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说随便,其实并不是真的随便,而是这个意思

更新时间:2022-11-16 10:31:44作者:智慧百科

孩子经常说随便,其实并不是真的随便,而是这个意思

这天,琳琳爸爸提议一家人出去吃晚饭,让琳琳拿主意去哪里吃。

琳琳开心极了,说要吃烤肉,却被琳琳妈妈打断,说烧烤容易致癌不可以吃。

琳琳嘟嘟嘴,那吃寿司吧。琳琳妈妈又说寿司都是没煮熟的,不健康,还是吃粤菜吧。

琳琳没好气地说,随便吧,都可以。

琳琳妈妈一听就生气了,随便是什么,随便能吃吗,那就别出去吃了。

琳琳哇哇大哭起来……

很多父母都发现,孩子总是把随便挂嘴边,问吃什么,随便,问去哪玩,随便,问穿什么,随便……有的父母觉得孩子这是敷衍,也有的父母则认为孩子这是好说话,不挑,其实,你不知道,孩子的那一声声随便背后,藏着怎样的心声。


就像上文提到的场景中,当琳琳父母在询问琳琳意见的时候,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表明上是让孩子拿主意,可以自由挑选。可是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又被一次又一次地否定。

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意识到,既然选什么都是徒劳,又何必做无用功呢。

那下次父母再询问的时候,孩子只好说随便吧,都可以。

想法总被否定的孩子,会逐渐失去主见,变得不自信。

曾经在商场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对母女来置办孩子住校用的生活用品。

孩子一下子就看中了可爱小动物花样的被褥。可家长呵斥到,都上初中了还这么幼稚,浅色的一点也不耐脏,不买。

最后挑来挑去,他们买了蚊帐被褥床席一系列床上用品,都是家长看中的款式。

等这对母女走后,店家无奈地说,店里最受小孩子喜欢的,一种是可爱小动物的,另一种是个性化花纹的款式。但这两种的销量却最差。

因为,花钱的是父母,父母只会挑选他们认为好看好用的。

或许,父母以过来人的角度,也是想为孩子挑选实用的。但考虑周全的父母,却忽略了孩子们自己的需求。

需求经常被忽略的孩子,会变得自卑,失去了为自己争取的勇气。


有些父母总是习惯大包大揽孩子的各项事务。

父母就像导航系统,孩子在父母规划好的路线上,按部就班地行驶。

小的时候,吃什么吃多少,天冷穿多少件衣服,得听父母的。长大一些,兴趣班学什么,什么时候做作业,什么时候玩,也听父母的。

就连高考挑选大学和专业,工作去什么城市做什么行业,结婚跟什么人生几个娃,都被父母安排得明明白白。

父母的庇护,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确实能帮孩子少走弯路,但同时也让孩子失去了勇于探索,独立承担的能力。

事情总被包办的孩子,会变得懦弱,不愿意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

所以,当孩子经常说随便,代表了孩子的小小反抗,更是孩子发出的求助信号。


这时候,家长可以多观察,找出其背后的原因,并针对性地调整方案。

如果父母早有答案,不妨直接跟孩子商量你的决定。

父母也可以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只要无伤大雅的决定,尊重孩子的意见又何尝不可。

可以设置一些“孩子当家”的游戏,比如挑选一天,让孩子安排全家人的活动。一日三餐吃什么,去哪里玩耍,买什么礼物,只要不离谱,都听孩子的,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做主的快乐。

小朋友从两三岁开始就有自己的喜好,想要自己选择衣服鞋子的款式。这是人的天性。

父母尊重孩子的感受,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

有时候,爱不是你给与了什么,而是,你给与的,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比如,孩子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房间可以按照他们的想法进行布置。

在自己的空间里,他们有权利如何处理自己的物品,如何度过自己的周末。

孩子们总要长大,离开父母营造的舒适区去自立门户的。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的强制性安排,这有利于孩子养好良好的习惯。

但慢慢的,家长要锻炼孩子做选择的能力。

比如,让孩子参与劳动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让孩子自由选择兴趣班,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追求自己的梦想。

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也有能力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当孩子经常说“随便”,并不是真的无所谓。这恰恰说明,我们忽略了孩子们真实的声音。

本文标签: 兴趣班  小动物  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