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 走进皖南山区地质灾害防范一线

更新时间:2022-06-21 20:10:41作者:未知

新华全媒+ 走进皖南山区地质灾害防范一线

新华社合肥6月21日电(记者姜刚、陈尚营、金剑)18日以来,地处皖南山区的安徽省黄山市、池州市等地连遭强降水,地质灾害防范形势严峻。

20日下午,在池州市东至县昭潭镇潭东村,记者遇到了刚从安置点回家的村民金能华。金能华住的房子建于2010年,由于是切坡建房,屋后的陡坡存在崩塌的风险。“一般下大雨之前,镇里、村里的同志都会打电话或者上门让我转移。”金能华说,19日一早,他接到转移通知,带着孩子住到了镇里的宾馆。“住宿是免费的,吃饭会有人送过来。”


6月20日,这是池州市东至县昭潭镇潭东村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白斌 摄

18日20时至20日8时,池州市东至县5个站点降水超过100毫米。为应对强降水,东至县各乡镇提前转移受威胁区域人员92人,均已妥善安置。

“19日一早,镇里通过研判,全镇提前转移4批8位群众。”池州市东至县昭潭镇党委副书记唐国培说,“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也有低洼处的群众,有的安排到镇上的宾馆,有的按照个人意愿安排到了亲戚家。”

据东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胡权发介绍,东至地处皖西南中低山和丘陵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日常防治手段以搬迁为主,治理为辅。东至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25处,涉及1300多人。

排查隐患、早转快转,已经成为各地防范地质灾害的关键举措。

记者从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为应对本轮持续降水,该市共派出124个巡查组,对所有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切坡建房点和工程治理项目进行了全覆盖巡查,督促落实防灾措施。结合雨情和预警情况,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789人。

20日下午,记者来到黄山市休宁县采访,在强降水侵袭下,行走的道路上不时可见山体滑落的石块。在休宁县龙田乡浯田村一处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记者看到竖着一张网格警示牌,上面不仅列明隐患点名称、规模、威胁人口、威胁财产信息,还公布了网格责任人、网格管理员、网格协管员等信息。

“只要一下大雨,我就要过来巡查排查。”在上述地质灾害隐患点旁边,网格管理员方昊向记者介绍说,这个隐患点威胁涉及53人和200万元的财产安全。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去年投入60多万元进行治理,治理举措包括疏浚水道、对部分边坡进行支护、对物源进行清理等,目前已经治理完毕。

靶向防御地质灾害,也是各地正在探索的做法。

“我们综合运用‘人防+技防’方式,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群测群防,统筹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20日上午,点开黄山市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平台,黄山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程斌告诉记者,该平台实行定向预警,以乡镇为预警单元,与以往以区县为预警单元相比,精细化程度提高了,“现在能够实现精准靶向预警,指导政府部门重点防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6月20日,黄山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程斌介绍黄山市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平台。新华社记者黄博涵 摄

胡权发介绍,针对每个隐患点,东至县专门制定了应急预案明白卡和“两卡一表”,包括点位基本情况、避险场所、各级责任人信息、疏散方式、撤离路线等,并发放至各隐患点。同时联系驻地地质专业队伍提供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确保隐患点应急技术支持。此外,建立地质灾害预警平台,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发送至每一个受威胁群众及管理责任人。


6月20日,这是池州市东至县龙泉镇铁炉村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周牧 摄

“我们实行领导带班制度,24小时在岗值守,并增派技术人员值班,根据雨情随时会商。各地地质灾害防治分中心专业技术人员驻县值守,随时待命。一旦出现灾险情,立即前往开展应急处置。”黄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吴金旺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