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时达”!中国航天又创一项世界纪录

更新时间:2022-11-12 12:50:32作者:智慧百科

“2小时达”!中国航天又创一项世界纪录

(原标题:“2小时达”!中国航天又创一项世界纪录)

“2小时达”!中国航天又创一项世界纪录

资料图

11月12日12时10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采取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此次任务首次实现了两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表示,这打破了此前国际空间站创造的3小时3分钟的交会对接最短用时纪录,创下新的世界纪录。

天舟五号的交会对接过程,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研制的飞船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控制完成。与天舟货运飞船此前的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相比,天舟五号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调整。一是优化了交会对接的控制制导策略,远距离导引过程由多圈次压缩为不到一圈,将多次轨道机动压缩为了两次综合轨道机动,该部分用时由原本的4个多小时减少到约1个小时;二是在近距离自主控制段减少了多个用以确认飞船状态的停泊点,类似动车组减少经停车站数量,加快了接近速度,将阶段时长由2个多小时缩短为约40分钟。

“严格来说,2小时交会对接并不是我们为天舟五号增加的新功能,之前的天舟系列货运飞船也有该功能。只是因为该模式对飞船飞行状态要求较高,所以未曾在轨实施。”502所交会对接首席专家解永春说,本次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交会对接方面的新突破,对我国空间站的长期在轨运营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它可以极大提高我国的太空紧急救援能力,将大大缩短运输时间,使运输特殊鲜活试验品成为可能。如果将该技术应用于神舟载人飞船,将大大减少航天员赴空间站的飞行时间。

当然,2小时交会对接只是飞船交会对接的选项之一。飞船GNC系统可以根据火箭入轨的情况,自主选择不同时长的交会对接模式,其中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是目前最快速的模式,此外还可以选择3小时、5小时和6.5小时方案等。

解永春表示,天舟五号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自主定轨技术精度更高,姿态轨道控制精度更高,综合制导技术水平更高,飞控流程更加优化,也标志着交会对接模式更加多样化、功能更加丰富,适应能力更强,即我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更趋成熟。未来,我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还将持续进化,使这项技术更安全、更智能、更经济高效。

延伸阅读:

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在天上迎接“快递”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2日10时03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将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托举升空,随后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中国空间站完成“T”字基本结构在轨组装后的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资料图

“快递小哥”更加可靠

此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七号火箭在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的收官之战,这款被喻为空间站“快递小哥”的火箭,以四战四捷的完美表现完成了筑梦“天宫”的历史性使命。

据了解,在本次发射任务中,长征七号火箭再次对发射前的流程进行了优化,通过在发射日并行加注液氧煤油、部分箭上器件装箭后运往发射场等举措,将火箭的测发周期由原来的31天缩减到27天。经过发射前流程优化的长七火箭,也首次实现了在一个月内完成测试、发射。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七遥六火箭还进行了10项技术改进。长七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邵业涛介绍称,火箭研制团队从源头出发,优化使用维护条件,简化复杂项目的操作,减少操作质量对人员的依赖,进而提升过程质量、提高测发效率。同时逐步推进箭上元器件国产化替代、发动机可靠性增长设计等,进一步提高火箭可靠性。

《环球时报》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处获悉,在成功完成此次发射任务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火箭总体技术状态也逐渐趋于稳定,飞行可靠性评估值已达0.9838。

此外,天舟货运飞船和中国空间站组合体的顺利“牵手”,对长七火箭发射的入轨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长七火箭而言,在把天舟货运飞船送到预定轨道后,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的轨道周期大约是5400秒,而长七火箭要求的入轨精度偏差不能超过4秒,能将天舟货运飞船顺利送入预定轨道的长征七火箭,也是我国现役运载火箭中入轨精度最高的一型火箭。

而在未来几年,长七火箭还将保持每年2次的发射频率,为空间站天地物资运输提供保障。

不仅如此,长七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4吨,在搭载远征上面级后,可实现太阳同步轨道9.5吨的运载能力,既可以发射天舟货运飞船,也可以发送其它卫星载荷,后续可在中低轨卫星发射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在天上迎接“快递”

作为当今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天舟货运飞船承担着为航天员提供物资保障、空间站在轨运营支持和空间科学实验的任务。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在停靠空间站期间也将实施货物补给、推进剂补加,开展空间科学试验。

据了解,本次任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货运飞船首次与空间站“T”字构型组合体对接,对接目标达80吨量级,证明了货运飞船对接机构对大吨位目标的适应性。 二是首次在空间站有人驻留情况下实施货运飞船交会对接,具备故障情况下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任务备份能力, 提高了近距离交会过程可靠性。 三是搭载的3项试验载荷,将在空间失重环境下开展科学实验,对一些前沿的航天关键技术进行验证。 提高了任务综合效益。

《环球时报》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处获悉,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此次上行物资约6.7吨,其中包括航天员系统准备的食品、医药物品、卫生清洁用品等货包,空间站关键设备的备份件、维修件,空间应用系统的实验载荷,以及为空间站组合体携带的1400公斤补加推进剂。这些物资都将为神舟十五号乘组3人6个月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和空间应用领域提供物资保障。与此同时,天舟五号货运飞船还具备了承担空间站姿态轨道控制、并网供电以及空间站遥测、 数据传输支持等空间站运营支持任务的能力,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支持能力。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货运飞船系统副总指挥李志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任务中,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上行了一定量的新鲜水果,货运飞船系统配合航天员系统进行了装船过程中的保鲜处理,这些水果到达空间站后,将能更好的满足航天员营养物质的需求。

此外,天舟五号货运飞船还搭载了约1kg 的植物种子,用于开展航天育种实验。种子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和少量林木种子。李志辉介绍称,后续,这些种子还将通过载人飞船返回地面,经过地面培育后投入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天舟五号货运飞船还搭载了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澳门学生科普卫星一号”,在不久的将来,该型卫星将向公众展示“中国科普大片”。“澳门学生科普卫星一号预计将在今年的澳门回归纪念日期间释放,希望这将更好的激发澳门青年科技创新的激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李志辉称。