会联合声明涉及领土争议的内容提出不满;在与中东的交往中,恐怕经常会触及到伊斯兰世界内部起伏不定的情绪和不断变化的利益,中国应如何权衡?
邱文平:中国一直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冲突从未停息的中东地区,这种美好的愿景是大家都认可的,但落在实处是十分艰难的。因为中东地区长期处于丛林社会状态,秉承的是“弱肉强食”的法则。但随着中国实力的强大和介入,中东国家开始认真思考中国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我们都注意到伊朗对中方申明的反应,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伊朗在去年底的“海湾安全峰会”上,响应了中方提出的“支持海合会国家同伊朗改善关系”的建议,伊朗和沙特间的僵硬关系有了松动迹象。
中东地区历来是大国斗兽场,和平从来不易。中国和中东地区从无恩怨,和各方关系良好,居中调停,很多冲突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