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临城:学校劳动教育课搬到田间地头

更新时间:2022-06-19 15:20:11作者:未知

河北临城:学校劳动教育课搬到田间地头

早晨的阳光洒进校园,10岁的杨诗萱和同学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而是来到学校外面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他们要在这里上一节采摘课,这也是这学期劳动教育课的期末答卷。

豆角、西红柿、黄瓜、茄子……从两个月前的播种插苗,到浇水除草,再到现在的果蔬成熟,杨诗萱记得每一个环节。尽管天气有些炎热,但同学们却是干劲十足,提着篮子在田间穿梭,忙得不亦乐乎。


临城县石城学区的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收获萝卜。(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学校能和这么多同学一起劳动,感觉很不一样!”杨诗萱说,“想到自己种植的辣椒、茄子能结出果实,我很有成就感。”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规定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杨诗萱所在的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石城学区自2019年便开始劳动教育课程探索。2021年,临城县被评为教育部国家劳动教育实验区。

石城学区地处太行山东麓的低山丘陵地带,为了开好劳动教育课,该校在校园西侧流转了100亩的山场和土地,建成了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取名“璞真园”。

石城学区校长陈合清介绍,该基地以中药材特色种植为主基调,搭配植物种植园、动物饲养角和农耕文化体验区,学生们可以在农耕文化体验区亲手种植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以及茄子、大白菜等蔬菜。


临城县石城学区的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除草。(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劳动教育的开展,石城学区的老师们发现,学生们不仅和大自然有了亲密接触,也嗅到了泥土的芬芳,由于亲手实践,“春种秋收”“多劳多得”的自然哲理也埋进了学生们心里。

为了让劳动教育开展得更科学,石城学区还结合本校实际,编写了《劳动实用技术》《劳动你我他》等校本课程,使孩子们既掌握了农业基础知识和技术,又在学习体验中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

经过3年摸索,石城学区形成的“体验式趣味劳动教育”已在临城全县推广。近年来,临城县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校综合考评,通过统筹规划各级各类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发和设置符合年龄特征和本地学校实际的特色课程,努力构建区域内一体贯通又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体系。

不同于农村学校有较为广阔的场地,地处县城的学校则利用有限面积在校园内开辟了“农耕园”,一些学校还在楼顶上建设了“空中农场”,供学生劳动教育课使用。

“现在不少学生分不清麦苗与韭菜,这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在校园内开辟了52块班级‘农耕园’,从常见农作物和蔬菜的种植开始,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主题教育活动、文化环境建设和家庭教育指导。”临城县第二小学校长贾文杰说。


临城县第二小学的学生在劳动基地内拔草。(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截至目前,临城县中小学已建劳动教育基地23个,开发以“农”“商”“传承”等为主线的劳动教育课程50余种,编写劳动教育读本10种,内容涵盖家政、烹饪、制陶、园艺、电商、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记者高博)

本文标签: 学校  教育课  教育  临城县  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