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春节旅游:堵在景区,东南亚成最大赢家

更新时间:2023-01-28 18:15:01作者:智慧百科

亲历春节旅游:堵在景区,东南亚成最大赢家


梦回2019


号称“江南长城”的台州府城墙景区内。摄影:杨立赟

文|余乐 杨立赟

编辑|余乐

农历兔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你是否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记忆中?疫情三年后的第一个春节,不仅爆竹声回来了,打工人们回家了,旅游市场的火爆景象也终于再现。

在北京憋了整个2022年,被动积攒下所有年休假,我(《财经》记者余乐)终于在2023年国门开放时,和春节假期“连连放”,在多国、多地,第一时间、第一线见证了旅游市场首轮恢复的热闹景象,试了试春江水温。

在国外,东南亚市场率先恢复,热切地迎接中国游客,多国政府官员在机场举行了隆重的接机仪式。在老挝和泰国,不少旅游从业者听说我来自中国,都像看到稀有物种似的惊讶和兴奋——他们已经有整整三年没见到中国游客了,纷纷表示要赶紧重新练习中文,甚至当场就拉着我学中文,显然摩拳擦掌要接中国游客的生意。

这个春节假期,国内旅游的火爆程度可能超乎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就在一个月前,很多人还在预测春节期间“大家都躲在家里”,或是“回乡潮带来第二波感染高峰”。没想到,全国的疫情快速达峰,春节时大部分人已经没有了与疫情相关的担忧。结果就是,“景区人山人海”“排队数小时等观光车”等久违了的景象重现江湖。

过去人们面对旅游景区的“人从众”或许心生烦躁,但是现在,这样的景象意味着回到正轨、未来可期,谁都得由衷地感叹一句:恢复正常生活真好。


中国春节,东南亚成大赢家

从1月8日国门开放的第一天起出境,笔者先后在老挝和泰国各旅行了一周。最大的感触是:中国游客和境外的旅游从业者都对这场“双向奔赴”渴望已久。

就我亲眼所见,无论是昆明飞万象、上海飞清迈,还是成都飞普吉,第一批复航的国际航班虽然比疫情前贵了很多,但仍全部爆满。现在的国际航班数量还远远没有回到正常水平。在未来几个月内,随着这个“瓶颈”逐渐被突破,中国游客压抑已久的出境游需求将呈持续爆发的状态。

1月15日下午,从上海飞来的吉祥航空HO1325航班在清迈机场降落,这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复航的直飞清迈的航班。清迈官方在机场举行了热闹的欢迎仪式。旅游局、警察局、商会、华侨组织等各界代表给走出机场的中国旅客送上花环和小礼品。

泰国旅游局清迈办公室主任素拉达·萨鲁提拉万(Suladda Sarutilavan)女士在机场接受我采访时表示:“中国游客在清迈的外国游客中占了40%,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她说。“中国游客终于能走出国门了,我们很开心。”


泰国旅游局清迈办公室主任素拉达·萨鲁提拉万。图源:财经十一人采访视频

其后,类似的接机仪式在多国上演。在1月22日大年初一,春节期间首架中国包机从深圳抵达巴厘岛,印度尼西亚旅游部和巴厘岛省政府在机场举行欢迎仪式;大年初三,菲律宾旅游部长和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在马尼拉机场迎接来自厦门的旅客。

OTA的数据佐证了我在一线的感受。携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整体跨境机票订单同比增长4倍以上,其中,巴厘岛机票订单同比增长30倍,新加坡增长8倍以上,马尼拉超5倍,曼谷、普吉岛增长超4倍。

东南亚的旅游从业者,经过这个春节的试水,正在摩拳擦掌,准备接待更多中国客群。老挝首都万象的一位出租车司机自称曾给新希望集团驻老挝的办事处开过车,会说中文,可能是因为很久没机会说,他的中文已经明显有些生疏,但他仍然十分努力地和我交流。“马上中国游客就要回来了,我要做好准备。”

在琅勃拉邦的一家酒店,前台经理也表示,几年没有中国游客,他的中文都快忘干净了,还跟我反复核对了“游船”“早餐”等几个单词的中文说法。

在清迈的一座大象营地里,一名导游告诉我,过去三年没有游客,养大象的成本又很高,营地的老板赔了很多钱,现在好日子终于要来了。虽然当天离1月8日中国放开国门没几天,但是前往大象营地的各国游客中,中国人就已经占了三分之二左右。

在清迈,一名泰国华裔的网约车司机,也正奔向“好日子”。这名司机的英文不好,不太能做西方游客的生意,过去几年又没有中国游客,这让他很是发愁。但是,随着中国游客的造访,他又可能重新发挥作用了。我碰到他的那天,他说自己后面几天的行程都排满了,马上要带一波中国游客从清迈开到芭提雅。他还给我留下微信号,说中国人去清迈都可以找他。


老挝的热气球旅游项目。摄影:余乐


泰国清迈古城内的一家旅行社挂出中文招牌。摄影:余乐

虽然供需双方是“双向奔赴”,但市场的恢复无法一蹴而就。目前来看,制约出境游复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其一,航班太少。

1月13日,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孔繁伟介绍,国际客运航班预先飞行计划数量为563班,通航国家63个,分别恢复至疫情前的6%和87.5%。一方面运力不足,一方面也抬高了机票价格。各航空公司都在努力加快复航节奏,但飞机的调配、航线的申请等等都需要时间。

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国际航空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提升,预计国际航空运输生产将继续保持稳步恢复态势。

其二,还有不少国家对中国游客入境进行各种限制。

比如,要求提供疫苗证明、核酸证明等文件,或与其他国家游客区别对待;有些国家甚至干脆拒绝中国公民入境。如果国内的疫情持续转好,相信这些限制条件会很快解除。

其三,出境游产业链急需重启。

目前中国公民的出境游仍以跟团游为主。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的联合报告,通过团队形式进行出境旅游的游客在2018年的比例达55.24%。但是过去三年,大批出境游旅行社转业、从业人员改行、旅游产品过时。境外的地接、司机、酒店等相关资源也流失了很多。

萨鲁提拉万女士也坦言,过去几年泰国旅游业遭受重创,恢复起来还需要时间。“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她说。“很多人离开了旅游业,导致现在从业人数不足。”这样,虽然中国已经开始了出境跟团游的试点工作,但产品和服务体系的搭建仍需要时间。


国内重现“人从众”

进出景区反复堵三遍

在国内,几乎所有的旅游景区都是人头攒动、比肩接踵,高速公路在返程高峰时又堵得一片红。去哪儿平台上,每位旅客出行距离相较去年平均增加了40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郑州延长至北京到武汉。

不过根据文旅部数据,这样的人山人海,距离2019年的水平还有一段距离——2023年春节假期期间,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我在四川亲身感受到了人们强烈的出行意愿。位于川东北的阆中古城并非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来这里的游客绝大多数都是四川口音。但是,即便如此,古城内的数条主要街巷仍然从早到晚挤得水泄不通,所有小吃摊位前几乎都排着长队,摊主们忙得不亦乐乎。

在浙江的隋代古刹国清寺、号称“江南长城”的台州府城墙、四川广元的剑门关景区,车辆距离景区入口两公里处开始排队,一小时起步,距离景区最近的停车场和村民自建的停车场均一位难求,很多人最终被疏导到距离入口两三公里的备用停车场,再乘坐景区的免费接驳公交车堵半天达到入口,离开景区时又得堵一遍。可以说,要进出一个景区,至少反复堵三遍。


川东北的阆中古城人山人海。摄影:余乐


隋代古刹国清寺内香火旺盛。摄影:杨立赟


1月28日,长假已经结束,但剑门关景区内的悬崖绝壁上,游客仍排成“长蛇阵”等待上山。摄影:余乐

一些热门景区,高端度假酒店也一房难求。飞猪数据显示,春节前4天,境内酒店预订量已超越2019年同期。

促进市场繁荣的因素之一是各地的景区门票减免或打折、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券等政策措施。春节期间有10739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占总数的73.5%,据文旅部的不完全统计,其中免费开放的A级旅游景区有1281家,占9%,比如河南洛阳52家A级旅游景区,贵州遵义会议会址、赤水丹霞旅游区、黄果树景区等377家A级旅游景区。

此外,山东省级财政安排2.1亿元用于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景区门票减免等。河北、内蒙古等地则为消费者提供一揽子惠民礼包。

多地聚焦“不夜城”特色,激发夜间消费活力。文旅部数据显示,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客流量5212.2万人次。北京八达岭夜长城首次在春节期间对公众开放。

在2022年沉寂良久的主题公园也迎来春天。去哪儿平台上,上海迪士尼乐园同比增长4.5倍,北京环球度假区同比增长1.7倍,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同比增长3.8倍。它们带动了周边酒店迅速升温。上海迪士尼乐园周边酒店预订间夜量比疫情增长20%,北京环球度假区周边酒店平均入住时长同比增长5小时,间接拉动人均消费增加至少1500元。

1月27日大年初六,也就是长假的最后一天晚上,数条返回成都的高速公路都出现了严重的拥堵。导航地图上,京昆高速的红色路段从成都一直断断续续地绵延到广元。在浙江,由于高速部分路段拥堵、或出现交通事故,相邻的收费站采取限流措施,把车辆分流到国道和省道,这也导致回家的路途更久了。

许多人晒出朋友圈,原本8小时的车程变成16小时,原本8小时的车程开了整整24小时。有人在一动不动的高速公路上堵得心烦,干脆下车放烟花。

交通运输部的数据证实了高速公路拥堵的程度。各种交通方式中,只有高速公路上小客车流量超过了2019年水平,其余均没有达到2019年的水平,这可能说明疫情后人们倾向于小家庭自驾游,对于公共交通的卫生安全仍然心存担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数据显示,正月初六这一天,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整体共发送旅客5092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46.7%,比2022年同期增长83.1%。

其中,全国高速公路的小客车流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32.0%;然而铁路旅客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3.6%,民航旅客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15.1%。

在这些数字之外,我观察到,景区内的大部分游客都已经不戴口罩了,包括那些最易受病毒威胁的老年人。人们在狭窄的街巷中摩肩接踵,在小吃店里挤坐在一起,不再彼此戒备。这是旅游信心复苏的一个直观表现。未来只要疫情不出现大的反复,相信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将很快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也许是几年没有经历过这样火爆的场景,各地都出现了一些因准备不足而造成的问题,诸如游客数量超出承载能力、疏散不及时等;餐馆宰客、酒店为接高价单而毁约等问题也较多。在三亚、西双版纳等热门地区,这些问题尤其突出。

我想,出现这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几年下来,游客是憋坏了,旅游从业者则是“穷怕了”。下一步,随着社会生活恢复正常状态,游客和旅游从业者也会慢慢找回“平常心”。

作者为《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