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钻石回应近期负面舆论:舆论关注的两家客户均是行业知名企业 对公司采购量占其总体采购比例较低

更新时间:2022-11-16 21:33:01作者:智慧百科

力量钻石回应近期负面舆论:舆论关注的两家客户均是行业知名企业 对公司采购量占其总体采购比例较低

11月16日讯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关注到最近力量钻石有负面舆论,请问公司如何看待?

力量钻石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培育钻石是近年来的新兴产品,公司的培育钻石业务是公司三大业务之一,培育钻石业务占比约45%。我公司自开展培育钻石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来一直采用先款后货的交易模式,从未改变,目前公司培育钻石业务仍处于满产满销状态,业务持续增长,产销两旺,培育钻石零欠款,公司经营现金流极其充沛。未来,公司会在培育钻石领域持续投入研发力量,持续扩大产能规模,以应对旺盛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同时,由于培育钻石近两年市场增长较快,新冠疫情限制了国外中小加工企业采购渠道,通过贸易商采购培育钻石原石,是目前行业通行的做法。舆论关注的两家客户均是行业知名企业,广泛采购培育钻石原石,对我司的采购量占其总体采购比例较低,公司对其销售模式同其他客户一致,均为先款后货,不存在差异。

清流|培育钻石“陷阱”:力量钻石虚构海外客户,涉嫌财务舞弊?

培育钻石,英文名为lab grown diamond,因其在外观、晶体结构及化学成分等方面与天然钻石相同,而价格上比天然钻石便宜不少,逐渐被包装为“克拉自由”。

虽然在大多数消费者甚至珠宝从业人员那里,培育钻石仍是个陌生词;但“克拉自由”这阵风率先刮进了二级市场。

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培育钻石生产国,也几乎垄断了全球HPHT法(高温高压技术)生产的培育钻石。

2021年全年,“培育钻石”概念的黄河旋风(600172.SH)、中兵红箭(000519.SZ)涨幅分别高达209%、166%;更为引人瞩目的是力量钻石(301071.SZ),这家公司如一匹黑马,在上市仅3个月后,市值就翻了十几倍,股价最高达366.64元/股(后复权);

2022年,力量钻石股价仍在高位徘徊,并在8月一度创出493元/股新高,较20.62元/股的发行价涨超20倍。在此期间,上市不满1年的力量钻石还再度募资40亿拓产。

券商机构一度将培育钻石行业参照新能源进行比对。据券商研报,国内上游制造商生产的培育钻石原石95%流向印度进行人工打磨、切割、加工,加工完毕后经终端多家零售品牌购入并出售给消费者。其中,美国仍是培育钻石最大消费市场,而国内培育钻石兴起晚,整体市场消费占有率及渗透率较低,发展预期乐观。

在培育钻石行业大爆发的2021年,“黑马”力量钻石业绩也呈翻倍增长,其中来自培育钻石业务的收入达1.97亿元,同比暴增4倍左右。2022年以来,力量钻石业绩持续爆发,今年前三季度营收达6.74亿元 同比上涨95.97%,净利润为3.5亿元,同比上涨117.25%;

但是,培育钻石的市场需求,或者说力量钻石在培育钻石业务上的业绩暴增,是真实的吗?

虚构海外客户?

力量钻石的培育钻石业务,客户都有谁?

根据IPO招股说明书,据今年6月30日、8月1日发布的定增材料,以及监管回复函,一个重要客户是河南龙织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河南龙坊织”)。

根据公告,河南龙织坊在2020年与公司合作,在2021年实现2265.36万元销售额,占比4.55%,成为公司的前五大客户,并在2022年第一季度又与公司产生了422.76万元的销售额,占比2.21%。(力量钻石在2022年半年报、2022年三季报中均未提及公司前五大客户的具体名称、产生的收入及占比等交易信息)

河南龙织坊成立于2017年4月,注册资本300万元。这位客户,是在与力量钻石合作的当年,也就是2020年4月才变更经营范围,新增了“工艺品、珠宝首饰”等销售范围。

清流工作室注意到,力量钻石称河南龙织坊最终客户为海外培育钻石加工商,分布于印度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根据此前披露,三者的交易模式是,龙织坊作为力量钻石与海外终端客户的中间商,为国外客户提供行程安排、寻找货源、验货、谈判、付款、报告等采购相关服务;

在力量钻石与终端客户协商认成交价格后,再由河南龙织坊与力量钻石按成交价格签订采购合同、完成付款和发货报关流程。也就是说,在交易过程中,河南龙织坊仅提供交易协助服务,从交易中赚取出口退税的利润。

在附注中,力量钻石提到,出于贸易便利性考虑,海外钻石加工商,通常在香港等地设立贸易公司。河南龙织坊的下游客户,均为印度等海外钻石加工商控制的贸易公司。

来源:问询回复函

但清流工作室核查发现,上述河南龙织坊的下游客户,与这些表格中所列的“海外钻石加工商”,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力量钻石所言。

比如,下游客户中注册在香港的贸易公司KYRAH STAR ;经查询香港公司注册信息,该公司已在2021年注销。

而另一家mars venture limited,成立于2017年;其股东是一名印度的个人股东。

但按照力量钻石所称,控制KYRAH STAR、mars venture的是印度钻石加工商Laxmi Diamond Pvt.Ltd;而清流工作室核对了公司名称、工厂地址一致后,向Laxmi Diamond集团及其香港子公司确认。Laxmi Diamond香港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对前述两家公司被认为是受Laxmi Diamond控制进行了否认,表示并不知道香港贸易公司KYRAH STAR和mars venture;而Laxmi Diamond印度总部则非常明确的说,自己在香港仅有一家分公司为Laxmi Diamond(HK)Limited。最为关键的是,Laxmi Diamond集团是一家只销售天然钻石的公司。

河南龙织坊到底从哪里找来的下游客户KYRAH STAR和mars venture?为何要声称它们是印度老牌钻石加工商Laxmi Diamond集团控制的贸易公司?

无独有偶,河南龙织坊终端客户的SHAYONA DIA,按照上述力量钻石的披露,控制方为印度钻石加工商“PRAGATI FASHION”。清流工作室遍查印度公司注册、GST注册,并结合海关数据平台等一一对应发现:

SHAYONA DIA,从印度工商局官网未能查询该公司的注册信息,仅能查询到一家具有GST编号的“SHAYONA DIAMONDS”公司;根据相关海关数据平台,可查询到的SHAYONA DIAMONDS进口记录,但并没有发现存在与中国或中国香港的贸易记录;

而所谓的控制方加工商“PRAGATI FASHION”。清流工作室查询发现,无论是印度公司注册还是GST注册,均不存在一家名为“PRAGATI FASHION”的公司,但与力量钻石披露的该加工商地址一致,存在一家名为“PRAGATI INDUSTRIES”,但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并不包含钻石,而是针织厂。

而清流工作室根据上述地址,联络到了“PRAGATI INDUSTRIES”后得知,该公司同样没有培育钻石产品,且也不认识所谓受其控制的“SHAYONA DIA”公司。

河南龙织坊的另外一终端客户GLOBALGEMS International Limited、以及被其声称的控制方KEYSTAR GEMS,情况则更为复杂。

首先GLOBAL GEMS International Limited(下称“GLOBAL GEMS”),在香港公司注册处可查询到名称一致的公司;但该公司自成立以来股东均为来自南非、安哥拉的人士;并未能查询到与印度之间存在联系;

此外,GLOBAL GEMS的官方网站显示,其实际为一家注册在香港,但在安哥拉进行天然钻石勘探的公司。官网信息亦无任何与培育钻石相关的信息。

与之对应被声称的控制方——钻石加工商KEYSTAR GEMS工作人员,亦跟清流工作室称并不认识GLOBAL GEMS;

不过,KEYSTAR GEMS自身的情况亦颇为蹊跷。根据力量钻石披露的KEYSTAR GEMS地址,以及声称的该公司位于印度斋普尔市,清流工作室查到发现,该披露地址可查询到的是一家名为“DiamondWorld.Net”的杂志公司。

KEYSTAR GEMS在2021年8月曾在媒体连续发布三篇内容雷同的报道。根据报道的信息,KEYSTAR GEMS自称是世界上最大、最有影响力的HPHT培育钻石生产商之一,每个月的产能达到10,000克拉(cts);团队拥有350人以上的员工,具有17万客户和3000分销商。该公司自称,在苏拉特、孟买、布里斯班、纽约均有办公室。

但作为“世界上最大、最有影响力的HPHT培育钻石生产商之一”,清流工作室查询发现,KEYSTAR GEMS对外公布的官方网站“keystargems.com”,长期仅发布一个联系邮箱。除此之外,无任何产品信息、公司信息。

清流工作室通过网页历史追溯,追踪到了与KEYSTAR GEMS相关的另一钻石品牌“Rock2polish”,该品牌与KEYSTAR GEMS人员重合、其中一个联系方式一致。唯一的差异,是“Rock2polish”拥有一个信息完善的官方网站。

清流工作室拨打“Rock2polish”官网提供的联系方式却发现,纽约办事处的电话号码已无法拨通,布斯班办事处相关人员多次对清流工作室称号码错误。而唯一接通的是其官方账号在海外社交平台披露的电话号码,对方工作人员除了确认就是KEYSTAR GEMS公司,以及并不认识GLOBAL GEMS外,匆匆挂断电话不予回应。

所以,在力量钻石IPO期间匆忙变更经营范围,来跟力量钻石达成合作的河南龙织坊,到底从哪里找来的这些下游客户为上市公司贡献业绩?这些下游客户的真实身份到底是谁?更为重要的是,双方之间的交易真实吗?

下游“包销”真相:囤货?

与海外客户扑朔迷离情况不同,力量钻石国内的最大客户,则是行业内的一个“传奇”。

根据历年报表,国内大客户河南晶拓国际钻石有限公司(下称“晶拓钻石”)2016年曾与公司短暂合作且欲达成产品包销协议,但最终双方未能协商一致终止合作,之后至2021年双方再次合作,晶拓突然成为公司大客户,并在2021年实现了8313.44万元的销售额,占比达16.68%。与其他客户相比,晶拓钻石的采购量一骑绝尘,是绝对的大客户。

不仅是力量钻石,实际上在培育钻石行业内,晶拓钻石是市场上多家培育钻石概念公司绝对的大客户,被媒体誉为“国内最大培育钻石贸易商”。

根据媒体报道,河南晶拓基本包销了中南钻石、杭州超然及上海征世的绝大部分产能,也是黄河旋风、力量钻石、豫金刚石的优先选购商。力量钻石披露的报表中,亦提到了晶拓钻石的“包销”模式。

关于这个“包销”模式的缘起,流传甚广的说法是晶拓钻石的老板廖永忠,因为看到早年国内培育钻石厂商们,被印度人联合压价;就在2016年前后提出到香港和深圳融资,并在河南和很多厂商签署协议,不卖印度人,只卖他;随后由他以“垄断”的形式再去印度人讲价。厂商们生产的培育钻石毛坯,被晶拓钻石运往印度集中切割打磨,再将裸钻卖到全球。

不过,关于培育钻石的“包销”模式,市场褒贬不一。一方面,投资者中有人称赞“晶拓廖总是个理想主义者”,而另一方,也有人质疑包销模式下市场需求的真实性——比如36氪亦曾援引匿名分析人士称,国内或有包销商囤货现象,造成培育钻石“供不应求”的假象。

也是在36氪这则报道中,晶拓钻石的一名内部人士给出了一组数据,自称在2020年全球约700万克拉的培育钻石交易量中,晶拓背后的整个体系实现了600万克拉的交易,其中90%以上流入了欧美市场,留给国内的不足10%。不过,该内部人士并未透露晶拓钻石的库存量。

清流工作室注意到,晶拓钻石长期以来对外的宣传都颇为“神奇”。比如早在2017年前后,晶拓钻石就在一则宣传资料中称,“公司预计2017-2019年销售额达到500亿人民币,将会在中国资本市场引起大量资本的涌入,掀起一股投资热潮,公司将会借助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但无论是提前预计公司销售额达到500亿,还是全年600万克拉交易量,这些说辞背后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晶拓包销了业内大量的培育钻石,占据多家培育钻石厂商第一大客户后,所谓的600万克拉的交易、500亿销售额,到底卖给了谁?90%流入欧美市场,又有哪些终端大客户?

清流工作室查询国内及香港、印度注册信息,梳理了晶拓钻石实控人廖永忠及其关联人作为显名股东的全部公司及其近年海关贸易数据。颇为令人费解的是,至少可查询到的海关贸易数据,并不能支撑晶拓钻石及其关联公司上述所谓600万克拉交易量的说法。

晶拓钻石可查询到的海关贸易记录,主要集中在廖永忠注册在香港的CREATED DIAMONDS COMPANY LIMITED(下称“CDC公司”)。而CDC公司的主要贸易对手,则是印度的两家公司,其一为GEMTOPCOMPANY,另一为K J & COMPANY。

其中,CDC公司与K J & COMPANY之间的交易,更倾向于双向的“加工”模式。即CDC公司将毛坯钻石(LAB GROWN ROUGH DIAMOND)销售给K J & COMPANY,而K J & COMPANY再将加工后的裸钻(LAB GROWN DIAMOND CUT & POLISHED)销售回流给CDC公司。清流工作室未能查询到CDC公司出口裸钻的记录。

而CDC公司与GEM TOP COMPANY之间的交易,主要为单向贸易,即CDC公司出口培育钻石毛坯(LAB GROWN ROUGH DIAMOND),到印度的GEM TOP COMPANY。

经查,GEM TOP COMPANY可能是晶拓钻石的“自己人”。

GEM TOP COMPANY成立于2017年7月,并在2022年成立了网站“http://www.gtcdiamond.com”;GTC可能是“GEM TOP COMPANY”的首字母缩写;而上述网站提供的联系邮箱为[email protected]

此外,在印度工商局还能查到一家名为“GTC Dimaond LLP”的印度公司,该公司董事之一为“Ankit JAIN”,而Ankit JAIN还关联一家名为“JINTOU DIAMONDS PRIVATED LIMTED”的印度公司,该公司的董事除了Ankit JAIN外还有名为“Shaomei Yizi Jiang”的自然人,而晶拓钻石关联方中确有一名“江少妹”的人士;

同时,在一则GEM TOP COMPANY商业信息中,该公司的联系电话后备注了网站“jintoudiamonds.com”;该网站目前已无法打开,但清流工作室通过历史溯源发现,在此“jingtou”域名下,至少2017-2019年均为GEM TOP COMPANY的官方网站,联络人亦为前述Ankit JAIN;

更重要的是,与晶拓钻石的说法一样,GEM TOP COMPANY在当时在此“jingtou”域名的网站上自称,是培育钻石裸钻最大的加工和贸易商。

清流工作室未能查询到GEM TOP COMPANY将加工或未加工的培育钻石,回流至CDC公司的记录。但“自己人”GEM TOP COMPANY的下游客户,也未见知名品牌客户,可查询到的有香港的AJENTAR TRADING CO., LIMITED(爱进德贸易有限公司)、SARA FINE JEWELS LTD、BULLION JEWELLERY COMPANY LIMITED(宝林珠宝金行有限公司),和英国的DG Precious UK. LTD,比利时的UNIGLO B.V.。

其中交易量较高的是爱进德贸易有限公司,由一名湖南籍人士王莎娣全资持有,王莎娣可查证为在深圳经商,经营有首饰加工厂;

除此之外,其他客户的交易量均较小——整体在几十克到上百克拉不等。且实际多为印度人注册的公司,比如英国的DG Precious UK. LTD,公司董事是一名叫Sanket JAIN的印度籍人士;香港的SARA FINE JEWELS LTD,股东为印度籍人士YASH BAYA;比利时UNIGLO B.V.,董事和联络人是一名印度籍人士Suraj Poddar;

更重要的是,与CDC公司出口给GEM TOP COMPANY单次几千克拉、上万克拉的毛坯钻石不同,上述下游客户购买的裸钻量,则多为单次几克拉、几十克拉。清流工作室通过对可查询到的进出口记录加总,并纳入加工损耗因素,发现两者并不匹配。

这是否意味着,CDC公司销售给关系密切的GEM TOP COMPANY的培育钻石毛坯,可能有部分留在印度国内?

所以,市场上多家培育钻石概念公司绝对的大客户,被媒体誉为“国内最大培育钻石贸易商”,晶拓钻石“包销”后,到底将培育钻石卖给了谁,仍是一个待解之谜。

按照印度宝石和珠宝出口促进委员会官方数据,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以及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印度向香港进口的未加工培育钻石规模均位列第一,历年进口额有4.57亿美元、10.09亿,占比一度超70%。也就是说,印度绝大多数培育钻石主要来自香港。

而如果真如晶拓钻石内部人所言,“全球700万克拉的培育钻石交易量中,晶拓背后的整个体系实现了600万克拉的交易”,那么每年将培育钻石毛坯出口到印度的香港贸易公司中,又有多少与晶拓有关?

一个需要关注的细节是,上述晶拓钻石还曾参与目前已退市的金刚退(原豫金刚石,300064)的财务造假行为。经证监会调查,豫金刚石及其子公司在2017年至2019年曾通过虚构与包括晶拓钻石在内的多家公司的非饰品类销售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亿元。此外,晶拓钻石与前述香港公司CREATED DIAMONDS COMPANY LIMITED,及廖永忠担任董事的PALISI JEWELLERY LIMITED,都曾出现在豫金刚石主要应收款对象名单上。

结语

在海外下游客户方面,通过重要客户河南龙织坊介绍而来的印度客户,为何会出现与披露信息完全不一致的情况?

在国内第一大客户晶拓钻石方面,这个声称“国内最大培育钻石贸易商”,究竟将培育钻石卖到了何处,也是一个谜。

力量钻石强劲的业绩表现、股价表现之下,上述问题亟待解答。

本文标签: 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