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6-04 20:01:40作者:佚名
红周刊 | 张桔
作为公司排名中等偏下的公司,圆信永丰算是为数不多的权益规模占优的公司,但是这样的思路在股市震荡起伏时容易变成短板,雪上加霜的是公司的特色化主题型公募,似乎未能实现差异化出彩。
相比去年,前五月内地公募基金排名巨变,万家系的两只基金凭借重仓地产和资源股已经积累了超过40%的涨幅,但是诸多此前风光的赛道型选手则相对沉寂,比如医药类公募舵手。
此前公募重仓医药的逻辑主要是创新药和CXO等领域, 但今年间或有所表现的是疫苗和试剂类等与新冠相关的子行业;可这一类偏事件驱动型的机会,很难成为机构抱团长期重仓的首选,因此也就造成了侧重医药类的基金经理,延续流年不利的处境。不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几位公募医药“女神”,实际上这一类的基金经理都难逃趋势的束缚,圆信永丰的肖世源也不例外。
天天基金网数据,肖世源目前在管三只公募产品,虽然今年的业绩尚且属于同类中游,但是三只基金合计的管理规模仅仅约为1.57亿元,平均单只产品规模仅约为0.52亿元,似乎也说明这位任职将近5年的基金经理名气和实力一般。而环顾公司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除去曾与洪流合作拿下过状元的范妍外,其余包括党伟、汪萍、陈臣、邹维、胡春霞等人,同样似乎欠缺足够的知名度和渠道话语权。
医药主题舵手管理全市场类产品
能力圈单一或是做大做强隐患
从现任公司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任职年限看,肖世源是仅次于范妍的第二老臣;但是一季度在管产品的合计规模却仅仅在上述几人中排在倒数第二位,仅是好过任职刚超过半年的新秀基金经理党伟,问题出在了哪里呢?
从公司网站的信息表明,肖世源是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毕业,属于医药舵手中根红苗正的科班出身。不过,他管理时间最长的一只公募产品却非医药主题,而是全市场类的圆信永丰兴源。从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变更来看,最初作为初出茅庐的新人,肖世源是与范妍搭档来管理的。后来范妍在2018年8月卸任后,另一位范姓基金经理范习辉加入与肖世源搭档,但是他也在前年的2月中旬卸任,此后该基金仅剩肖世源一人管理至今。
Wind资讯数据显示,肖世源到目前管理该基金任职总回报是37.05%,年化回报仅为6.57%,在同类基金中的排名比较靠后。进一步从分年度的排名来看,《红周刊》发现其并没有一个自然年度能够排在同类的前三分之一。在查阅了基金成立以来的每一份季报后,历史上该基金重仓股并非单一集中在医药赛道上,也曾在全市场多行业中驰骋,但从2020年第二季度之后变得愈发聚焦。
从基金一季报的十大重仓股来看,迄今依然是年内全线失守的状态。其中,截至6月1日收盘,三星医疗、贝达药业、皓元医药年内的跌幅均已达到40%一线,而它们均是上一季度十大重仓中的上榜公司,特别是贝达药业连续多个季度上榜。对比来看,首季新登榜的百普赛斯和泰林生物,从年初至今的股价跌幅均已超过30%。当然,一季报中也有一只重仓股与医药行业完全不沾边,那就是作为免税龙头的中国中免成功入选,不过该股年内约两成的跌幅也谈不上出色。
对标分析同样是肖世源从新发时就挂帅的医药主题,其实他管理的圆信永丰医药健康实则也难言出色,不仅是迄今的年化收益7.39%仅仅排在同类616只产品的第583位,而且从这几年的同类排名来看,该基金在任何一个自然年度都没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从近几个季度重仓的大致原因来判断,肖世源似乎更喜欢生物疫苗、核酸检测等一类偏抗疫主题的概念型公司,而并非创新药、CXO、医疗器械这类热门细分赛道。此外,结合最新的一季报可见,其重仓股与上述的圆信永丰兴源十大重仓的重叠度颇高。
“配置方向仍围绕科技创新、有核心底层技术的进口替代,包括高端仪器设备、核心零部件、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等主线,增配了低估值高增长的部分中药标的,以及受益于疫情防控的相关标的。”基金经理肖世源在一季报中如是表示。
此外,他所管理的基金高换手也曾被诟病过,特别是本应长期持股的医药主题产品。Wind资讯数据显示,该基金从2019年中报到2020年年报的四个财报周期中,该基金的换手率都在1000%以上,特别是2020年年报时达到了2217.06%,此后虽然去年中报时有所下降,但去年年报时又回升至1000%一线。问题在于作为主攻医药的掌门,如果长线看好医药中的某一细分板块的话,其实大概率是不需要如此高换手的。
接受《红周刊》采访时,上海某券商基金分析师王晓明指出:“肖世源的产品双利优选、兴源和医药健康基金规模都不是很大,其换手率高可能和业绩不佳需要应对赎回有关。另外,三只基金目前的持仓方向都是医药,相比其他医药主题基金,肖世源并不执着于CRO、CXO等热门赛道,反而主要挖掘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板块的次新上市公司,皓元医药、海泰新光均是科创板公司。”
范妍之外主动权益人才凋零
圆信永丰“第二亮点”难寻
除去肖世源和范妍外,公司的权益团队既显得人手短缺,也显得星光不足。特别是从权益类基金舵手的流失和补血来分析,圆信永丰似乎失大于得。
公开数据显示,从2019年初名将洪流离任转投嘉实后,近两年每年公司流失掉两位基金经理。虽然2020年离职的两位非权益类掌门,但是去年下半年先后离职的范习辉和李明阳则是权益团队的成员,前者选择转投了实力和名气逊色一筹的惠升基金,而后者曾是公司的研究部总监,创造了任期两只产品回报翻番的不俗成绩。
对比来看,在目前的权益团队中,即便圈内和基民中更愿意称她为谢治宇夫人,但范妍明显是当仁不让的权益头牌,不过另外的几位与她的差距是全方位的。首先是管理产品的经验,除去上文提到的肖世源,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是4年多一点的胡春霞,而其他人基本上是2、3年左右的时间,最为经验匮乏的是任职刚超过半年的党伟。
再看在管产品的规模,彼此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一季度末范妍的在管产品规模达到了212.04亿元,而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基金经理不过是15亿元多一点,此外再无基金经理规模能够攀上两位数。这样的悬殊差距虽然也跟多数人知名度欠丰有关,但是更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在管产品的业绩差异。范妍的代表作优加生活的任职回报已经接近翻两番。同时,尽管今年股市风雨交加,但是她管理的所有产品迄今回撤控制在20%以内。
但是其他人或许是还未经历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因此目前录得的业绩数据参考价值不大,这里以任职基金经理时间第三长的胡春霞为例。从2018年担任基金经理开始,她管理时间最长的就是圆信永丰消费升级,但是大约4年的时间所取得的任职回报也不过是刚刚超过50%。而她在公司管理的第二只基金产品圆信永丰大湾区,不知何故后来交给了初始一起搭档的汪萍独自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她目前在管的三只基金从名称来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除去消费升级主题外,还包括了高端制造混合和圆信永丰多策略。但分析三只基金的具体持仓来看,《红周刊》发现似乎名称的“框定”并未局限基金经理的选股,她基本还是在全市场范围内来选择标的股。但是仔细鉴别三者,由她和党伟所合作管理的高端制造混合还是明显区别于另两只产品。例如,该基金和胡春霞独管的消费升级,所重叠的标的仅仅只有一只鼎龙股份。如果说党伟是一位初上一线的权益新人需要扶持的话,那么为何公司不让其搭档更为稳妥的范妍呢?而这样看似奇怪的安排,或许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胡春霞今年的业绩乏善可陈。截至6月1日收盘,她所管的三只基金年内跌幅均在20%一线。
整体来看另外几位基金经理,或许是受公司投资文化熏陶的关系,虽然几位相对对组合的回撤控制较好,但是他们偏于均衡分散的风格是柄双刃剑,这或许会导致未来行情起来时他们的进攻性不足,而这对于尚需要积累名气阶段的基金经理尤其不利。
圆信永丰特色化产品业绩起伏较大
精选回报等多只基金清盘警报拉响
从今年一季度末的规模来看,该公司的全部资产合计从434.46亿元回撤到400亿元以内。而作为公司排名中等偏下的公司,圆信永丰算是为数不多的权益规模占优的公司,但是这样的思路在股市震荡起伏时容易变成短板,雪上加霜的是公司的特色化主题型公募,似乎未能实现差异化出彩。
首当其冲的就是圆信永丰大湾区,该基金在内地的公募特色化产品中稀缺性颇高。根据基金契约的要求,其投资于大湾区主题相关证券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而基金契约中对于大湾区的限定解释为三种情况,或者是注册地在大湾区,或者是营运中心在大湾区,再或者是主营业务收入50%以上来自大湾区。粗略看了下该基金的重仓,似乎并未严格按照这样的规定来配置组合。在基金季报中,现任的基金经理表示:“在组合配置上,仍然以均衡配置为主,选取具有明显国际比较优势和稳定竞争格局的企业,辅以景气度和估值的考虑,主要配置在新能源、建材、农业、家电、化工以及低估值的金融地产板块。大湾区的企业以制造和研发见长,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人才梯队和政策红利,因此给标的选择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
姑且搁置风格是否漂移,基金运作的关键还在于是否给投资人谋利。2021年,圆信永丰大湾区全年实现净值增长率27.47%,这一水平在同类基金中排在前200位,但是2022年冰火两重天,截至6月1日收盘,该基金今年净值增长率下跌22.15%,因此很有可能也让高位进场的投资者承受被套的浮亏。
除去该基金外,在圆信永丰的主题型公募中,《红周刊》发现还包括了消费、医药、高端制造等几类产品,但或许是产品的设计辨识度不高,抑或是由于长期业绩并未在同类主题中名列前茅,因此似乎在基民和同行中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相对而言,与华安基金类似,圆信永丰也有自己的生活系列主动权益公募产品,分别是优悦生活、优加生活、优享生活,它们相对在公司主题型公募中突出的原因,或许还是跟领军人物皆为范妍有关。
其实无论主题型公募还是全市场类公募,增加客户黏性的关键还是在于提高业绩水平,可惜圆信永丰主动权益产品,目前袖珍迷你者甚众。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季度末的3月31日,公司旗下包括了圆信永丰精选回报、圆信永丰医药健康、圆信永丰兴源、圆信永丰双利优选4只产品,即便将两类份额加总,合计的最新资产净值也不到1亿元,这其中三只都是上文提到的肖世源的在管产品,而最为岌岌可危的圆信永丰精选回报则是由邹维管理。
聚焦圆信永丰精选回报,该基金成立于2019年的5月中旬,彼时几乎是踩线成立,当年的两份财报中没有提示过清盘隐患。但进入2020年之后,尽管连续两年业绩持续收红,但是该基金逐季财报中持续鸣响清盘警报,第一阶段还是在一个季度中有过基金资产净值超过5000万元不“达标”的情况,但近几个季度已经是清盘警报持续在全季鸣响。
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还是和一直管理该基金的邹维名气缺失有关,毕竟他是公司一手培养出的基金经理,从简历上看并无突出的亮点。而更重要的一点或许是,他即便长期行走在悬崖边缘,但是缺乏孤注一掷豪赌单一热门赛道的勇气,相对持续偏均衡的配置思路,导致业绩很难在同类中拔尖儿,比如今年一季报的十大重仓股中,我们看到的标的来自于银行、地产、新能源、通信、半导体、白酒、军工、有色等诸多细分赛道,几乎是每条赛道一个代表公司入选,这样的思路或许在控制回撤时有利,但谋求组合相对较大化阿尔法的能力或不足。
(本文已刊发于6月4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