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破茧成蝶”,今年虹口将有更多居民住上新居!

更新时间:2023-01-26 09:26:14作者:智慧百科

老小区“破茧成蝶”,今年虹口将有更多居民住上新居!

2023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虹口要立足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特点,继续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生动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新春佳节,上海大街小巷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家住四川北路街道四达里的项阿姨心里同样满是欢喜:今年她家的小区焕然一新了!

四达里是拥有近百年历史的石库门里弄。2023年前夕,在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修缮后旧貌换新颜,房屋外立面、公共设施、公用厨卫等“面子”和“里子”全面得到提升,居民抬头见电线、出门踩水坑、烧饭需错峰都成为了历史。


改造后的四达里(绿植被搬进了弄堂)

四达里房屋修缮只是四川北路街道大力推进重点民生实事工程的一个缩影。四川北社区是老城区,公共设施较薄弱。近年来,为给居民群众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街道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基层党组织勇挑大梁,在区房管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推进“美丽家园”工程建设。在党建引领下,一个个像四达里这样的老旧小区、老弄堂“破茧成蝶”。


2022年,四川北路街道推进山阴路57弄(四达里)、四川北路1604弄(四川里)等共1747户的里弄房修项目;推进山阴路2弄、133弄(东照里)、长春路304-348号(长春公寓)、四川北路1545弄(大德里)、1953弄(永安里)133665平方米优秀历史建筑修缮,惠及居民2878户。今年,这些市民耳熟能详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地标都将陆续揭开“神秘面纱”,居民们也将迎来全新生活。

我家的小区大变样了!

“欢迎到我家的新厨房里来看看!”刚走进四达里,记者就被热情的项阿姨迎进了她家的厨房间。厨房虽仍为公用,但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墙上贴上了洁白的瓷砖、地面铺上了防滑地砖,灶台分墙而立,橱柜和不锈钢水槽等设施一应俱全。放眼望去,厨房间明亮通透、干净整洁。


改造后的厨房

“以前逢年过节,我们几个邻居还要商量谁先烧菜谁后烧,今年不一样了,年夜饭我们都是在厨房里准备的。”项阿姨告诉记者,原先厨房间阴暗逼仄,几户人家需要错峰烧饭,否则根本周转不开;灶台上堆放了各类杂物,脏乱不堪。不仅如此,因抢占厨房“地盘”而引发的邻里纠纷时有发生。如今,随着厨房的升级改造,很多矛盾也都化解了。

“今年除夕夜,我们几个邻居还分享了菜品,大家都很高兴。相比其他地方,我更中意厨房的升级改造,因为大家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感谢政府为我们办了一件好事!”项阿姨说。

党建+群众工作法发挥大作用了!

老小区弱势群体多、人户分离多、各类矛盾多……说起房屋修缮背后的故事,小区所属的山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荣庆最有发言权,“往往是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浮现了出来。”陈荣庆形容大修之路堪比“取经”,需要经历重重阻碍。

比如,按照流程,大修之前居民区需要将相关消息通知到每一户居民,不漏一户。然而,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却牵扯了居委会工作人员很大的精力,期间还吃了多回“闭门羹”。

“只要有一户不同意,大修就进行不下去。”一边是改善民生,一边是施工队进场的日子迫在眉睫。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这时候基层党组织挑起了重担。一方面,居委会工作人员通过各种途径与反对大修的居民保持联系,摆道理、论利弊,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另一方面,居民区党总支将小区里的党员、居民代表、楼组长“请”了出来,分组上门做工作。通过党建+群众工作法,大修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改造后的四达里(路面翻新)


改造后的四达里(落水管更新)

在区房管局、街道和山一居委会的通力协作下,百年老弄堂如今又重展新颜。其实,让居民惊喜的远不止于此。记者了解到,除了“硬件”翻新,老弄堂的“软件”也一并得到提升。去年年底,街道在四达里所属的山一居民区全覆盖推行物业一体化管理,让老小区实现“一保”(保修)变“四保”(保修、保安、保绿、保洁)一“服务”。今年,居民区还将组建“弄堂治理委员会”,并逐步完善弄堂绿化布置,通过增加花坛,引进花圃、绿植,释放空间,让百年老弄堂由内而外“焕发容光”。

记者还获悉,在四川北路街道辖区内,与四达里去年一同启动修缮的优秀历史建筑和里弄房屋也于年前“脱掉”了脚手架,正在进行最后的“内部装修”,预计今年上半年,这些老小区都能实现幸福蝶变,续写历史新篇。


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里的里弄房屋外立面已经修缮完毕。

本文标签: 弄堂  里弄  新居  居民区  老旧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