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通胀“失控”更可怕!时隔50年,世界又要重蹈覆辙?

更新时间:2022-06-10 11:40:56作者:未知

比通胀“失控”更可怕!时隔50年,世界又要重蹈覆辙?



文/刘文文

2021年12月,为应对日益严峻的通胀,英国央行在主要经济体央行中率先加息,带动了全球加息潮。

然而,此后英国央行连续加息,却仍然无法阻止通胀飙升。

英国零售商协会(BRC)表示,由于通胀飙升,英国购物者在5月继续削减支出,5月零售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1.1%,是自去年1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数据显示,今年5月英国零售商品价格同比上涨2.8%,创下自2011年7月以来最高纪录。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升至4.3%,创2012年4月以来最高纪录。

这场“失控”的通胀还会持续多久?

通胀阴霾笼罩全球

事实上,不止英国,全球都处在通胀阴霾之中。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公开表示,美国的通货膨胀正处于“不可接受的水平”,美国政府或在其预算提案中上调今年4.7%的通胀预期,“尽管我非常希望通胀率现在就能下降,但我预计通胀率仍将维持高位”。

印度通胀率已经连续4个月超过6%的中期通胀目标上限,印度央行宣布上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4.9%。

韩国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5.4%,创14年来新高。

欧洲更是饱受通胀之苦。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已对俄罗斯实施六轮制裁,伤俄的同时也反噬自身。能源价格飙升、大宗商品供不应求令欧洲苦不堪言。

欧盟统计局初步统计数据显示,5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8.1%,连续第七个月创历史新高,远高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通胀目标。

其中,德国通胀率达8.7%,法国为5.8%,均创历史新高。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家通胀率同样远超预期。

高盛集团预计,欧元区整体通胀率9月将达到9%的峰值。欧盟委员会预计,2022年欧盟通胀率将达到6.8%的历史最高水平。

为应对日益加剧的通胀,欧洲央行正计划开启加息,退出长达八年的负利率政策。

经济衰退信号显现

令人担忧的是,与高通胀相伴而来的,还有经济增长放缓。

据报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明年英国经济增长将陷入停滞,在二十国集团(G20)主要经济体中,只有受到西方制裁的俄罗斯会表现得比英国还要糟糕。

并非只有英国。

经合组织在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之前的4.5%下调至3%,并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至2.8%。

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指出,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影响,全球经济正在进入增长乏力、通胀高企时期。世行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1年的5.7%下降至2022年的2.9%,远低于今年1月份预计的4.1%。

具体来说,预计发达经济体2022年经济增速将大幅放缓至2.6%,在2023年进一步放缓至2.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将从2021年的6.6%降至2022年的3.4%。

“大滞胀”将重现?

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表示,俄乌冲突、疫情、供应链问题以及滞胀风险正在阻碍经济增长,“对许多国家而言,经济衰退将难以避免”。

在大幅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同时,世界银行警告称全球经济可能陷入20世纪70年代式滞胀。

《全球经济展望》指出,如果通胀持续居高不下,而有关国家采用解决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政策措施,将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急剧下滑,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可能会出现金融危机。

时隔约50年,美国“大滞胀”是否将在全球范围内再次上演?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指出,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导致了严重通胀,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采取扩张型经济政策没有收到明显效果,反而使得高通胀和低增长并存,导致滞胀出现。

王孝松表示,的确有声音认为现如今全球可能发生滞胀,直接导火线就是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暴涨,致使通胀高企。但要注意,“十年过去了,西方国家已经吸取了20世纪70年代的教训。”

“我们看到,当前各国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较于20世纪70年代的政府调控来说更加‘高明’,各国在权衡治理通胀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更为理性。”

他进一步指出,不少国家已经意识到,一味地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刺激效果可能会非常有限,且高通胀将继续维持。目前多国已进入加息周期,新一轮紧缩性货币政策已经开启。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地缘政治冲突后,全球滞胀压力进一步上升。在极端情形下,货币政策可能需要激进紧缩以遏制通胀,代价可能是经济衰退。但这一次美国“滞胀”的程度或许弱于“大滞胀”时期。

钟正生判断,今年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相对有限。相比美国,欧元区“滞胀”风险更高,欧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也更狭窄,欧洲经济衰退可能性更大。


“严格来说,滞胀意味着经济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然而从大多数经济体表现来看,这并没有发生。可以说,全球范围内所谓的生产停滞或者负增长没有到来。即便未来经济增速可能有所放缓,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也不会重现。”王孝松如此判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指出,20世纪70年代“大滞胀”时期,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还未完全参与全球化,当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尚未建立,供求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反观现在,全世界有众多国际机构、地方合作机制,国际间、地区间的合作与协调不断加深。

“我想我们应该客观分析,风险的确存在,但同时大家更为理性,且合作意愿也在增加,共同防御滞胀的希望就存在了。”陈凤英说。

来自:国是直通车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晞

本文标签: 欧元区  货币政策  加息  新兴市场  高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