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6-15 19:30:11作者:佚名
导读:根据Science,全球每年用于生物医学实验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超过10万只,其中仅美国就使用7~8万只,占比最高。疫情爆发后,药企纷纷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或药物研究,约6000~8000只猴子用于研究,加剧了对实验用猴的需求。 此外,受药监改革等因素影响,国内新药研发热情高涨,2017年起实验用猴使用量猛增。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统计,在2017年以前,国内每年的实验用猴使用量增幅较为稳定,2013年使用量约7000~8000只,增长至2017年的2万只左右。
(文/张玉编辑/马媛媛)一只猴子价格高达16万、“有价无猴”、“一猴难求”……连日来,“多家龙头药企疯狂囤实验猴”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我们今年没有实验猴可以销售了,因为已经被提前预定了。”6月15日,一家专业从事实验动物生产、销售与动物实验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的企业工作人员向观察者网表示。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今年的实验用猴已经没有了,“来年的猴子我们暂时不预定,得先把已经预订的执行了”。谈及价格,上述工作人员仅表示,暂时不方便透露,后续有合作的时候再公布价格。
另一家从事实验动物销售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公司目前只有小型实验猪和羊,没有猴子,“现在猴子非常缺,去年就没有了。”其表示,目前的价格并不清楚,之前是五六万块钱。据介绍,因为目前政策卡的非常紧,部分同行已经不做相关销售工作了。
价格飞速飙升
实验猴备受关注起源于北京昭衍新药的一则收购公告。日前,昭衍新药宣布云南英茂生物正式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而在不久之前,公司曾宣布以8.3亿、9.75亿收购英茂生物和玮美生物两家实验动物模型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公司主要以供应食蟹猴等实验动物模型为主。
不仅是昭衍新药。当下,实验猴已然成为CRO(委托研究机构)企业临床前安全性业务的稀缺资源。相关企业实验用猴的储备情况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6月15日,南模生物回应投资者表示,公司短期内没有实验用猴领域的布局。6月13日,海特生物表示,公司会密切关注关注实验猴的价格变化,目前未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同日,华森制药表示,公司自研管线中未使用猴子,西点药业表示,公司目前未涉及实验用猴的业务。此外,6月10日,冠昊生物回应表示,公司各项研发项目有序推进中,目前暂无养殖实验猴。
公开资料显示,由于人类和啮齿类动物在生理和解剖学之间的区别。在一些研究中,实验所得出的数据不能直接应用到人类身上。而非人灵长类动物在亲缘关系上和人最接近,与人类遗传物质约有95%以上的同源性,被广范应用于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特别是在一些人类重大疾病,如艾滋病、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目前无论是新药研发还是科学研究,都需要发展出更接近人类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
这也导致了实验用猴的需求大增。中泰证券分析指出,目前“一猴难求”的状况主要是由于供需错配导致价格高企。根据昭衍新药招股书、中检院采购实验用食蟹猴的中标价格来看,2014年食蟹猴6567元/只,2018年、2019年、2022年分别涨到1.4万元/只、3万元/只、13.25万元/只,其主要原因在于供需错配。由此计算,8年时间里,食蟹猴价格较之前增加了接近20倍。
国金证券也指出,2015年以来,我国实验用猴供需关系保持紧张状态;2020年以来,多种因素导致需求快速提升,食蟹猴价格涨幅较大,近期价格在15万元/只左右。据其研究,2014年昭衍新药食蟹猴的平均采购价格仅为6567元/只。
疫情加剧需求
根据Science,全球每年用于生物医学实验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超过10万只,其中仅美国就使用7~8万只,占比最高。疫情爆发后,药企纷纷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或药物研究,约6000~8000只猴子用于研究,加剧了对实验用猴的需求。
根据Nature相关文章,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过去两年间向美国NNPRCs(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投资约2900万美元,以缓解该类动物短缺情况,预计该投资预算仍将增加。
此外,受药监改革等因素影响,国内新药研发热情高涨,2017年起实验用猴使用量猛增。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统计,在2017年以前,国内每年的实验用猴使用量增幅较为稳定,2013年使用量约7000~8000只,增长至2017年的2万只左右。
在该期间,中国药监改革大幅降低新药在各个环节的审批时间,同时叠加其他一系列改革措施影响,极大刺激了国内新药研发热情。以国内获批的主流技术抗体类药物为例,从2017年开始申报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从而带动实验用猴使用需求。2018年全国实验用食蟹猴销量为3.47万只(含部分出口)。
新冠疫苗与药物研发同样加大国内实验用猴使用量。疫情爆发前我国每年用于基础研究的实验用猴大约5000只,自疫情爆发后,新冠疫苗与药物研发加大国内实验用猴使用量,2020~2021年全国约6000只实验用猴用于新冠疫苗和药物研发(2020~2021年有86项相关项目进入临床阶段)。
需求不断增加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实验动物市场。根据Frost & Sullivan最新报告,2019年,中国实验模型市场规模约4亿美元,预计2024年中国实验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15亿美元,预计2019~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28.1%左右。
药企疯狂“囤猴”
供需紧张的背景下,掌握实验用猴资源的CRO企业无疑更具议价权与项目选择权。
据悉,目前国内CRO上市公司仅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美迪西具备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资质,并且部分CRO企业已开始自建大规模动物繁殖基地或者通过协议长期包销猴场的大量存栏猴。
昭衍新药在2021年度报告中提及,公司已在广西梧州开工建设大动物繁殖基地,已经完成检疫场建设,用于超过1.5万只大动物饲养能力的模型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成;该实验模型平台,不仅在商业供应紧张时提供保证和补充,还可以满足特殊的模型需要,如繁育模型、老年模型、疾病模型等。
截至目前,昭衍新药已有3.2万平方米动物房投入使用,动物饲养管理设施和功能实验室合计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
此外,收购是国内临床前CRO企业较多采取的扩张路径。除了昭衍新药,药明康德早在2019年11月便收购了广东春盛,成为国内食蟹猴饲养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康龙化成于2020年6月和10月分别收购肇庆创药50.01%股权及康瑞泰(湛江)生物100%股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NHP(非人灵长类动物)存栏数近10000只。
就此,国金证券分析指出,部分头部CRO企业通过收购或协议方式买断国内大猴场的猴源,较具规模优势,一方面能够降低实验用猴繁育成本,另一方面具备更完备的养殖空间、技术、人员等,能够容纳更多更优质的实验用猴资源。更充裕的实验用猴资源使得公司能够承接更多的优质订单,进一步打开收入天花板。
国金证券表示,由于疫情原因,目前食蟹猴的进口处于中断状态。如果2023年放开进口,按照现有政策要求,进口实验用猴主要用于种猴种群的补充和改善,考虑到实验用猴实验用猴标准要求及繁育周期,预计实验用猴短缺问题将于2025~2026年左右迎来缓和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