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让我心疼

更新时间:2022-06-18 10:30:12作者:佚名

乡村教育让我心疼

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以来,虽然城市化水平不断推进,但城市化的不完全使得大量农村常住人口流失,且以青壮年居多,导致农村留守人口问题日益严重。这给教育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父母不在家,老人管教不了孩子,甚至变为溺爱。家长们总觉得自己不在家陪伴,可以用金钱作为补偿,但殊不知此举进一步撕裂孩子的精神缺口。贫困农村校园里常见小学生拿着手机;有的学生的穿戴比老师还好,可是脖子里却全是灰;有的学生没人照顾,衣衫不整;有的学生拿着钱去上网,这让教师非常头疼。多数孩子家中没人管教,孩子思想跟不上,叛逆心理过强,没心思学习。还有很多年龄较小的孩子因为常想念家长,上课走神,哭泣,精神萎靡不振。

乡村教育的现状令笔者心痛,攻克乡村教育长期缺乏的问题需要精神和物质双支持,单纯的资金扶持会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

精神方面上,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风俗习惯的影响,很多家长只讲挣钱或者打牌,可见乡村家庭教育水平普遍落后。笔者执教班有位学生,每天早晨第一节课总睡觉,经家访发现,父亲是包矿老板,母亲每天晚上打麻将,根本不辅导孩子学习,不管不问,能辅导的也不辅导,现在国家实行课后服务,他们认为教育孩子全是老师的职责,他们只管孩子吃穿。家长本身脱离教育,对学校教育也有很大影响。

物质方面存在两点问题,一是物质支持不足,二是物质支持的善后跟踪不足。

物质支持问题上。农村学校,一个字“穷”,办公经费县财政统一。多数农村小学现在还是一穷二白,教室里除了课桌、凳子,就是黑板粉笔。条件好点的,有窗玻璃,有现代“班班通”,但更多的学校窗户没玻璃,冬天没热气,甚至没有电线,夏天教室里热得像个蒸笼,气味也十分浓重。冬天把人冻得受不了,成人的手都难逃冻烂,更别提学生了,甚至一口热水都难喝上。教师教学只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连一支彩色粉笔都找不到,更别说幻灯机、电脑了。孩子厌学,教师也没有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物质善后跟踪问题上。近两三年上级倒是配了一些电视、电脑,可这些物品尚未得到妥善利用,且美术、音乐没专业教师。电视被当作家电,电脑大部分人不会用,再说不接网线实在不好用,个别会使用的,想做课件又苦于没材料,甚至出现未通电的学校建盖电教室的笑话。有的学校教师办公室也没接电,夏天写教案改作业,本子都能被汗浸湿。还有教师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材料弄虚作假,粉饰太平。但农村学校真的穷吗?有一个学校有一百多人的小学,国家一学期就拨款将近几万元。但资金去向不公开不透明,背后的利益链条导致拨款永远不够。有时学校会垒个墙头,做个标语等等,很多钱花在了与教学、学生学习关系不大的地方。其实,最重要的是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升级,重要的东西添置够了,再添置那些也不晚。如此形式主义的物资利用与严重不足的善后跟踪措施导致物资支持并未物尽其用。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农村人也富裕了,笔者深切希望农村的学校条件能和城里的学校条件一样好,那样农村的学生也不必都进城求学,农村的小学也不用面临合并的危险,农村的孩子也能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农村孩子就不会只会语文和数学,也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笔者相信,在物质与精神的双支持下,以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填平农村城市教育资源鸿沟,能彻底解决留守人口问题,实现我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伟大飞跃。

本文标签: 乡村教育  农村学校  教育  教师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